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醫者初心 不負白衣榮光——抗疫軍醫嘴上常掛的“三句話”

“我馬上到!”是以敬業精神對職業的敬重。

“患者等不起!”是以專業素養對患者的承諾。

“有事您開口!”是以仁愛之心對病人的呵護。

這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科副主任魏欣常常掛在嘴上的話,在他看來,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減輕他們的痛苦,讓每個人有尊嚴有質量的活著,是他的從醫初心。

“我馬上到”

“我馬上到!”只要被患者和隊員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不圖名利,只為“初心”。

會診馬上到!魏欣是科室醫療小組組長,除了日常查房診治科室病人,作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的專家組成員,還要參加全院會診。24小時待命,只要接到電話,就馬上趕來為患者診療,他從來沒有抱怨或者拒絕過。“患者血象三系明顯降低,不能耐受利巴韋林。”“24床炎症指標高,病情仍在進展,應適量使用激素。”作為傳染科專家,他總是冷靜理性地給出救治建議。

幫助隊友馬上到!3月24日,魏欣帶著一對老夫妻複查CT,用輪椅推著80歲的老頭子,還同時照應74歲的老太太。通往CT室的路要走出大樓,路面崎嶇不平,他穿著防護服行動不便,艱難地推著輪椅,遇到下坡就更吃力,腳上的鞋套會打滑,加上輪椅不帶剎車功能,他必須用盡全力才確保輪椅不從坡上衝下去。“我下來自己走吧!”老頭子聽著醫生大口喘氣的聲音,覺得很不好意思,但魏欣考慮到患者安全,堅持將他推到目的地,短短的幾百米路程,十多分鐘才走到。沒來得及休息片刻,又趕忙折返去接後邊的隊員,他擔心患者,也心疼隊友,卻不顧自己早已渾身溼透,汗水直往眼睛裡流。

“患者等不起”

用汗水和努力換取病人的信任,用學識和醫技守護患者的健康。他總能給大家提出好的建議和下一步的治療方案,他是感染九科的骨幹,也是患者的定心丸。

3月17日晚,病房內收治了一位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深昏迷患者,正在值班的魏欣得知患者病情比較複雜,第一時間換上防護服進入“紅區”。

緊急情況下,他迅速並詳細瞭解患者轉院前病史,這位患者既往有慢性腎病、腎性高血壓、癲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繼發耐藥菌感染、呼吸衰竭、缺血缺氧性腦病,入院時一般狀況極差,電解質嚴重紊亂。

他和隊友立即制定出救治方案:監測生命體徵,迅速連接呼吸機並調節參數,確保維持呼吸平穩,藥物持續泵入控制癲癇,緊急完善血常規、生化、動脈血氣分析等檢查……每個步驟都是按秒計時,每一秒鐘都生死攸關。

“患者血氣提示代謝性酸中毒,考慮體內酸性代謝產物增多。”“排出受阻,給予糾酸、降低血鉀,糾正低蛋白血癥,穩定內環境。”“快,上抗生素。”伴著儀器的滴滴聲,他們全力搶救,及時控制了繼發細菌感染,看到患者的病情逐漸平穩,魏欣長舒一口氣。

“有事您開口”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治癒、幫助、安慰這沉甸甸的6個字,是他的信條,在他看來,安慰是作為醫者的重要責任所在。

60多歲的鐘大姐(化名)一個月前確診為新冠肺炎,伴有腦梗、高血壓、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等基礎病,住院期間,她的病情不斷反覆,呼吸十分困難,加上缺乏家人的交流陪伴,愈發地焦躁起來,常常“懟”醫護人員和病友,這些情況魏欣都看在眼裡。

“我必須面對面和她聊聊,情緒這麼差不利於身體恢復。”他花了不少時間給患者講解病情並疏導情緒,但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面對面”並不容易,隔著防護服和麵罩,說話需要提高嗓門,他把嗓子都說啞了,卻換來鍾大姐吼出來的一句“你別管我!”

他有些沮喪,卻很快調整好情緒,安慰道:“這段時間,您真的太苦了,我們都能理解您!”走心的話語,讓大姐安靜下來。

細心的他發現患者吃飯總是愁眉苦臉的,吃兩口,把剩下的都倒掉了,於是很擔心,“是不是沒胃口?”鍾大姐低頭扒拉著飯菜,過了半天才說:“不合口味,我想吃蘋果……”魏欣這才知道她特別愛吃蘋果,卻不好意思向醫護人員開口,入院時帶來幾個,因為捨不得吃,就切成小瓣,一個蘋果分兩天吃,“有事您向我開口啊!”他對大姐說。

第二天,鍾大姐床頭多了一個袋子,裡面有蘋果、麵包、牛奶、零食,看著醫生從自己保障物資裡分出來的滿滿一兜子食物,她眼眶溼潤了,但魏欣卻覺得沒什麼,“患者有需要,我都會盡量滿足,就這麼簡單的事。”

堅守醫者初心,不負白衣榮光。看著一例又一例患者康復出院,平時不善言談的魏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說:“我只是努力的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復。”默默付出,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王超 任娜 通訊員牛曉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