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寶媽自述:寶寶“厭奶期”我踩過的幾道坑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有人說是煎熬的結束,終於“卸貨了”,那些孕吐的日子也不必再體會,但是殊不知,孕後的日子一樣操碎了心。

我在生完寶寶之後,第二天就開奶了,看著懷裡的小寶貝,幸福感蹭蹭上漲。我在兒科的時候遇到很多媽媽,也碰到過很多案例,自以為照顧孩子應該得心應手,誰知道“厭奶期”就差點把我打趴下。

在寶寶4個多月的時候,突然有幾天一到餵奶就不怎麼吃,只要我把奶頭塞到寶寶嘴裡,她就拼命的反抗,兩隻腳不停蹬我肚子,我以為她不餓,就沒有再堅持。

可是連續幾次都這樣一喂就哭,這怎麼行,我開始著急了,哄不行只有硬喂,但是她沒喝兩口就扭頭不吃,再繼續喂就哇哇大哭。除非在寶寶晚上睡得迷迷糊糊還能多吃點

因為寶寶吃奶比較少,我堵奶了,堵奶的時候一碰就痛,我甚至想著給寶寶斷奶了,慢慢的就這樣煎熬著,殊不知寶寶是到了“厭奶期”。

護士寶媽自述:寶寶“厭奶期”我踩過的幾道坑

大家常說的“厭奶期”是什麼?

很多人都聽說過“厭奶期”,但是醫學上並沒有“厭奶期”這個說法,其實“厭奶期”這個說法是很多寶媽根據育兒經驗命名的一個時期,準確的說叫做“餵養困難”

“厭奶期”顧名思義就是不愛吃奶,很多的寶寶還在4~6個月的時候遇到一個“厭奶期”,主要表現是本來胃口很好,精神也很好,可是突然有一段時間一到了吃奶的時候就開始表現出抗拒,不願意吃奶的現象。

大家常說的“厭奶期”是生理性厭奶,也就是寶寶不願意吃奶的行為並不是因為生病引起的,而是外界的影響因素居多。

比如外界環境的影響:寶寶厭奶期可能因為寶寶逐漸長大,外界的一切都在吸引著他,吃奶的時候東瞅瞅西看看,一點都不專心。這種情況只需要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哺乳。

或者需求狀態的影響:寶寶吃了輔食之後,對單一的奶不再鍾情,或許對輔食土豆泥、水果泥等食物移情別戀了。

護士寶媽自述:寶寶“厭奶期”我踩過的幾道坑

警惕寶寶“厭奶期”我踩的幾道坑:

第一道坑:強迫寶寶吃奶。我發現寶寶不願意吃奶之後開始強行喂她,讓寶寶越來越牴觸,每次一到餵奶就哭,我也跟著焦慮。建議:寶寶剛開始不願意吃奶的時候,不要強迫寶寶吃,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沒有什麼不適的狀態就按需餵養

第二道坑:喂迷糊奶。就是在寶寶晚上迷迷糊糊的時候喂她吃,她在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吃迷糊奶,但是時間越久寶寶越抗拒,導致問題原來越嚴重,甚至寶寶躺著都不願意吃奶了,對寶寶的食慾恢復很不利。建議:不要喂迷糊奶,當然夜奶除外

第三道坑:沒有及時排出多餘乳汁。本來正常哺乳,但是寶寶吃奶吃的很少,怕寶寶餓了沒奶,沒有將多餘的乳汁排出去,造成了堵奶,奶水也越來越少。建議:在寶寶厭奶期,奶水充足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排出多餘的乳汁,以乳房不漲痛為準。

第四道坑:差點放棄母乳餵養。因為母乳很少,寶寶又抗拒吃奶,我準備斷母乳,直接輔食改主食。建議:按需餵養,即使有些回奶,也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餵養,慢慢的堅持下來。

護士寶媽自述:寶寶“厭奶期”我踩過的幾道坑

誤區:寶寶不愛吃奶,到了厭奶期!

這個誤區不要踩,寶寶只要出現不願意吃奶的現象就往厭奶期上面推!

寶寶不願意吃奶的時候要多方面分析,比如嬰兒鵝口瘡,鼻塞,口腔炎症,腸胃不好或者積食出現消化不良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出現寶寶不愛吃奶的表現。

有一次,我在餵奶的時候發現寶寶不願意吃奶,一吃奶就哭,開始我以為到了厭奶期,但是症狀又不像。因為寶寶當時餵奶就哭,但是沒過半小時就又要吃奶,明顯感覺寶寶很餓,但是我喂寶寶的時候她還是哭,後來發現寶寶嘴裡起了鵝口瘡,她不舒服才會表現出不願意吃奶。

護士寶媽自述:寶寶“厭奶期”我踩過的幾道坑

寶寶還小,並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身體的狀況,只能最簡單的日常行為來表達。比如不愛玩了,不願意吃奶,煩躁不安等等與平時行為截然不同的一種表現。

寶媽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及時發現寶寶不願意吃奶的原因,細心觀察寶寶的日常狀態有無異樣,如果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精神萎靡等現象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90後寶媽,執業護師,公共營養師,分享更多孕產育兒知識,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