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各项经营逐步恢复。

现在不少餐厅,除了外卖,也开始放开堂食了,人间烟火气,又开始升腾起来了。

前几天我到成都出差,那些普通的火锅店,都必须排1小时的队才能有位子。

只不过呢,最近我就听说了这样一件吓人的事:

我们有一位小伙伴,在某某平台上点了份饺子,结果吃着吃着,吃出了一个硬邦邦的异物。

他觉得很恶心,很生气,就去找这个平台理赔了。

本来他以为,等平台审核完理赔就完事了,没想到没过多久,他的电话就响起来了。

这个电话,来自平台服务的商家。

一接起来,他听到电话那头,来自商家假惺惺的问候,整个对话没有用心的道歉和解决问题的意愿,最后竟然还说了一句:

“我几百万投进去的店铺,要是因为你一句话就没了,那你就等着出事吧哥们。”

这位小伙伴查找了平台这个商家的店铺评价信息,一看吓一跳,好家伙,在490条评论里,近期有80条差评。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当然,我们单仁行之所以会提到这件事,不是为了去曝光这个不良商家,而是让大家从这件事当中,看到复工复产之后企业的一些问题。

是的,前一段时间,餐饮业确实损失不少。

即便如此,也不能为了快速增加业务,不顾质量和声誉。

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尽管现在的市场,看上去似乎逐渐好转,但还请各位企业家注意:

下雪不是最冷的时候,化雪才是。

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的真正挑战,还在后头。

面对类似疫情的社会变局带来的挑战,有的企业积极应对,竭尽所能重振旗鼓,甚至迎来第二春;

有的企业麻木应对,就像上面提到的这家餐馆,最终结果可能是自毁长城,破产消亡。

这两类企业之间,到底差别在哪里?

我想,应该是一种叫做“复原力”的东西。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什么是复原力?

复原力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一种有效应对逆境冲击的能力,一种从肌体到心理层面的快速修复能力。

对企业来说,是相关组织减少熵增的能力。

所以,组织复原力,就是当危机不期而至,企业能否承受住危机考验,恢复或者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的关键能力。

那么,企业该如何构建起强有力的组织复原力,以有效应对危机的冲击呢?

我在查阅了不少书籍后,总结出了三个点,今天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希望能对企业快速复原有所帮助。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第一点,冷静认知,勇于直面客观事实。

当危机来临,企业会遭遇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

但是,企业一定不能被吓到,而是要对既存现实事实,告诉自己,任何变化都是好事。

就像面对新冠疫情,告诉自己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是所有企业都要去面对的事情。

从市场来说,是非常公平的。

告诉自己只要处置得当,不仅能从危机中生存下来,并且能强化自己的生存力。

就像人体的每一次感冒发烧,都会增强肌体的免疫力一样。

保持这种冷静、清醒、务实的态度,就能在困难面对不乱方寸,有效应对挑战,抓住难得的市场机会。

《哈佛商业评论》前高级编辑黛安娜·库图曾告诫企业,当困难和危机来临时,不要逃避现实,而要对现实保持格外清醒的认知。

第二点,牢记初心使命,展望未来。

突如其来的危机,是考验经营者创办和发展企业初心的难得的机会。

企业的愿景使命就是企业家的初心,它回答了“企业为什么要存在”和“企业要走向哪里”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从初心中寻找意义,从变局中发现机会,是企业勇敢直面并有效应对困难的心理支撑。

《恢复力》一书就指出,拥有强大、稳定并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可以让人们从所处环境中找到意义,并作出正确的行为。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第三点,灵活应对,要从新的角度解决当下问题,而不是遵循以往的成功经验。

陷入危机,意味着企业既有的资源能力难以应对。

有研究指出,在大的变局之下,大部分企业只会采用自然反应范式,也就是采用习惯的思考逻辑来应对。

这是大部分企业,被突变环境淘汰的原因。

但是,变局是少部分企业产生强大创造力的最好机会,所谓急中生智,变中生慧。

我之所以用“智慧”二字,是因为应变不是完全舍弃过去,不是离开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范围去瞎变。

那,究竟怎么变呢?

复原力强的企业,往往善于灵活采用权宜之计来应对挑战。

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拼凑”。

“拼凑”是一种在没有合适或现成资源的情况下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往往是发挥一种资源的不太熟悉的用途,或是将这种资源用到平时不太用到的地方,来发挥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比如,单仁资讯利用我们2019年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师系统的经验,把我们的核心课程策略班推到线上去。

既解决了无法线下开课的问题,有解决了学员奔波的问题,同时通过设计分段线上学习、分段转化、分组交流、贴身辅导的模式。

让每一家企业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都能拿出企业的全网落地系统方案。

比如,之前携程董事长梁建章,就用直播带货,一次直播给三亚、也为携程平台带来1000万的旅游业务;

老乡鸡的老总,用200块做战略发布会,成功刷屏。

这些都是把从来没有用过的现有资源充分运用,高效取代既有模式的“拼凑”能力。

因为一份12块钱的饺子,我收到了来自商家的威胁

总的来说,复原力就是,能屈能伸,刚柔并济不低头,置之死地而后生。

除了要有“打不死”的精神,还要具备时时刻刻寻求机会反击的灵活性。

这种能力,也是大企业之所以能成为大企业的原因之一。

它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大企业,而是从小企业经过一次次危机挑战,利用这种应变能力,一步步做大的。

至于那些投入了几十万几百万,却为了一个投诉就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却不想办法自我改进的小餐馆,我想,就算没有疫情影响,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毕竟,用拳头来说话的地方,只有UFC。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内容了,希望能给到你一些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