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一個風口?

新零售,下一個風口?

週末沒什麼重要消息,在目前的環境下,沒有利空就是利好。

媒體在傳降低貸款利率的事情,我就不解讀了,主要是沒什麼意義。

前段時間央行表過態,國內現行利率水平不高,資金供給也很充裕,關鍵要解決資金從銀行向實體經濟輸送的問題。

假設你是銀行,面對如此凋敝的經濟,還敢把錢貸給看上去有今天沒明天的小微企業嗎?

理論上說,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較高,應該對他們執行更高的貸款利率,但實際情況是管理層強行要求向小微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這就把銀行放在了非常尷尬的位置。

左手市場規律,右手政策壓力,給銀行的錢越多,銀行越難受,這也是最近銀行股頭頂多重利好依然漲不動的原因。

多說一句,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每當經濟危機來臨,民間生不如此,但國企往往活的很滋潤,而且危機之後大部分行業都會出現國進民退的趨勢。

原因就在上邊。

隨著各國對防控經濟危機的意識越來越強,經常在危機初期就推出強力政策,力求把危機扼殺在搖籃裡。

因此當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各行各業都缺錢,唯獨金融體系富的流油,比如現在,全球銀行手裡握著大把錢,正在發愁怎麼花。

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買有政府背書的國債,要麼買一線評級的企業債,結果政府放出去的水要麼迴流到政府手裡,要麼集中到大企業手裡。

我國的體制有特殊性,國內銀行多了一個選項:國企。

國企基本上是各個重要行業的龍頭甚至寡頭,業績極其有保障,而且有政府背書,任何時候都是銀行放貸的第一選擇,因此才出現越是危機,國企越有錢的情況。

當危機過去,缺錢的民營企業紛紛臥倒,國有企業可以順勢網羅優質且低價的資產,國進民退就此形成。

要知道,一個國家創造力的主要來源是民間,如果總這麼搞,最終必然是國資越來越強,民資越來越弱,最終形成由政府完全控制的、毫無活力的僵化社會,那就是藥丸了。

這兩年管理層始終在向小微企業的傾斜政策,正是要激發底層的活力。

國資是船,民資像水,船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但如果沒了水,船就是一坨廢鐵。

點到為止,再往深了說就封號了。

談談行情。

週五衝高回落,主要是資金害怕週末出么蛾子,我在盤中直播也反覆強調了這個問題,策略上也謹慎了一把,沒開新倉,盤中順勢止盈一支股票,短線倉降到兩成。

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們加加減減的頻率太高跟不上,首先我寫覆盤不是讓你們跟著抄答案的,光靠一篇文章也不可能跟著抄答案。

另外,你們要時刻記住目前的策略:高拋低吸。

記住這個,就能明白我們絕大部分短線操作的思路了,週五高開當然可以拋,明天如果能在5日線企穩,又是一個低吸點。

新零售,下一個風口?

你覺得短線難做,是因為你一直盯著分時圖的漲漲跌跌,然後心情跟著起起伏伏,當你把策略先捋順,再看短線就很簡單了。

週五出現一個新概念:C2M

翻譯過來就是新零售,你可以近似理解成廠家直銷,現在各個電商平臺都在做,比如淘寶推出了一個特價版專門搞這個。

說是廠家直銷,實際上還是有區別,傳統的廠家直銷注重價,工廠生產標準化產品,然後以低廉的價格直接賣給消費者。

C2M不僅體現在價的層面,更重要的是定製化,工廠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定製化生產,屬於對長尾理論的落地應用。

之前C2M推進很難,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使定製化生產成為可能,C2M也就有了發展空間。

這個模式的受益方是消費者和平臺,生產方受益程度有限,但週五炒的反而是生產方,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平臺方都在海外上市。

而且,C2M只是一個新的零售模式,定製化決定了它的上限,很難顛覆現有的零售體系,市場的關注度不會太高,一股風的事,慎追。

就醬,債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