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中小學網課背後:“主播”和“粉絲”的累與愛

“我明明是一個老師,病毒卻把我逼成了主播……”2020年春季開學季,對於全國的中小學生和老師而言絕對令人難忘。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特殊時期下,為了確保孩子們能及時學到知識,阿拉善中小學的老師們紛紛化身網絡“主播”,電腦、手機、平板齊上陣,只為保證能給孩子直播一節高質量的線上課程……

阿拉善中小学网课背后:“主播”和“粉丝”的累与爱

劉婷

合格“主播”的背後是家人的支持

線上教學對學生是全新的體驗,對老師也是全新的挑戰。你看到的每一堂網課背後,往往需要教師們精心的準備。

3月4日,阿左旗第八小學的直播教室內,教師劉婷通過“文香錄播系統+希沃雲課堂”的線上教學平臺,聲情並茂地為學生們講授六年級線上複習課。在直播教室的多臺設備前,兩名老師全程實時提供技術支持,全程助教,按教師所講內容及時將課堂近景、全景以及板書、PPT、重點內容等畫面直播給觀看的學生們。

教學現場,儘管劉婷與學生們不能面對面交流,但她仍將提問、答疑等環節巧妙地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生動有趣。“教材內容如何歸納整合?怎樣隔著屏幕與學生互動?在講第一堂課之前,我的內心既激動又沒底,因為這真的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劉婷告訴記者,為了讓整個課堂在有限的時間裡輕鬆流暢、知識點精準,她反覆在家裡模擬上課流程,給父母講,給女兒講,再打開視頻給在外執勤的老公講,全家人都成了她的“學生”。

“總算辛苦沒有白費,第一天講課的時候,雖然教室裡沒有學生,但我仍能自信的站在那裡將課堂知識傳授給孩子們,也過了一把當‘主播’的癮。更沒想到的是,當天晚上就有很多家長打來電話,為老師點贊。作為一線教師,家長的誇獎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這段經歷真的很難忘。”劉婷說。

阿拉善中小学网课背后:“主播”和“粉丝”的累与爱

高國慶

完美的網課需要多次練習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其中就包括體育老師。一套10分鐘的課間韻律操,要讓孩子們準確做出每個動作,這需要體育老師多天的準備。

3月23日起,阿左旗第一實驗小學的體育老師高國慶每天都會給學生播放課間操,他為了能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看到整體動作,他會選擇一間合適的教室,邀請同事幫忙給他錄製學校課間操使用的韻律操視頻分解動作。

第一遍,伸展運動兩隻胳膊不一樣高;第二遍,跳躍運動高度不夠;第三遍,體轉運動動作不夠優美……偌大的教室裡,50歲的高國慶一遍一遍地拍攝,只為得到最好的拍攝效果。對於每個課間操視頻的錄製,他對自己的要求苛刻至極,就是希望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專業的課程。“平時上課都是面對面給學生講解各種運動的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可把動態的、連貫性的體育教學內容錄製成視頻,是從沒有過的體驗。”他說。

3月14日,高國慶收到錄製課間操的消息時壓力很大,為了讓錄製的視頻達到最好效果,網課開課前他和女兒開啟了互動練習模式。女兒負責給他拍攝、錄音、剪輯,他負責編排課間韻律操、編寫分解動作的錄音文案。他的拍攝從家裡轉到校園的操場,再從操場轉到教室,一堂完整的韻律操反覆錄製五六遍是常有的事。有了女兒的支持,他的《兔子舞》課間韻律操已經成功錄製了四節,在網課開課後每天上午9點40分都會準時與學生們見面。“受疫情影響,孩子們每天外出的時間也受了限制,做好每一個韻律操的展示,可以讓屏幕那頭的孩子們跟著我做運動、健體魄、增強抵抗力,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大家說,線上體育課是‘一個人的孤獨,一群人的狂歡’,我覺得其實是我們一群人在‘狂歡’。”他說。

阿拉善中小学网课背后:“主播”和“粉丝”的累与爱

許藝凡

“雲”隊課上的致敬

2020年的春天對於每一個少先隊員顯得尤為特殊,而可愛的少先隊員們也在開學時通過“空中課堂”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開學第一週,在阿左旗第一實驗小學的一間直播教室裡,大隊輔導員許藝凡給全校680名師生帶來了一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雲”隊課。

在許藝凡的直播平臺上,身著校服、佩戴鮮豔紅領巾的少先隊員們面對少先隊隊旗舉起右手,一雙雙堅定、清澈的眼睛注視著隊旗,用少先隊最崇高的禮節向祖國致敬,向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們致敬。

直到今天,許藝凡的腦海裡仍然是“雲”隊課那天電腦屏幕前那幅令人震撼的畫面。她說:“祖國危難之際,我們阿拉善的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奔赴援鄂一線,更有多少我們不認識的英雄在這場戰‘疫’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的就是全中國的安然無恙。面對他們的事蹟,我熱淚盈眶。屏幕前,很多孩子都感動地留下了眼淚。一次特殊的‘雲’隊課活動讓人難忘,不僅讓學生們學到了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樹立勤奮學習的正確觀念。要讓孩子們知道,擁有強大的知識,才能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肩負起重任貢獻自己的力量。”

阿拉善中小学网课背后:“主播”和“粉丝”的累与爱

美麗娜

距家15公里的網課

“奶奶,我們可以出發了。”“好的,上車。”為了能夠上網課,每天早晨,7歲的美麗娜坐在奶奶摩托車上來到15公里外的舊家中用手機搜索信號上網課。

美麗娜是阿左旗蒙古族學校的一年級學生,家住騰格里額里斯蘇木特莫烏拉嘎查,由於地處沙漠腹地,家中幾乎沒有能覆蓋的網絡信號。為了能夠讓孫女按時上課,不耽誤課程,奶奶每天騎摩托載美麗娜到蘇木上有信號的地方讓她上網課。就這樣,她和奶奶開始了騎摩托找信號的生活。

一走就是一整天,每天來回30公里,美麗娜和奶奶誰都沒喊過累。“蘇木舊址的家中有網絡信號,為什麼不住這兒呢?不是更方便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奶奶說自從蘇木遷址後,這裡的家就不常住人了,所以沒有暖氣溫度很低,她擔心孫女住在這裡會著涼感冒。有時候屋內溫度太低,她們就會去鄰居家上課。

在美麗娜的毅力和堅持下,從上網課的第一天至今,她從未缺席過一堂課,她的班主任何老師經常在班級群裡誇小小的她愛學習,而她卻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也要當一名醫生幫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