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隆中对》到后来闻名天下《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战略转变吗?

大马哈鱼12


从隆中头来看,诸葛亮未出而草庐,就谋划了三分天的布局,可是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蜀汉初创,诸葛的战略实施得非非常顺利,结果被刘备征吴,几乎把家当败光,如果刘备不征吴失败,虽然设有曹魏强大,对付吴国还是要稍胜-等。蜀汉被东吴打败了后,实力就出现了变化,蜀汉就成了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国家。诸葛亮在三国中实力最弱的情况下,还多次出示伐魏,这是有两方面的老虑,一是不负刘备的知遇之恩坚持北伐,象诸葛亮这么聪明的战略家,选择明知不可能而而为之。这个就可能是笫二个原因,以攻代守。让曹魏不能小觑蜀汉。从《出师表》来看,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己知内忧外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报大刘备的知遇之恩,在极其艰难的惰况的情况下,也要伐魏,不得不采取以攻为守饭方法。后伏地大骂,证明实不可能取胜。如取胜有把握,应慷慨成词大,大义凛然,出伐之日,伏地大骂,非吉兆也!


汉阙故人


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无错。只是当时蜀国力量不足难以守住荆州。蜀国最不该过早丧失的人是庞统。庞统不失诸葛亮据守荆州是最可靠选项。诸葛亮谨慎善守可能不会给东吴偷袭之机会。至于之后的出师表只能说明诸葛亮有罚魏之心并无罚魏之力。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空耗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