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感谢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感谢

我是奔着太宰治的名气去读《人间失格》这部作品的,太宰治被誉为日本无赖派大师,在日本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但读完以后,即便在充满阳光的午后,我也能感到背脊的一阵阵凉意。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感谢

豆瓣评分


我甚至有些后悔,为什么要翻看这样一本灰暗、阴郁、让人不快的小说?郁闷了两小时后,突然想到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

“只有认真地思考过死亡,才能更好地活着”。同样,只有看过了颓废、绝望的人生,才能更加坚定拒绝这样活下去的决心。

嗯,我为自己看完这部作品找到了一个充满意义的理由。

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感受,我想到的是——“假面”和“耻辱”。

“假面”源起于男主叶藏悲剧性的矛盾性格。他出生在超级富裕家庭,却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幸福观与别人格格不入,从而对人类怀有深深的恐惧。他拼死拼活、竭尽全力地强装笑脸,目的只是为了迎合与讨好别人。在引发别人大笑的外表之下,他背负着极其阴郁的心灵。

“人间失格”意思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叶藏到东京后开始逃学、酗酒、参加学生运动、被女人包养。在与不同的女人的纠缠中多次自杀未遂,一步一步走向黑暗,成为社会边缘人,最终被社会抛弃。男主的一生,就像小说一开头写的那样“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着耻辱。”

01

书中有两个镜头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一个是扭曲的讨好,另一个是真面目被揭穿后毁灭性的羞耻感。

有一次,叶藏被父亲问到想要什么礼物时,他知道父亲想送他狮子面具,但他并不想要,怕得罪父亲,长时间无法作答。见叶藏扭扭捏捏,父亲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色。

太宰治描述叶藏的心理活动时写道:“多么惨痛的失败啊!我居然惹恼了父亲。父亲的报复必定是很可怕的。如果不趁现在想想办法,可就不可挽回了。”

那天夜里,叶藏在被窝里无法释怀,辗转反侧,为了有意迎合父亲讨他高兴,深夜偷偷在父亲记录礼物的笔记本里写下了“狮子面具”后才能入睡。

另外一处是一天上体操课,叶藏为了逗同学开心,故意装作一本正经地练习单杠,突然有预谋地一屁股摔到地上,结果惹得众人捧腹大笑。而一个名叫竹一的家伙却戳破了叶藏故意为之的诡计。叶藏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被耻辱感吞没。叶藏当时的内心活动是:“我仿佛看见世界在一刹那间被地狱之火裹挟着,在我眼前熊熊燃烧起来。我使出全身力量来遏制住近于疯狂的心绪。”

人间失格者将自己掩藏于日趋完美的演技下,亲人之间的生分和疏离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被揭穿假面具后的羞耻感摧毁能力竟然如此之强!

如同书中所说:“多年以后,正是这种性格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导致了我所谓的那种充满耻辱的人生”。

02

好好说话,让别人舒服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体现。但如果如叶藏一般一味忽略内心的真实感受讨好、取悦他人,甚至将他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就是一种不健康的讨好型心理了。这种状态其实是“低自尊”。

低自尊就是在内心给自己整体上打了一个很低的分数。低自尊导致叶藏时常产生“我不够好,我不配,我的存在、我的性格就是个错误,我与世界格格不入、我很失败”的感受。特别是一旦遇到批评和责备、揭穿,就陷入难以自拔的自我怀疑与否定,并产生具有自我毁灭性与攻击性的羞耻感。

而隐藏在讨好型低自尊面纱背后的是一个卑微到尘埃里的自我,一个不被自己接纳的自我。

那么讨好型行为与“不能接纳自我”在心理上是什么逻辑关系呢?看看下图: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感谢

讨好型人格的心理逻辑


不能接纳自我是低自尊的人格底色,如果讨好他人(路径A),就能避免看到不完美的自己,给自己留下“我是很好的,我是完美的”虚像;而如果不讨好他人(路径B),就会在别人的责备中看到不完美的自我,但又不能接纳,想极力避免看到不好的自己,因此最终还是去讨好别人。

你看看,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起点是不能接纳自我,就能解释无论如何都会走上路径A——戴上讨好的人格面具之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塞尔Ÿ范得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指出,低自尊来自于童年缺爱的创伤。如果孩提时代遇到创伤类事件但并未得到家长、老师等重要成年人足够的回应、关爱和抚慰,身体将长期处于高应急状态和高压力激素之中,并产生自我攻击性的羞耻感。

长期重复的羞耻感将不断强化神经之间连接,直至在特定事件和环境下,无需理性思维的控制,大脑潜意识自动产生低自尊的羞耻感——我与别人不一样、都是我不好、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我的性格和存在就是个错误、我不值得拥有这么好的人、我是个loser、我的人生完蛋了……

从《人间失格》叶藏童年生活中或许能看出些许端倪。叶藏孩提时代“用餐的房间有些昏暗,午餐时一家十几个人全都一声不响地嚼着饭粒,那情景总让我不寒而栗……以至于我对用餐的时刻充满了恐惧。”另外前面提到的父亲问叶藏想要的礼物时,叶藏对父亲也是如此生分、有隔阂,俨然像陌生人。这些似乎都在暗示他童年生活的家庭氛围的寡言少语、严肃、冷漠和缺少人情味。缺少必要的关爱和抚慰可能是导致叶藏成年后悲剧性格的重要因素。

03

人们常说:做更好的自己就要努力工作、多赚钱、保持好身材、去旅游。但我理解的更好的自己并不是这么简单。

更好的自己应当指在更深层次中,人们如何接纳最不堪的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升自我。

是当你贫穷时,有勇气奋起直追,但并不因为现在的贫穷而感到低人一等。

是当你不好看,身材也不好的时候,采取行动积极改变,但并不会因为现状而自我贬损,抬不起头。

是当你疏忽犯错,周围的人都在指责怒斥你,你吸取教训的同时还能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不给自己打一个很低的分数。

看过《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阴郁与颓废,能更多地思考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意识,这就是你的命运。”如果潜意识不能被主动觉察出来,那么人只能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而人如果能主动意识到潜意识中的问题,就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但愿世间人人都能发出“生而为人,我很感谢”的心声。

Created by 正经mons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