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宝宝的双腿突然出现很多红色的疹子,要警惕"过敏性紫癜"!


春季,宝宝的双腿突然出现很多红色的疹子,要警惕

春季,是个阳光明媚的时节,也是过敏性疾病高发的季节,万物复苏中,也是花草生长旺盛的时机,随之而来的是空气中花粉、尘螨等过敏源的含量多起来了,宝宝们在户外尽情奔跑的同时,很多孩子突然出现了双腿皮肤的多量红色点点,宝妈宝爸们要警惕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疾病,叫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一种以全身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皮肤突发的紫癜,常伴大关节红肿、疼痛、腹痛、便血及蛋白尿、血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一、哪些过敏源会诱发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呢?

1.各种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感染

2.药物(抗生素、水杨酸类、异烟肼、苯巴比妥等)的诱发

3.食物过敏(如鱼、虾、蛋类、乳类等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

4.疫苗接种(部分疫苗容易诱发过敏)

5.花粉过敏

6.蚊虫叮咬等(蚊虫身上多携带病菌,在叮咬过程中容易传染给宝宝)

7.链球菌感染:有学者统计,约半数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提示该病发病前存在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二、过敏性紫癜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尚未明确的感染源或过敏源,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引起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激发B细胞克隆增殖,导致IgA介导的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

三、过敏性紫癜的病理变化?

广泛的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以毛细血管炎为主,亦可波及小静脉和小动脉;血管壁可见胶原纤维肿胀和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有浆液性渗出,可见渗出的红细胞;内皮细胞肿胀,可有血栓形成。

病变累及皮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少数涉及心、肺等脏器。

四、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部分病例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可伴有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1.皮肤紫癜:反复出现皮肤紫癜,大小不等,呈棕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单独或相互融合,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关节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继而呈棕褐色而消退,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重症患儿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

2.消化道症状:半数以上患儿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剧烈,可伴呕吐,伴呕血少见,部分患儿有黑便或便血、腹泻或便秘,偶见并发肠套叠、肠梗阻和肠穿孔。

3.关节症状: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呈单发或多发,关节腔常有积液,关节症状消失较快,亦可持续数月消失,不留后遗症。

4.肾脏症状:本病是否引起肾脏病变及其程度,是决定本病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患。肾脏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儿是以单一的血尿或/和蛋白尿为主,也可伴尿中管型、血压增高及水肿,称为紫癜性肾炎。

肾脏症状多发生于起病一月内,亦可在病程更晚期或其他症状消失后,少数病人以肾炎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于皮疹之前。

虽然有些患儿的血尿、蛋白尿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数能完全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

肾脏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机肾功能减退等。

5.其他:偶尔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还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睾丸出血等出血表现,偶尔累及循环系统发生心肌炎和心包炎,累及呼吸系统发生喉头水肿,哮喘、肺出血等。

五、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

1.皮肤型(单纯型):符合上述皮肤症状

2.腹型:符合上述消化道症状

3.关节型:符合上述关节症状

4.肾型:符合上述肾脏症状

5.混合型:符合上述4个分型中的2个到4个症状。

肾型临床分型诊断:

1.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后者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或每小时>4mg/kg;前者为离心尿红细胞>5个/高视野。

2.血尿和蛋白尿:同时有上述血尿和蛋白尿表现,无其他异常。

3.急性肾炎型:有血尿和蛋白尿,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一般正常。

六、过敏性紫癜的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病程一般约1-2周至1-2个月,少数可长达数月或一年以上;肾脏病变常较迁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大多自行缓解。部分病例有复发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