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豈有“相思”情?且看南朝沈約的經典之作《別範安成》

文‖鶴鳴甘棠

說起我國古代文學,一談就是漢賦唐詩宋詞,抑或是元曲明清小說,對於魏晉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的文學成就涉獵不多。

究其原因,無非是大家習慣了李白、杜甫、蘇東坡等詩詞名人的大眾化普及傳播,也喜歡《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饒有趣味的歷史傳奇,殊不知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也是精彩紛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紐帶作用。

朋友之間豈有“相思”情?且看南朝沈約的經典之作《別範安成》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欣賞一下,南朝著名文學家沈約的一首小詩《別範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01 沈約是“永明體”的開創者,也是李白、杜甫等的寫作導師

沈約,字休文,生於公元441年,卒於513年,吳興武康人,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省武康縣。

  • 在政界,他歷經南朝的宋、齊、梁三個時期,最後官至尚書令,這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並且與梁武帝私交甚好,歷史上也是梁武帝的立國參謀。
  • 在文壇,他是齊、梁文壇的領袖,首創“四聲八病”之說,與謝脁、王融等創作新體詩,稱“永明體”,對唐朝格律詩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永明”是齊武帝蕭賾的年號,可以說,詩仙、詩聖等眾多大家,都是沈約的“學生”。

朋友之間豈有“相思”情?且看南朝沈約的經典之作《別範安成》

02 沈約與範岫之間不一般的“相思”情誼

舉凡古代詩歌,男女相思離別的題材是太多了,不乏靚詞名句,比如“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老友之間的送別詩詞也有“悲君老別我沾巾,七十無家萬里身”、“莫愁前路無知己,西出陽關無故人”等千古絕唱,

以上所列詩句,男女之間的相思是苦的,老友之間的離別也是苦的。

然而沈約不同,他所要送別的雖說是詩文老友範安成,但是他通過詩歌的形式散發了自己對老友別後的“相思之痛”。

為何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沈約與老友範安成的交往歷史。

範安成何許人也,實際上就是範岫,因為曾經在齊朝的安成郡作內史(相當於郡守),所以人稱範安成。安成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西省安福縣,

範岫比沈約大一歲,是沈約平生為數不多的好友。

  • 他們有一樣的生活經歷,都是年少時期就失去了父親;
  • 他們有共同的求職生涯,二十多歲時,一起曾在郢州刺史蔡興宗府中任職。這位蔡興宗可是位非凡人物,是宋明帝劉彧的首席謀士,剛直不阿,敢於直諫,可謂是前世的“魏徵”。而後來的範岫為官也以“勤廉”知名。
  • 他們有詩文的共同愛好,只不過沈約為當時的“竟陵八友”之一,而範岫也曾任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相當於秘書吧)。
朋友之間豈有“相思”情?且看南朝沈約的經典之作《別範安成》

可以說,沈約與範岫在一起的生活交集是比較多的,範岫的詩文雖不如沈約寫得好,但學問非常廣博,沈約也是十分佩服。

“永明之治”後期,範岫在安成郡任職,距離京城建康是比較遠的。而當時沈約正在京城任職。這首《別範安成》就是沈約送別範岫上任之時寫的。

道不盡的朋友情,萬般“相思”之痛皆在沈約心中,也發觸於筆端,娓娓道來。

03 樸實無華的語言,刻骨銘心的相思

好的詩歌為什麼流傳千古,經久不衰?因為它是有生活氣息的,是樸實無華的,比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越是樸素的東西,越有頑強的生命力,萬物一理而已。

沈約就是這方面的表率。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這是前半首四句詩,其中“易”是意動用法,以之為易;“前期”是指後會的日期;“及爾”就是與你的意思;“非復”是指不再像。

在這裡,沈約沒有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也沒有託物寄景的鋪墊,而是追溯他們的少年交往情懷。

為什麼呢?一是他們的交往歷來已久,二是暗含了一個人生不得不提的話題和生活道理,那就是對於離別來說,年輕時不在乎,因為來日方長,而年老時就不一樣了,因為後會可能無期了。

沈約寫離別獨出心裁,從對待別離的感情和態度上,把年老時與年輕時加以相比,不但使詩意深入一層,而且把一別之後難得再見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這種依依不捨之情,誰又知道會不會是時間隔離、無法相聚的“痛”?

朋友之間豈有“相思”情?且看南朝沈約的經典之作《別範安成》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我們通過前半首四句詩,明白了朋友之間相聚離別不一樣的生活真諦。

沈約在後半首詩,轉入寫現實的分別酒宴。

同樣的道理,與“年老時的離別”之義一樣,進一步說明這次餞別,也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恐怕以後再難於一起把杯共飲了。

不要小看這小小的一杯酒,卻寄託了沈約“千鈞之重”的難捨之情。可見,他們之間的感情至深,語調低沉,讀來心酸,焉不淚下?

那麼如何才能相見呢?“夢中不識路”。這是《韓非子》中記載的一個故事,戰國時期,張敏與高惠二人為至交好友,好到什麼程度呢?到了朝思暮想之極。一旦不曾相見,張敏便在夢中追尋,可是夢中迷路,不得不回。

這個“張敏”放到現代生活中,儼然是笑話之談,只有男女之間才有如此“痴迷”,男男之間莫不是“荒唐”?

但是在這首詩裡,沈約是借用這個“典故”,抒發自己對朋友的真誠之意。

朋友之間豈有“相思”情?且看南朝沈約的經典之作《別範安成》

夢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尋不見的,因而相思之痛也是消除不了的。

沈約最後用了一句“何以慰相思”作為結尾,進行反問,怎麼辦呢?“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難以理清,只剩離愁。

難道只有男女之間才能用“相思”二字嗎?

沈約的“相思”是現實的,是有基礎的,也更有感情號召力的。

04 朋友之間,如此之誠,真乃鮮見矣。

正如沈文凡先生在《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中的精彩翻譯一樣,語言平實,感情真摯。

追憶人生少年離別日,後會有期看得很容易。

世事滄桑你我同衰老,再也不像當初握別時。

不要推辭小小一杯酒,分手後恐怕更難重持。

夢中尋你不知在何方,如何安慰我這相思意。

這就是沈約的情思才華,朋友之間,如此之誠,真乃鮮見矣。論及這首詩時,清代詩人沈德潛說:“一片真氣流出,句句轉,字字厚,去《十九首》不遠。

何謂“真氣流出”,就是要有真情流露,所言所許才會有感染力,產生“

居高聲自遠”的意境和共鳴。

試問當今,又有多少“無病呻吟”之作充斥媒體雜誌與視屏網絡呢?

不妨學習一下沈約的《別範安成》,一定會有所悟,有所成,不然只能在“死衚衕”裡困頓餘生。

平民之宴用文字點亮生活,用文化解讀時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