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名將,一出場就讓吐蕃首領流淚,大敗吐蕃收復西域

今天我們說說另一位大唐名將---王孝傑。他是京兆新豐(今陝西潼關東北)人,年少時就從軍入伍,四處征戰。

一出場就不同凡響,成為俘虜也能讓吐蕃首領流淚

王孝傑在史書上的出場,實在“不同凡響”,因為他一出場就被俘虜了,隨後竟讓吐蕃首領哭了。

公元678年9月,大唐派李敬玄為主帥、劉審禮為副帥,率領十八萬軍隊與吐蕃的論欽陵在青海打了一仗。當時王孝傑又是劉審禮的副手。結果唐軍戰敗,劉審禮和王孝傑被吐蕃俘虜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劉審禮率前軍深入吐蕃境內,駐紮在濠所,結果遭到吐蕃大軍攻擊。劉審禮力戰,但是吐蕃攻勢太強,抵擋不住。

這時,作為主帥的李敬玄竟然畏懼吐蕃,不敢前來救援。這導致劉審禮軍戰敗,劉審禮被俘,王孝傑也被吐蕃俘虜了。

當李敬玄聽說劉審禮戰敗被俘的消息後趕忙後撤,並利用地形築泥溝防衛。吐蕃則屯兵高崗,居高臨下向下壓制著大唐軍隊。

此時,另一位大將黑齒常之(降唐的高麗人)表現超群。當天夜裡,黑齒常之率領敢死隊五百人襲擊吐蕃軍營,吐蕃軍竟然被打的一舉潰散,因為是夜裡,也不知道唐兵虛實,吐蕃將領跋地設就領兵逃走了。李敬玄也沒有率軍追趕,撤回了鄯州。

這一戰中包含了大唐多位名將。

我們再說回王孝傑。

劉審禮被俘之後,不久就因傷病死了。而王孝傑作為高級俘虜,被帶到了吐蕃贊普(吐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面前。這吐蕃贊普一見王孝傑就忍不住流下眼淚說:“貌類吾父。”隨即厚待王孝傑,待了大約兩年時間後,就把他放回大唐了。

外貌不俗真是優勢,古今同理。

他是大唐名將,一出場就讓吐蕃首領流淚,大敗吐蕃收復西域

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揚威西域。

王孝傑回來後,隨軍四處征戰,因功累官升至右鷹揚衛將軍。

公元692年,大唐西州都督唐休請求朝廷收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

安西在唐太宗時期就併入大唐,這安西四鎮是怎麼丟的呢?

原來,在公元684年,唐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徐敬業起兵造反,想要把武則天趕下臺(當時武則天雖然沒稱帝,但國家大權都在武則天手裡)。徐敬業因為戰略失誤、兵力也不濟,很快失敗了。

武則天平定徐敬業以後,當時朝中有人認為西域的經營耗費太大,牽扯國家精力甚多,還不如放棄了。

武則天竟然聽從了,在公元686年下令削減安西四鎮防務,把駐守安西的鎮將和軍隊陸續撤回了。

而吐蕃則覬覦西域很久了,因為西域控制著東西貿易的通道,非常有利可圖。因此,吐蕃趁虛而入,在公元688年把安西四鎮全都佔了。

現在,王孝傑的經歷發揮作用了。

因為王孝傑被俘期間,在吐蕃長期待過,算是非常瞭解吐蕃的情況,因此武則天任命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領兵進攻吐蕃。

公元692年十月,唐軍大敗吐蕃,又把安史四鎮攻下來了。

大唐於是在龜茲重新設置安西都護府,常駐3萬大軍戍守。王孝傑因功拜左衛大將軍。

他是大唐名將,一出場就讓吐蕃首領流淚,大敗吐蕃收復西域

再戰吐蕃,攻打後突厥,有勝有負

公元694年2月,大唐與吐蕃又發生衝突。王孝傑領兵在冷泉及大嶺(青海湖附近)打敗吐蕃與突厥聯軍6萬多人。當時吐蕃的論贊刃、突厥可汗阿史那俀子等各有三萬多人。

王孝傑因功官拜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清源縣男爵位。

694年6月,王孝傑任瀚海道行軍總管,受朔方道行軍大總管薛懷義的節制,共同攻打後突厥,但是沒有尋找到突厥主力。

公元695年7月,王孝傑任肅邊道行軍大總管,在臨洮迎擊吐蕃入侵的大軍。

公元696年3月,王孝傑與婁師德(唾面自乾的主)在素羅汗山與吐蕃軍交戰,結果被吐蕃打敗了。他們兩人都因兵敗被處罰,王孝傑被免官為平民,婁師德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他是大唐名將,一出場就讓吐蕃首領流淚,大敗吐蕃收復西域

討伐契丹反叛,結果被隊友所害,身死殉國

公元696年5月,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契丹的首領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起兵反唐,攻陷營州,殺了大唐都督趙文。

李盡忠是孫萬榮的妹夫,都居住在營州城邊。當時周邊的弱小少數民族多歸附大唐,但是這個都督趙文,眼看著契丹人中發生了饑荒,他不但不進行賑濟,還欺負契丹人,把契丹的首領當奴僕看待,所以他們二人因怨恨而煽動部眾造反。

契丹人進攻的勢頭非常猛,駐紮在附近的唐軍不但無法消滅他們,還被他們打敗,契丹人進入河北了。

公元697年,武則天重新起用王孝傑,任命他為清邊道行軍總管,蘇宏暉為副手,率領十七萬大軍討擊契丹。

三月十二日,王孝傑和契丹叛軍在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遭遇。這個峽谷比較窄,峽谷外的契丹軍隊軍隊又非常多,王孝傑便親率少量精銳士卒為前鋒,且戰且進,奮勇衝殺。衝出谷外以後,又將士兵排成方陣與敵人交戰。

他是大唐名將,一出場就讓吐蕃首領流淚,大敗吐蕃收復西域

此時的情況,與渡河後在河岸邊立足的情況一樣,率先登上河岸的部隊阻擊敵人,此時後續部隊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過河,積累到一定的力量就可以發起反攻了。

但此時,王孝傑的副手蘇宏暉竟然膽怯了!他因懼怕敵人太多而逃走了!

這樣,王孝傑率領的先頭部隊就成了孤軍深入,後方的主力沒有跟進,導致他們失去了後援。

最終王孝傑部寡不敵眾,他本人墜崖身亡,他所率領的先鋒部隊也全部戰死。

隨軍的管記張說(後來開元時期的著名宰相)迅速向武則天朝廷反映了情況。

張說在給武則天的彙報中說:“王孝傑忠勇敢死,乃誠奉國,深入寇境,以少御眾,但為後援不至,所以致敗。”

武則天在軍事賞罰上還算清醒,她立即派使者前往軍中,要將蘇宏暉立即斬首示眾。

武則天追贈王孝傑為夏官尚書,封耿國公,拜其子王無擇為朝散大夫。

這位害死王孝傑的“豬隊友”蘇宏暉也深知自己的罪責,在逃跑之後又趕快重新部署,在朝廷使者到達之前立下了軍功,因此得以免死。只是可惜了王孝傑!

他是大唐名將,一出場就讓吐蕃首領流淚,大敗吐蕃收復西域

結束語:武則天對王孝傑評價頗高,後世也沒有忘了其功勞

武則天對王孝傑評價很高,在收復安西四鎮後,武則天對王孝傑大加讚賞:“孝傑建斯功效,竭此款誠,遂能裹足徒行,身與士卒齊力。如此忠肯,深是可嘉”。後來在別的場合又稱讚說:“今故土盡復,孝傑功也。”

可嘆王孝傑,被豬隊友所害。

後世也沒有忘了王孝傑。

公元782年,顏真卿建議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王孝傑。

宋徽宗時期,公元1123年設立了古代名將廟,以紀念七十二位古代名將,其中也包括王孝傑。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