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引言:

深深眷愛古典詩詞的我,一邊讚歎著舊時婚書的寫意與美好,一邊在腦海中作著漫無邊際的想象,這唯美溫婉的白頭之約背後,人間煙火裡的婚姻生活,卻是怎樣的一番情狀呢?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當我們遇見了那個彼此契合且深愛的人,就會渴望著地久天長的相守,執手相看的未來,我們切切期盼著,餘生都能夠繾綣相依。

但是,當激情與浪漫隨著生活的潮水逐漸褪去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承認,在愛情和婚姻裡,並不存在絕對完美的伴侶,正如這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樣,都無法做到至善至美。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歸宿,有著諸多形而上的思索:

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所有童話故事的經典結尾。然而,他們真的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學者錢鍾書也借圍城說了這樣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 從哲學和心理學角度看待愛情與婚姻

繼《愛情筆記》刊出20餘年後,早已在諸多學術領域都深有建樹的阿蘭·德波頓,又寫下了探討婚姻現象的續章小說——《愛的進化論》。

本書運用德波頓一貫縝密客觀的心理分析和冷峻細緻的寫作手法,講述了拉比·汗和科爾斯滕·麥克利蘭這一對夫婦從愛之萌芽到攜手邁入婚姻,哺育一雙兒女、再到遭遇經濟困頓、對彼此倍感厭倦、經歷婚外情後的迴歸,繼而到接納不完美的婚姻,最終彼此和好如初的故事,為我們揭示了婚姻之路的艱難崎嶇以及深刻含義。

德波頓的語言魅力正源自他頭腦中強大的思辨能力,以及對哲學智識和心理學推理的諳熟運用,在《愛的進化論》中,他以理性綿密的分析,循循善誘的引導,不斷啟迪我們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初生時的浪漫與唯美,會令人們沉醉不已,但婚姻生活的煙火氣能容這浪漫與唯美偏安一隅、生生不息嗎?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令人無奈的是,現實之中的婚姻,僅僅是維持著不溫不火的狀態,已經需要莫大的運氣與努力。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 浪漫主義愛情觀與現實中的婚姻,能否和諧共存

因工作結識於英國愛丁堡的拉比與科爾斯滕,一見鍾情般墜入了愛河,他們視彼此為靈魂伴侶,且熱切渴望著奔向無比光明的前方——婚姻的殿堂。但也正是在這趟幸福的列車開動之日,對愛情的考驗才真正到來。

時光的卷軸緩緩地鋪陳開來,繪就了無數個朝升暮落,柴米油鹽,哺育兒女的平淡時日,那些最初的浪漫,都漸如褪了色的宣紙。

拉比和科爾斯滕從彼此依戀,逐漸到意見不和,互相指責,彼此厭倦,大吵大鬧,他們時而想了結對方,時而又想了結自己,但是除去了愛情的浪漫光環後,真實的婚姻又確然如此。

德波頓並未著力描繪婚姻中的諸多瑣屑,而是另闢蹊徑,以拉比的男性視角及思維展開敘述,對夫妻二人的細微言行及心理,做出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解讀,籍以向我們點明關於愛情與婚姻的多重內涵。

德波頓認為:浪漫主義的理念看似美麗,但對人性的認知過於樂觀,過於強調婚姻的精神體驗,將愛情的意義侷限在依靠本能尋找所謂靈魂伴侶,而無視實用主義的心理學分析,無視愛情的實際層面,這便為婚姻埋下了隱患。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早已看透了愛情本質的德波頓,對於婚姻的定義是:“婚姻是人們施加給自己或摯愛之人的一個極為奇特又無比殘忍的事物。”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 婚姻需要正確去愛的能力,才能維繫

在生活日趨平淡,夫妻矛盾卻逐漸累積的歲月裡,某次空虛寂寞的差旅途中,拉比邂逅了美麗的女孩勞倫,並與之發生了婚外情。

眼看婚姻的列車越來越偏離了原本的軌道,是就此終結,重新開始一段新的感情?還是正視自己,充分內省,修正已經逾越的身心呢?

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著作《廊橋遺夢》中,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也經歷過這般的痛苦與抉擇,最終她選擇繼續留在無愛的婚姻裡,與彼此深愛的金凱慟哭作別,對家庭的責任大過了對愛情的渴望,使她不敢追隨著愛人的腳步離去。

深刻反思與自省後的拉比意識到,正是源於自身潛意識深處對安全感、需求感、親密關係的渴求,加上對妻子的某些怨懟與苛責,才產生了這種錯誤的迷戀,於是他向勞倫提出分手,重新迴歸了家庭。

儘管他也會因內心的痛苦而淚流滿面,但是對於拉比來說,經過此次身體的出走和靈魂的迴歸,婚姻的高地於他而言,已經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

愛上很容易,只需一時的激情,維繫愛情卻很不容易,得需一生的修煉,我們該做得是打破幻想,更務實、更健康、非本能的去愛。

通過心理醫生的介入及引導,拉比和科爾斯滕都意識到,對婚姻陣地的堅守亟需雙方共同的努力,要儘量找尋更為實用的相處方式:訣竅也許並不是開始一種新生活,而是學會少一些厭煩和慣性思維,重新認識舊日子。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藉由《愛的進化論》中的哲思推導以及心理分析,德波頓意在傳遞這樣一個理念::“愛,不是一腔熱忱,而是一種能力。”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 中國式婚姻最缺乏的,是集體反思
  • 在《愛的進化論》中,德波頓批駁了被世人長久推崇的浪漫主義愛情觀,代之以實用主義和存在主義的哲學概念

    :“婚姻是一種體制,任何一方都不可置身之外。”

    這句話非常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鑑,如果對照我國社會的普遍婚姻狀態來看,許多人的婚姻關係都普遍缺失這種體制意識,反而是以普遍不對等不均衡的形式,一邊存在一邊畸斜,導致夫妻雙方常常陷入一種既痛苦又麻木的不良境地。

    當下的中國式婚姻,有一種最常見也最摧毀我們愛情信仰的模式,即:“丈夫缺位、妻子錯位、公婆越位的三位一體模式。”

    很多人都這樣調侃“新娘”,說所謂新娘就是“新的娘”,男人娶了新娘,家中還有老孃,“兩個娘”爭“一個兒子”,豈有不產生矛盾的道理?

    諷刺的是,這句話雖然只是一句戲言,於現實而言倒也頗為對照,由於家庭體制的關係以及育兒的確切需要,大部分年輕夫妻婚後不得不與公婆同住。

    許多為人夫者的思維卻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甚至更久以前,他們依舊認為娶妻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兒育女,以為結了婚就算完成了任務,卻欠缺了最基本的家庭責任心,對家務、育兒、調和婆媳關係、處理生活瑣事等全無概念,任由“兩個娘”在日常生活的磋磨裡錯位、越位、凌亂、怨懟、以致引發家庭大戰。

    大多數因婆媳關係引發的家庭矛盾,都是由於三方錯位導致的,每個人似乎都滿腹委屈,但三方也都欠缺自我反思的意識及良性溝通的能力。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辯證的看,在家庭關係排位中,如果沒有做到各循其位,各司其職,各自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反而代以混亂、越位、逃避,這些錯亂就將成為家庭矛盾叢生,夫妻關係破裂的根源。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 忍耐等同於逃避,理性溝通才能走出困境

    我們常常把“”當做解決家庭爭端的一字真言,我們都以為彼此忍耐就可以解決婚姻問題,於是當不滿與矛盾滋生,便選擇了這種並不可取的方式,卻不思考產生矛盾的根源,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識及能力,更遑論理性溝通與交流了。

    比如由方方原著改編的電影《萬箭穿心》,以前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特別理解不了李寶莉,我也認為全因李寶莉的過度強勢與潑蠻,才導致了懦弱的丈夫出軌又跳江的悲慘結局。

    而今再看,才有了些不同的感悟,有句俗話如是說:“每一個潑婦的背後,都有一個無能的丈夫”!

    從丈夫馬學武跪地求婚開始,他就把自身當做了一面“肉盾”,但凡他無能承受的所有“飛箭”,都會被轉彈到妻子身上,李寶莉則是一邊承受生活之“箭”,一邊戾氣纏身傷人傷己。

    這個男人之所以決絕地以自我毀滅的方式將李寶莉“萬箭穿心”,是因為他把自己的所有失敗都歸結到妻子的身上,卻欠缺最基本的反思,如果他能像拉比一樣,承認自身亦有不足,盡力調整自己的狀態,敢於承受生活的磨難,他本不至如此,李寶莉亦然!

    任何一段婚姻的失敗,都不該完全歸因到一方身上,弱者往往並不無辜,錯誤的相處模式,失衡的夫妻關係,都必然成為家庭悲劇的開端。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記得《花樣年華》中,迷茫又孤寂的蘇麗珍對同樣壓抑徘徊的周慕雲說過:“我從來沒想到婚姻會這麼複雜,還以為一個人做得好就行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夠的。”

    這恰恰正是大部分中國式婚姻的現狀,原本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走進了婚姻,卻逐漸變成了一方無盡付出與忍耐,另一方心安理得的享受,甚至變本加厲,一再跌破婚姻的底線。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任何一方的不反思不努力不珍惜,如果再欠缺理性的交流溝通,婚姻中的許多問題不僅無法修正,反而只會滋釀出更加苦澀的滋味。

    這樣的日子久了,愛情怎能不消磨殆盡,這些回寰不了的愛,最終都化作了回不去的舊時光。

    日漸枯竭的婚姻生活,消耗了許多人的生命力,在平靜生活的表象之下,又有多少人正在默不作聲的崩潰著。

    試問,我們對婚姻的堅守,究竟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本人非常認同這樣一個觀點:“你可以把整個生命都交給愛情,但不要把整個自己都交給婚姻

    結語:正如德波頓所言:愛,不是一腔熱忱,而是一種能力。但是這種能力,卻需要一種合適的土壤加以培養,希望在中國式的愛情以及婚姻裡,能夠引起普遍的重視與思索。

    再讀《愛的進化論》:德波頓的愛情哲學,帶你走出婚姻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