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魏国的夏侯霸为什么投靠蜀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金员工陈可为


说起夏侯家族,那一定就会联想到曹魏。不错,曹家与夏侯家是曹魏的两大中流砥柱家族,而且两家关系密切。可以说曹家能打下半壁江山,夏侯家族的功劳最大。夏侯家族虽然势力庞大,但是对曹操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曹操掌权的时候,夏侯家族也得到该有的优待。

当然这一切的美好只是在曹操活着的时候,曹操死了以后,曹魏大权被司马家族夺取以后,这一切都变了。因为曹家最亲密的人就是夏侯家,势力最庞大的也是夏侯家,所以司马懿掌权的时候,第一个要剥夺的就是夏侯家族的权利,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家最后的依靠曹爽被杀以后,司马懿就以朝廷的名义召见当时的司职征西将军的夏侯玄,以及他麾下司职征蜀将军的夏侯霸。

其实,这次召见就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利,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两种选择,一就是反叛,二就是接受。反叛一无理由,二如果兵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面对这种两难的选择,夏侯玄最终选择了入朝奉召,当然,夏侯玄选择奉召是有理由的,一是因为他是曹爽的内弟,司马懿一直很尊重他,二是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司马师,所以回朝之后起码不会有杀身之祸。

而夏侯霸却选择另一条路,那就是反叛,因为夏侯霸没有夏侯玄的那种可以保命的关系,而且他以前还跟郭淮不对付,以前作为宗室当然不怕他,现在回去自己绝不是郭淮的对手,回去只有死路一条。在这种情况下,夏侯霸选择了投降蜀汉。当然,夏侯霸投降蜀汉也是有原因的,夏侯霸的父亲是夏侯渊,夏侯渊的侄女嫁给了张飞,与张飞所生的女儿又嫁给了后主刘禅,这也是有亲戚关系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夏侯霸到了蜀汉以后,颇受礼遇,最后官至车骑将军,也证明了当初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反观夏侯玄整日郁郁寡欢,以前曹魏宗室第一人,早已成为司马氏的眼中钉了,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可以对他以礼相待,司马懿死后,司马师跟司马昭可不会礼待他,后来卷入一桩谋反案,被诛三族。


野史共享


1.夏侯霸为什么投靠蜀国

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失去了兵权,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诛杀大将军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主政。但密谋泄露,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夏侯玄又被杀,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曹魏大权已经被司马懿掌握了,可以说,曹丕建立的魏国已经灭亡了。而且司马懿开始消灭忠于曹氏人员,夏侯霸没办法,肯定得出逃啊,蜀汉的皇上刘禅还和自己是亲戚,所以就投亲戚去了。


扬杨刘


夏侯霸投降是逼不得已啊!

夏侯霸是谁?提起这个名字你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他的老爸你就非常熟悉了。他就是曹操心腹爱将夏侯渊,曹操早期奠定基础的数次大战,如灭吕布、灭袁绍、打刘备等,皆有他的身影,可谓是战功赫赫。可是,最后却在汉中与刘备对峙时,遭到黄忠部队偷袭,中乱箭而亡。他的死倒是成全了大器晚成的黄忠。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当时的夏侯霸刚刚成年,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他立志要为父亲报仇雪恨,继承父亲遗志,亲帅大军剿灭蜀汉。

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带军力敌姜维,切断了姜维与北方胡人合兵一处的部署。可是造化弄人,当时的夏侯霸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投靠蜀国。



夏侯霸为何要叛变?一切还要从曹爽说起。

魏国第二任皇帝曹叡仅仅活了三十六岁,就挂了!死因大概是纵欲过度。曹叡虽然欲望很强,但能力一般,到了三十岁还是未能留下子嗣,临死前就将皇位传给了从曹彰那过继过来的,年仅八岁的曹芳。因其年幼,曹叡临死前又给小皇帝找了两个托孤大臣,即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就是曹真的儿子,司马懿还是司马懿。司马懿命真是长啊,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叡,曹操祖孙三代都挂了,可他还健在。曹操这个老奸雄,阅人无数,他早就看出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但随着郭嘉、荀彧等一批谋臣相继离世,为了对抗诸葛亮,又需司马懿出谋划策。所以,曹操留下了司马懿,他认为他的儿子或者孙子能够驾驭得了司马懿,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还是高估了儿孙的能力,低估了司马懿的寿命!



言归正传!曹叡将小皇帝曹芳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后,曹爽和司马懿明争暗斗,因为曹爽是老曹家的,所以曹芳更信任曹爽,还给了他“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资格。这几个字是不是很熟悉?当年汉献帝时,董卓和曹操都是享此殊荣的!

曹爽不简单,利用曹芳的信任,大肆任用亲信,排挤司马懿,几乎将司马懿架空。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决定避其锋芒,于是韬光养晦,装病躲在家里,等待机会。而曹爽没有了司马懿的牵制,愈加张狂,把持朝政,祸乱朝纲,更过分的是还纳了皇帝的才人当老婆,大臣怨声载道。



司马懿的等待的机会说来就来!司马懿趁曹爽和曹芳外出祭奠之机,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宣布解除曹爽一切职务。这时候曹爽慌了手脚,下属建议曹爽带着曹芳回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天下擒反贼司马懿。曹爽犹豫不决!

司马懿多次派出特使诱劝曹爽,称只要曹爽放弃权力,不会伤其性命,并保其永享荣华富贵。曹爽妥协了,交出了军权。然而,没过几个月,狡猾的司马懿就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曹爽并灭其三族。

夏侯霸认为司马懿是在清洗曹爽势力,自己平素与曹爽往来不少,怕是司马懿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决定逃跑,摆在他前面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逃往吴国;一是逃往蜀国。



为何夏侯霸不投吴国,而投靠蜀国呢?

一是位置较近。当时的夏侯霸在甘肃与蜀军对峙,从地理位置来说,吴国太过偏远,逃往吴国路程太长,容易被司马懿逮住,逃往蜀国最快捷。

二是蜀国有亲戚。所谓的亲戚就是张飞的老婆夏侯氏,张飞和夏侯氏还生了个女儿,这个女儿还嫁给了后主刘禅。所以于情于理,刘禅肯定不会亏待他。


一半秋色


这还是源于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杀曹爽专国政,此后曹魏政局产生一系列变化,让当时处境尴尬的夏侯霸感受到危机。


先要解释一下夏侯霸归降蜀汉前所处的位置。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子,颇有军事才干。原本仅仅官位为偏将军,爵位仅仅最低的关内侯。并不十分显眼。但是,夏侯霸受到曹魏权臣曹真、曹爽父子的信任。太和四年曹真伐蜀时夏侯霸被破格提拔为先锋。曹芳继位后,曹爽和司马懿并为托孤重臣,夏侯霸依附曹爽,升任讨蜀护军、右将军,进爵博昌亭侯,前往防范蜀汉的前线。很快又升任征蜀护军,属征西将军夏侯玄(夏侯尚之子、夏侯霸族侄)统辖。


在防范蜀汉的过程中,夏侯霸与地位高于自己的雍州刺史、前将军郭淮不和。姜维屡次犯境,郭淮总是想方设法让夏侯霸为自己挡枪。二人因而变得不可调和。


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独专国政。曹爽是曹氏宗族和夏侯氏一门的领军人物,他的倒台让曹、夏侯二家地位岌岌可危。征西将军夏侯玄与曹爽关系交好,他们曾共同发动伐蜀大败(夏侯霸也参与此战),故而曹爽死后,司马懿调夏侯玄入京,剥夺兵权,改任大鸿胪。郭淮接任征西将军。这种情况下,夏侯霸慌了。曹爽是他的后台,现在死了;夏侯玄是他侄子,现在调走了;郭淮是他死对头,现在成了顶头上司;曹氏、夏侯氏地位又急剧下降。夏侯霸知道再留在郭淮麾下必然没有好下场。怀着对未来的恐惧,夏侯霸只好逃走。

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早年曾被张飞劫持娶为妻子,生下二子二女,两个女儿先后被蜀汉后主刘禅娶为皇后。所以,夏侯霸可以说也算是蜀汉外戚。另外,夏侯氏在曹魏的地位超然,加上在与蜀汉作战过程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刘禅对他十分欢迎,给予极高地位,封为车骑将军(武将中第三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此后,夏侯霸随姜维北伐,非常活跃。死后,夏侯霸是刘禅第一个赐予谥号的大臣(整个蜀汉建国后也是第二个,刘备仅授予过法正一人谥号),足见在蜀汉受到的重视。


伊耆角木


夏侯霸,字仲权,是曹魏名将夏侯渊次子。

夏侯渊是曹操身边重要将领,与曹操可谓生死之交。早年曹操在家乡受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入狱受罪,最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后来夏侯霸妻子丁氏更是曹操妻室丁夫人之妹,双方成为连襟关系。曹操对夏侯霸也特别重视,曹操统一北方后,三面对抗刘备、孙权,主要由三个信任的将领负责,东线由夏侯惇负责,南线由曹仁负责,西线由夏侯渊负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阳平关,准备争夺汉中。当初夏侯渊官拜征西将军,率张郃、徐晃等将镇守汉中,后被老将黄忠斩杀。

夏侯渊去世后,除过五子夏侯荣跟随其父阵亡汉中外,留下其余六个儿子,均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其中,长子夏侯衡承袭夏侯渊爵位,再转封安宁亭侯;次子夏侯霸为护军右将军,特别受曹爽之恩宠;三子夏侯称受到曹操喜爱,与曹丕也有交情;四子夏侯威,历任荆、兖二州刺史;六子夏侯惠,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燕相 、乐安太守;七子夏侯和,历任河南尹、太常。

夏侯霸之所在能够投降蜀汉政权,是因为自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开始清除曹氏方面权臣。夏侯霸深受曹爽重用,历任讨蜀护军、右将军、征蜀护军,进封博昌亭侯,隶属于征西将军统率。就在司马懿杀掉曹爽之后,征西将军夏侯玄就被剥夺军权;夏侯霸作为夏侯玄叔叔,由于新任主帅郭淮不和,同样担心受到迫害,就乘势逃入蜀汉。

此时蜀汉经历刘备、诸葛亮后,刘禅掌权时代。刘禅先后两任皇后都是张飞之女,张飞又娶夏侯渊侄女夏侯氏为妻,所以说,论渊源蜀汉现任皇帝与夏侯渊家族还是存在血缘关系的。因此当夏侯霸投靠蜀汉时,在阴平迷失道路,粮尽遇困,远在成都的刘禅得知后,就及时派军接应。

所以说,当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双方就拉起了家常,然后宽慰夏侯霸说道:“你爹夏侯渊老前辈,是自己在交战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咱们之间是没有直接仇恨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到:“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夏侯霸于是在蜀汉得到重用,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之后多次参与姜维对魏国的战事,曾与姜维、张翼等率领数万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国。这里刘禅对夏侯霸的信任远远高于姜维,当初之所以由夏侯霸率军出征,也有牵制姜维的成分在内。

夏侯霸之所以敢于投蜀,除了与蜀汉政权存在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之外,同样作为敌方重要将领也必然受到欢迎,更重要的是夏侯霸投靠蜀国,自己在曹魏方面的亲人并没有受到清洗,只是被迁徙到偏远的乐浪郡。这也是夏侯霸敢于投靠蜀国的底气所在。


安定郡小书生


总的一句话,权利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是曹魏时期的权臣,因此和曹家沾亲带故。曹爽托孤后,曹爽大权在握,极力排挤司马懿,后司马懿得势获得大权,把曹爽杀害,曹爽是夏侯霸的亲戚,为了活命,夏侯霸只能运走他乡逃命。

夏侯霸的亲戚在蜀国,所以他只能逃命去蜀国。


泰安碧玉


夏侯霸,是魏将夏侯渊的第二个儿子。众所周知,夏侯渊在汉中之战时被黄忠斩杀,那么后期的夏侯霸为什么反而会投向有杀父之仇的蜀国呢?

其实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夏侯与曹家为本家,司马懿上位后开始打击曹氏与夏侯氏。当时镇守关中的征西将军夏侯玄选择了屈服,被剥夺了兵权,夏侯霸也因此心中恐惧。

此时的夏侯霸每天都心惊胆战,害怕司马懿转过头来就对付自己。

第二,郭淮替代夏侯玄任征西将军,督关中。夏侯霸和郭淮不和,郭淮又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所以心里更加不安,这直接促使了夏侯霸投蜀。

第三,夏侯霸的外甥女是蜀主刘禅的皇后。《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夏侯霸的堂妹当年被张飞抓住,知道她是良家女,就娶了她为妻。后来张飞和夏侯氏的女儿成为了刘禅的皇后。所以当夏侯霸投蜀后,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啊!”

正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夏侯霸放弃了报杀父之仇,真心投靠了蜀国。



九尾读正史


三国后期,曹氏,夏侯氏在军中势力逐渐衰退,再加上司马氏势力日增,夏侯霸见曹营早晚败亡。在尴尬時侯为了生命还是降蜀。

试看曹真他当時是曹营的顶梁柱,曹坏为了防止司马懿篡权,任曹真为大都督,与诸葛亮开战,结果是一败涂地,还是硬着头皮请司马懿出来收场。从此军权落入司马懿手中。这一天司马懿守了几十年。因曹氏,夏侯没有髙手。曹操時期武将人才齐齐,到曹坏時没有后起之秀,不得意而为之,曹氏政权一失足成千古恨,军权一到司马氏手,那再也挖不出了。直到一晋统三国。


老龚166916589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


重拾历史0020


夏侯霸不叛逃怎么办?等司马家来杀他吗?

夏侯氏也是曹魏宗室,夏侯霸更是执掌兵权的大将,司马懿必除之而后快。当时夏侯霸驻防关陇地区,临近蜀汉;而且夏侯霸与后主刘禅有亲戚关系(夏侯霸堂妹是张飞妻子,他们的两个女儿相继嫁刘禅为皇后),于情于理当然选择投奔蜀汉。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曰:(夏侯)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黄初中为偏将军。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后为右将军,屯陇西,其养士和戎,并得其欢心。至正始中,代夏侯儒为征蜀护军,统属征西。时征西将军夏侯玄,於霸为从子,而玄於曹爽为外弟。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当然,夏侯霸即使不叛逃,也不一定马上被杀,但这是早晚的事,他的族侄夏侯玄不肯叛逃,结果是:

爽诛,征(夏侯)玄为大鸿胪,数年徙太常。玄以爽抑绌,内不得意。中书令李丰虽宿为大将军司马景王所亲待,然私心在玄,遂结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谋欲以玄辅政。……事下有司,收玄、(张)缉、铄、敦、贤等送廷尉。……于是(李)丰、玄、缉、敦、贤等皆夷三族,其余亲属徙乐浪郡。玄格量弘济,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时年四十六。《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同书注引魏氏春秋曰:初,夏侯霸将奔蜀,呼玄欲与之俱。玄曰:"吾岂苟存自客於寇虏乎?"遂还京师。

抱侥幸心理想当顺民,最终还是难逃灭顶之灾。

顺便说一下,夏侯霸叛逃蜀汉后无所作为,并没有追随姜维北伐尽心尽力出谋划策,而是做个富贵闲人。后主也是明白人,夏侯霸就是个统战工具,高高挂着养起来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