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起义

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连年的战争,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使统一的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尽管如此,唐朝政权还是向农民催征砠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

公元八七四年,王仙芝在河南的长垣(今范县)发动起义,再次打起反唐旗帜,传檄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第二年,黄巢在山尔曹州(今菏泽县)率众响应。两支起义军的会合,仕大了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起义军攻州夺县、镇压地主、开仓济贫,得到农民热烈支持,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万人,势力扩大到河南,安徽、湖北等广大地区。

唐末农民起义

起义军在攻蕲州城时,王仙芝与黄巢意见不一,此后,分兵作战。黄巢移兵北上,与起义军将领尚让会师,击败宋威所领三道兵,义军主力转战中原。五年二月,王仙芝节节败退,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惨败被迫杀,所率义军损失达5万余人。

此后,王仙芝余部和尚让率领的义军先后赶到亳州,黄巢被推为起义军统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号召农民把斗争的锋芒对准唐朝政权,冲破唐朝的封建统治。起义军在这个号召下,南征北战,把唐末农民战争推向高潮。

唐末农民起义

先攻中原诸城,几度威胁洛阳,随后西入湖南,东出宣润,进入两浙,乘机折向淮南;继而又攻占福州,进而攻克广州。六年十月,黄巢以义军都统名义发布北伐文告,挥师北伐。于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夺取东都洛阳。长安城中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一片慌乱,百官纷纷逃窜,唐僖宗逃往四川。八八一年,起义军占领了敌人的老巢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受到了长安人民的热烈欢迎。

唐末农民起义

但是,起义军进入长安后,还是采用流动战术,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乘胜全歼唐朝残余势力,给敌人造成反扑的机会。八八三年,处于无粮无援的起义军,不得不退出长安,在河南,山东一带坚持战斗。八八四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最后失败。黄巢率领千余部属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唐末农民起义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行程几万里,转战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