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預習第一課《古詩三首》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是成長中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現在的孩子非常幸福,有很多好玩的活動,如打電子遊戲、玩機遊戲、玩玩具等,你知道古代的孩子們是怎樣玩耍的嗎?讓我們走進古詩,去了解一下吧!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

  白天在田間鋤草,夜晚在家中搓細麻,村莊的男男女女各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織布,但也在桑樹蔭下學著大人種瓜。

  【註釋】

  ①雜興:有感而發。

  ②耕:鋤草

  ③績麻:搓捻麻繩或麻線。

  ④供(gong):擔負、擔任

  ⑤童孫:幼小的孫子

五下預習第一課《古詩三首》

稚子弄冰

[宋]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註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脫曉冰:在這裡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裡剜冰。

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磬(qìng):四聲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以懸掛在牆上。

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譯文]

兒童早晨起來,將凍結在銅盆裡的冰塊取出來,用綵線穿起來當錚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忽然冰塊落在地上,那聲音就像美玉落地碎裂的聲音。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五下預習第一課《古詩三首》

村晚

[ 宋 ]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裡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註釋

⑴陂(bēi):池塘。

⑵銜:口裡含著。此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沒。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

漪(yī),水波。

⑶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調。信口:隨口。

五下預習第一課《古詩三首》

背誦攻略圖

時間:初夏

地點:農家田園

  • 四時田園雜興 人物活動:大人(晝耘田、夜績麻)

小孩(學種瓜)


脫(金盆)脫(曉冰)

穿(彩絲)當(銀錚)

  • 稚子弄冰(人物活動 ) 敲(玉磬)穿(林響)

碎(玻璃)碎地聲


時間:傍晚

地點:山村

  • 村晚 景物:青草、池塘、池水

遠山、落日、波紋

人物:牧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