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來朱元璋用了這個辦法,真是奇人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此人絕對能稱得上是一個奇葩;出身農家,自小給地主家放牛。在十幾歲的時候便經歷父母雙亡,自此開始了他的流浪經歷。

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來朱元璋用了這個辦法,真是奇人


他在廟裡當過和尚,饑荒的時候他也曾上街乞討。但是朱元璋就是有機遇,他的同村好友湯和拉他進了紅衣軍,自此朱元璋開啟了他的開掛生涯。

朱元璋從一個小小的紅衣軍頭領到創建大明王朝,這其中除了他有機遇以外,與他個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說起法制建設,大家很難與封建君主聯繫起來,但朱元璋就是不一般。他不但制定了完備的法律,還成功地普及了法律。

明朝有一本書叫做《大明律》,這本書是在劉伯溫的主持下所編寫的律法書。然而並不是誰都識字的。劉伯溫終究是一個文人,所編著的東西難免會有些文氣,這對當時沒上過學堂的老農民來說肯定是接受不了的,但是朱元璋卻用了一個辦法讓法律深入人心。

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誥》的書。

所謂《大誥》其實就是犯罪實錄,是朱元璋採集很多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發。

朱元璋出身農民,他明白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法律條文是不可能的,而《大誥》中的這些案例生動具體,個個有名有姓,老百姓可以拿它當休閒讀物來看,就如同今天我們喜歡看偵破小說、故事一樣。

更重要的是,裡面還詳細記述了對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種酷刑。這些酷刑足以讓人膽戰心驚,發誓這輩子不犯法,以起到警示作用。

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就是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當時的人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數。

但是不要著急,朱元璋有解決的辦法。大家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城門口貼著一張告示,一個人讀,無數人在聽,並不是因為讀的那個人口才多好,而是由於大家都不識字。

但是問題又來了,就好比我們上課的時候一樣,老師在上面講,下面總有學生不認真聽講的,甚至有的根本就不去聽課。

朱元璋讓人在城門講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說段子的人再苦口婆心的說,下面的人不去聽他也沒辦法。

朱元璋再有辦法,他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他不可能代替那麼多的老百姓去聽、去讀。

這實在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奇人就有奇辦法,朱元璋用一個匪夷所思的辦法解決了問題。

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來朱元璋用了這個辦法,真是奇人


他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已被定罪處刑,下一步本來是該坐牢的去坐牢,該流放的流放。差役卻不忙,他們還要辦一件事,那就是把犯人押回其家中,去找這本《大誥》。

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這位犯人了,如果本來判的要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殺頭的罪,還能留一條命。

反之,如果家裡沒有這本書,那就完蛋了,罪加一等。

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來朱元璋用了這個辦法,真是奇人


朱元璋就是用這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成功地普及了法典,這在封建王朝時代也不失為有效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