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爱新觉罗·胤礽原名保成,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嫡子,于1674年6月6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胤礽在康熙皇帝的诸位儿子中排行第七,但在胤礽之前出生的诸子多半早天,因此后世称胤初为康熙皇帝的嫡长子或皇次子。


胤礽在康熙十四年未满两岁时即被确立为清代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位受正式册封的明立皇太子。之后,康熙帝对其进行了特殊培养,希冀其成为一位明君。不料中途因康熙帝教子失当、佞臣离间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太子人格分裂,心理严重扭曲,从之前的温文尔雅、谦和仁慈发展至后来的暴躁乖戾、僭越皇权,导致太子与皇帝之间矛盾丛生,以致不可调和,终于在圈禁地咸安宫内终老余生。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历经两立两废的皇太子,做储君时间前后将近40年,但最终与皇位无缘,可谓悲剧一生。
胤礽本是康熙帝与孝诚仁皇后所生的嫡次子,但因嫡长子承祜4岁夭折,地位也因而变得十分尊贵。再加上胤礽生下来,他的母亲就因难产而死去,康熙伉俪情深,爱屋及乌。后来便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册立襁褓中的婴儿为皇太子,从此拉开了皇太子胤礽与康熙皇帝之间长达近40年的恩怨纠结。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1674年6月6日,这一天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

在这一天之前,康熙所有的正宫娘娘们所生的皇子都没能养大。因此,皇后赫舍里氏又生下一个皇子自然会让康熙皇帝欣喜至极。但是,痛苦的打击随之到来。在生这个皇子的过程中,皇后赫舍里氏因为难产而失血过多,在两个时辰之后便去世了再得嫡子与突丧皇后两件事的同时发生,给年轻的康熙皇帝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康熙皇帝素来与赫舍里皇后感情极好,此,在他为皇后作出诸多出人意料的善后之事后作出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册立刚刚出生还不满周岁,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当然令雄才伟略的康熙皇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婴儿竟然成了大清朝从此不再设太子之位的起因,爱新觉罗·胤礽也就成为了大清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皇太子。
1675年12月13日,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的爱新觉罗胤礽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子。由于清朝并无立太子的先例,因此册封典礼上的一切庆典仪式都是从明朝沿袭过来的。在册封典礼上同时颁布的,还有三十三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诸如蠲免赋税、特赦死囚等。同时,虽然太子还只是个婴儿,但康熙皇帝还是设立了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并升内阁侍读学士孔郭岱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廷敬并为詹事府满、汉詹事。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康熙皇帝立胤礽为太子的过程就是这样。为了纪念亡妻而将她的孩子立为太子,这样的理由虽然给向来野蛮黑暗的宫廷政治斗争史带来一抹温柔的色彩但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就会知道,仅靠这一个理由,康熙皇帝是绝不可能说服朝中的大臣们支持自己册立太子的。事实上,康熙皇帝因为学习了汉族儒家经典,研究了中国历朝统治经验,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大事,也接受了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朝嫡长子(正妻所生长子)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
与此同时,在胤礽出生的前一年,康熙皇帝颁布了撤藩诏书,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随即爆发。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以拥立朱三太子为名惑人心以之为号召来进行叛乱。吴三桂的这一举动让康熙皇帝亲身体会到了“太子”的巨大威力。于是,康熙皇帝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以丧其志、绝其望;同时,自己也立皇太子,身后事预做准备,这样也就起到了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自从下定决心把胤礽立为皇太子之后,康熙就把胤礽当做未来的皇帝进行培养。胤礽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本身天资聪颖,再加上康熙皇帝对他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精心调教,使胤礽几乎成为了一位文武兼备的完美皇太子,深得朝臣赞许,在朝廷中人望极高。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当了20多年贤明皇太子的爱新觉罗·胤礽渐渐感到了政治风向上的变化。

公元1698年3月,康熙皇帝大肆册封诸位成年皇子长子胤提被封为多罗直郡王,三子胤祉被封为多罗诚郡王,四子胤禛、五子胤祺、七子胤祐、八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不仅如此,受封的诸位皇子纷纷开始参与国家政务,并且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股政治势力。当然,此时诸皇子所拥有的政治资本还远远无法与当了20多年太子的胤礽相提并论。但是分封皇子终究是在削弱皇太子的力量,也是对胤礽的一次考验。


不得不提的是康熙皇帝对皇太子胤礽的骄纵与溺爱:他默许胤礽使用与皇帝等同的皇太子仪仗、冠服;纵容胤礽挥霍浪费(当时皇太子东宫内的花销甚至比康熙皇帝自己本身的花销还要多);胤礽脾气暴躁,就算任意鞭挞王公大臣,康熙也加以包庇,甚至“以身作则”地处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认私生活不检的太子放肆地广罗美女,等等。康熙皇帝不厌其烦地选撤太子的侍从,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儿子没什么过错,唯有儿子身边的小人教唆坏了太子。长期的姑息养奸,使得高高在上的胤礽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礼的性格,之前的君子气度早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四周早已树敌无数。但是,在康熙皇帝的眼里,皇太子胤礽的一切过错都可以得到宽恕,除了一件事,那就是胤礽做太子做得不耐烦了,想要自己当皇帝,让他康熙像唐明皇一样去做太上皇。可是,已经当了几十年太子的胤礽的确有了这种倾向。公元1708年5月,康熙皇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子、十四子、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十八子随行。在巡幸期间,以皇长子胤提为首的几位皇子向康熙皇帝打了小报告,历数太子胤礽的诸多不良表现。这些报告,虽然并不全是事实,但是康熙皇帝还是相信了他们的话。这是因为虽然他一再原谅胤礽的所作所为,但在内心当中也已经渐渐开始对他倒行逆施的行为生出种种不满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渐渐开始察觉到了胤礽对于自己老而不死,以致他始终不能真正登基称帝的怨气。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与此同时,在这次巡幸塞外的途中,康熙皇帝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衸患了急病,生命垂危。康熙皇帝十分焦虑,但皇太子胤礽却对此无动于衷康熙皇帝向来疼爱这个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7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给皇父请安。当胤礽看到病势沉重、容颜消瘦的父亲的时候,脸上竟然没有丝毫担心忧虑的神色,也不曾对父皇良言宽慰。两件事情加起来,康熙不得不痛苦地认定,自己所立的这位皇太子根本就是个生性凉薄、只认权位不认亲的不义之徒。


返京途中,康熙帝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原本,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是与之前那几件事情联系起来,康熙皇帝立即便怀疑皇太子胤礽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康熙帝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因此,康熙皇帝在返程的路上,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召集了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命令皇太子胤礽跪下,痛心疾首地数落胤礽的罪行。爱之深,责之切,在这次会议的过程中,康熙皇帝因为太过痛苦以至于扑倒在地,完全没有了平日里君临天下的帝王威仪。
同,康熙帝为了打击太子集团的势力,下令将太子党首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胤礽左右二格、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等人处死不久之后,胤衸的病死,又给了原本已经相当脆弱的康熙皇帝以沉重的打击。康熙皇帝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不得不废斥皇太子。但废斥之后,又很难过,愤恨、失望、惜、怜爱,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连续好几天都睡不好觉,对诸位大臣们谈起此事的时候也是唉声叹气的。
1708年9月16日,康熙皇帝一行回到北京紧接着,康熙皇帝下令在皇帝养马的上驷院旁设毡帷给胤礽居住,又命皇四子胤禛与皇长子胤禔共同看守。当天,康熙皇帝召集诸臣于午门内,宣谕拘执皇太子胤礽之事康熙皇帝亲自撰文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并诏告天下,宣布废黜皇太子。

皇太子胤礽从康熙十四年礽立,至康熙四十七年礽废,总共当了33年太子这时康熙帝55岁,皇太子35岁。废太子一事使康熙皇帝悲愤交加,格外痛心,心力交瘁。此时,康熙已经进入老年,而在接班人的选择上却陷入了僵局。他甚至哀求皇子们体谅体谅他,让他们不要再生事了然而康熙皇帝的儿子太多,他在位时间又长,夜长梦多,皇子们早已形成了几个利益攸关的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是争夺房子、银子、珠宝和土地,而是天下那最具诱惑力的皇帝之位。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诸位皇子之间的争夺由表及里,由隐到显,由缓到急,由温到烈,势不能止。康熙帝废掉皇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这种争夺,反而让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等一些皇子看到了继承皇位的希望,进而引发了更加激烈的夺嫡之争。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作为太子,一旦被废,几乎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终结。

在历史上,太子废而复立的先例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就在胤礽被废去太子之位的第二年,康熙皇
帝派遣大臣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又一次将胤礽立为了皇太子36岁的胤礽也许当礽因年幼未能体会到第一次册封大典的隆重,此刻的感受,于他而言,真如梦幻一般。
实际上,康熙之所以又一次立胤礽为太子,主要是因为他逐渐认识到自己当礽施加在胤礽身上的罪名有很多不实之处。当初,康熙皇帝之所以下决心废太子,是因为他怀疑胤礽企图谋杀他。但是,在胤礽被废之后,康熙皇帝曾经去探望他,在探望的过程中,胤礽申诉说:“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康熙皇帝听了,不但没有斥责胤礽,反而认为他说得对,并因此下令将胤礽项上的锁链取下。本来自废太子后康熙帝就痛惜不已,每日长吁短叹,寝食不宁,这下更加对当时冲动之下所作出的决定感到后悔了。
因此,1708年11月15日,康熙帝召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满大学士、尚书等入宫,亲自在他们面前力保废太子胤礽,为他平反昭雪,说他并无谋逆之心,而且已经深深地后悔当初的言行,并提出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意向,并且当众将胤礽释放。胤礽也当众表示:“父皇的谕旨是极其英明的。之前的事都是我的不对,但我毕竟是遭人陷害的。但无论如何,从今往后,我一定痛改前非,否则便不容于天地之间。父子两人言辞恳切,这才有了前面胤礽被复立为太子的那一幕。


但是,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虽复,原本存在于朝廷当中的种种矛盾并未得到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这次的主角是曾任步军统领的托合齐。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原来,1709年冬,多罗安郡王爱新觉罗·岳乐去世,托合齐于其丧事期间,纠集部分满族官员多次聚集在都统鄂善家宴饮结果被人告发。在重要的丧事期间宴饮本是禁止的,但毕竟不是什么大事,康熙皇帝起初也认为宴饮之事只需稍加惩处就可以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加宴饮人员除步军统领托合齐外,还有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和八旗的部分军官。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手握兵权,尤其是步军统领托合齐统领的更是负有直接保卫皇帝之责的禁卫军.这样一看,这件原本极其普通的案子就变得不简单了。这件事最终还是引起了康熙皇帝的警觉,他认为托合齐一伙会饮是为在太子笼络朋党。要知道胤礽早已经厌烦了数十年的等待生活,曾多次向人抱怨。即使胤礽本人还没大胆到想要谋朝篡位,但谁能保证他的党人不鼎力拥戴呢?经过调查,康熙皇帝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托合齐等人极有可能不惜以武力逼迫自己传位给皇太子康熙皇帝愤怒地指责托合齐等人为“乱臣贼子",并且严令将托合齐一党重办。


至此,康熙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终于又一次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帝决定再废皇太子
公元1712年9月30日,康熙皇帝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于之前所犯的过恶拒不悔改,大失人心,因此祖宗留传下来的基业是万万不能传给这样的人的。我已经向皇太后报告了这件事,现决定拘禁皇太子胤礽,交给宗人府看押。
公元1712年11月16日,康熙皇帝再次派遣官员将废皇太子一事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并诏告天下。
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被康熙皇帝下旨禁锢在咸安宫内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皇帝对胤礽的一举一动愈加戒备,而且再也不愿意立太子了从此以后,朝中大臣再有上疏建议他立太子的,或处死,或入狱,一定严惩不贷自康熙皇帝开始,整个大清王朝也就此再没立过一个太子。

年轻有为的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

胤礽在成为太子后的那20多年,本来是形势一片大好的。因为在当时,他还是父亲康熙皇帝心中的骄傲。如果康熙像他的老子顺治那样短命的话,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了,而是年轻有为的大清第三任皇帝胤礽。但不幸的是,胤礽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因此
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胤礽在襁褓中时,是太子;当他风华正茂时,是太子;当他人到中年的时候,他还是太子;一晃过了30多年,他都快垂垂老矣了,仍然做着他那看似很前途的职业—太子。不仅如此,他那些兄弟们也都各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也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太子地位。这让胤礽大感紧张,甚至都有些草木皆兵了。
与此同时,身为太子,胤礽注定要成为来自各方面中伤和施压的目标再加上他本身也确实有些超权越位的举动,而被父皇视作精神出现了障碍,因而惨废黜。不过康熙皇帝毕竟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有道明君,他在经过冷静思索之后,感到胤礽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指责的那样有更大的政治图谋,他所使用的也大多是些自保的手段,因此才在第二年令其重新复位。但重获大权的太子胤礽却真的开始规划自己夺权的攻势,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才最终引得康熙皇帝雷霆震怒,下了死手,胤礽的政治生命也就此彻底终结了。


从一个颇有较高人气的太子,到两次悲惨的罢免,胤礽可谓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