《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川端康成因幼年亲人陆续病故饱受打击,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其作品均透露着忧郁和虚幻的主观感受及渲染,尤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女性更为关注。

其细腻哀伤的文字,虚幻空无的认知及底层女性们的爱情悲剧,读罢令人悱恻感伤,久久不能释怀,譬如,他在196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奖委员会提到三部小说之一的《雪国》,便很能体现川端康成的这个特点。

小说以舞蹈家岛村的视角,通过他三次去雪国温泉旅馆跟艺伎驹子幽会的故事,讲述了深爱他的驹子,叶子等女性的坎坷命运。

川端康成一生,把这种几乎融入了他血液的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深度融合于他的文字中,深沉地抒情,以温婉启示世人,把所有融合来的温情,都施加于他笔下的那些底层人物身上。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1,川端康成抒情启示的思想之一:虚无主义呈现

小说主角岛村有丰厚的家底供他挥霍,有温柔的妻子儿女傍身绕膝,但被虚无与徒劳纠缠着的他从没感觉到一丝幸福。

他无法抗拒驹子的爱,却又在她迷恋加深时一次次逃离,他迷恋暮窗中叶子虚幻绝美的容颜,感慨将死秋虫的美艳,他喜欢的是一切触摸不到的幻象。

虚无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对意义的强求,凡事都想要追求其存在的意义,最终导致何事物在他那里都失去了本真意义,遂觉得一切都是虚无。

川端康成赋予主角岛村虚无主义的认知,就是为后面他与驹子的爱情悲剧埋下的绝佳伏笔。

①对本土与西洋舞蹈的游离,是他的人生状态

他广泛涉猎古代的记载,走访各流派的师傅,结识日本舞蹈新秀,甚至还写起研究和评论文章,可当他发现自己受到年轻日本舞蹈家的吸引时,突然改行去搞西方舞蹈,再也不看日本舞蹈了。


他收集有关西方舞蹈的书籍和图片,煞费苦心地从外国搞来海报和节目单之类的东西,这绝非仅仅出于对异国和未知境界的好奇,在这里,他新发现的喜悦,就在于他没能亲眼看到西方人的舞蹈。

故事开篇就介绍了岛村对所爱舞蹈的游离态度。

紧接着是他对良家女孩驹子的描述,尽管这女孩纯洁的让他感觉,她脚趾弯曲处都是干净的,但他仍拒绝了女孩的示爱,坚持让她给自己找一个艺伎来陪伴。

这就跟他发觉自己受到日本舞蹈家吸引时断然抽身一样,一切都是徒劳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他脑海,他不想跟这女孩有身体上的亲近,不想让自己陷入与她的爱情,但他不仅很快与驹子陷入热恋,还三次从家乡赶来雪国与她相会,一边亲近一边忏悔,一边相聚一边逃离。

川端康成借岛村这种对一切都不想涉入太深,对一切又无法抗拒的纠结状态,深刻揭示了岛村所代表的上层社会的自私,及其对底层人深情错付的无限同情。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②旅途萍聚的潸然泪下,是他的人生虚无态度

一个五十开外的男人,与一个红脸蛋的姑娘相对而坐。

她探出上身专心倾听,愉快地对答着。看两人的样子,是作长途旅行的。


可是到了有个纺织厂烟囱的火车站时,老人急忙从行李架上取下柳条箱,从窗口卸到站台上,对姑娘留下一句“那么,有缘还会相逢的”,就下车走了。

同在车上,目睹这一切后岛村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这一幕恰好切中了他自己尚未看清,但一贯秉持的人生态度,人之间一切关系都是虚无短暂的,再美好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

他不想跟任何人有太多牵绊,所有关系都浅尝辄止,他渴望能跟那位老人果断道别下车一样,斩断与驹子的所有关联。

川端康成在此指出了虚无主义的另一显著特征,只注重主观认知,不顾及客体感受,被这种思维支配的人,对任何人与事都不会付出真心,从而预见了深爱他的驹子的悲剧命运。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③秋虫在最美丽时死去,最寒时制作的皱纱最凉爽,是他对于人生虚无的追问

秋虫由于季节转换而自然死亡,乍看好像是静静地死去。

可是走近一看,只见它们抽搐着腿脚和触觉,痛苦地拼命挣扎。


岛村把它们拿到手上,心想: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的美呢!

小说中有多处秋虫之死的描述,岛村一再感叹,这种瞬生瞬死的小东西生命那么短暂,为什么还要生的这样美丽,还要拼命在死前到处产卵留下后代。

这场景与感叹其实折射出的是岛村对驹子,叶子的看法,也是他对生命的追问。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既然一切都是虚无短暂的,还有什么能值得去为之倾情付出?

强求事物的意义,正是虚无主义的最显著特征。

在纠结如何跟驹子彻底断开中,岛村来到雪国制作绉纱的地方,看着繁复的制作过程,他突然心生感慨。

比毛线还细的麻纱,若缺少雪天的天然潮湿,就很难办了。阴冷的季节对它似乎最合适。古时有这样一种说法:三九寒天织出来的麻纱,三伏天穿上令人觉得特别凉爽。

最寒时制作的皱纱最凉爽这种说法一下触动动了他,他要在驹子对他最爱时离开,他对俩人的未来不抱期望,也不想承担对驹子该有的责任。

川端康成通过岛村这一角色的塑造,把他秉持的虚无主义一览无余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籍此表达了对有闲阶层的深刻批判,对底层人们的深切同情,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中,这种虚无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2,川端康成抒情启示的思想之二:佛教思想悲悯笼罩

川端康成家族笃信佛教,他自幼耳濡目染,特别是幼年饱受亲人早逝之痛后,更加深了他对佛教无常的认知。

在青年时期,他目睹了太多因战乱,地震造成的生离死别,同时受日本佛学大家一休,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影响,逐渐把佛教思想带来的感悟浸入到文学创作中。

川端康成在他的文学自传中曾提到:“我相信东方的经典,尤其佛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我不把经典当做宗教的教义,而是当作文学的幻想来敬重。”

①暮窗美色与色即是空,佛家空无思想的运用

岛村初遇叶子是在火车上,暮色中叶子映衬在车窗里的镜像虚幻而美艳,与现实中冷峻的她反差极大,岛村分不清自己喜欢的是暮窗里的叶子,还是现实中的叶子。

之后某天早晨,驹子起床梳洗时,镜子里她被雪色映衬的模样中又触发了岛村初见叶子时那种如梦如幻的虚无感觉,一时分不清到底是镜中人,还是现实中的驹子更好。

佛教典籍《心经》首段有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意思是,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人的受、想、行、识也应该看作是这种“色”与“空”的统一。

岛村在两位女孩身上看到的虚幻不实映像,正是这一佛学思想的具体呈现,虚和实都是一种外在观感,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空无。

佛教思想的侵染,是川端康抒情启示的另一重要手段,岛村因看透空而漠视一切,但佛教的主旨内涵是悲悯,这与川端康成对底层女性的无限同情不谋而合。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②执着情爱与心无挂碍,佛家破执思想的运用

叶子一心一意照顾着恋人元男,元男去世后天天去给他上坟,最终无法忍受孤独自杀而死,驹子深爱着从不想真正接纳她的岛村,最终崩溃。

驹子的师姐菊永,被所爱之人欺骗,致使人财两空,失去了艺伎资格连个栖身之处都没有,这些苦苦挣扎的女孩们,结局都是一场空。

《心经》第二段开始是这样一句佛语:“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意思是,因为看透一切皆空,所以心中再没有任何牵念或欲求,由于没有牵念欲求,所以就不会因为失去和求不得而害怕痛苦,远离了这些繁复的欲望牵挂,才能到达拥有真正觉识的彼岸。

叶子,驹子,菊永等人正因为无法放下对情爱的执念,所以最终都沦为悲剧。

岛村虽然看透了这一切,但他一时还做不到果断的舍离,所以比看不到这一层的人更痛苦,这正是佛家所说的有情皆苦。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家普世悲悯心的施展

叶子自杀,驹子发疯,雪国消失,银河坠落,《雪国》在一片逝去中落下帷幕,真个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好干净。

此时意像正是佛教另一典籍《金刚经》结尾偈语所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看到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无时无刻不在都在变化中,没有一刻停留,就像梦、水泡、露水、闪电一样,只不过存在的时间空间长短不同,但终归于空。

川端康成源于佛教一切皆空的理念,在《雪国》故事结局中得到完全的贯彻,也因此一度被认为是川端康成消极厌世的暗示与宣扬。

佛教的一切皆空,是建立在不对外物过度贪恋依赖的基础上的,脱离了这个大前提讨论佛教消极,是非常片面的行为。

具体到本书中,佛教与虚无主义也是川端康成赋予岛村这种有闲阶层伤害底层,逃避责任的一种借口,具有高度的讽刺与批判意义。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3,川端康成抒情启示的思想大融合 :虚无和无常的土壤是悲苦底层命运的呐喊

出身悲凉的川端康成,小说反映的也多是命运悲苦的底层小人物。

驹子,叶子,菊永等人都是最低贱卑微的艺伎,她们热爱生活,饱含真情,但却一个个下场悲惨。

反观岛村代表的有闲阶层,可以在虚无与无常中邂逅一场场恋情,然后感叹着一切都是徒劳抽身而去,承受虚无与无常之苦果的,永远是对有闲阶层付出全部感情的叶子,驹子,菊永等可怜底层们。

叶子自杀,驹子疯掉,雪国崩塌,银河坠落,这一切让岛村又一次验证了人生虚无,一切都是徒劳的认知,也再次得以从这场漫长的印证过程里脱身,他在感叹人生虚无徒劳的同时,业已成了验证此认知过程中,被他牺牲掉的可怜底层们的无常徒劳之因。

虚无主义不是逃避一切的借口,佛教里的无常也从来不是消极厌世的理由。

正因为认识到生命虚无的本性,才应该格外珍惜当下时光与每次际遇,正因世事无常,才应该倍加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拥有,珍惜当下,积极过好宝贵的每一天,每个人创造并成为积极向上的善因,得到并传播积极乐观的善果。

川端康成通过虚无主义与佛教思想融合一体的手法,将驹子等底层女性的悲剧命运成因一一剖析开来,批判上层社会的自私与无情,对底层人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给人以深刻的抒情启示:虚无,无常是弱者逃避人生责任义务,放弃奋斗与付出的借口。虚无,无常是促进强者珍惜拥有,创造传播美好的鞭策。


《雪国》:川端康成的抒情启示,虚无主义和佛教思想施予社会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