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来朱元璋用了这个办法,真是奇人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此人绝对能称得上是一个奇葩;出身农家,自小给地主家放牛。在十几岁的时候便经历父母双亡,自此开始了他的流浪经历。

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来朱元璋用了这个办法,真是奇人


他在庙里当过和尚,饥荒的时候他也曾上街乞讨。但是朱元璋就是有机遇,他的同村好友汤和拉他进了红衣军,自此朱元璋开启了他的开挂生涯。

朱元璋从一个小小的红衣军头领到创建大明王朝,这其中除了他有机遇以外,与他个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说起法制建设,大家很难与封建君主联系起来,但朱元璋就是不一般。他不但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还成功地普及了法律。

明朝有一本书叫做《大明律》,这本书是在刘伯温的主持下所编写的律法书。然而并不是谁都识字的。刘伯温终究是一个文人,所编著的东西难免会有些文气,这对当时没上过学堂的老农民来说肯定是接受不了的,但是朱元璋却用了一个办法让法律深入人心。

在明初的普法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大明律》,而是一本叫做《大诰》的书。

所谓《大诰》其实就是犯罪实录,是朱元璋采集很多罪犯的案例,将其犯罪过程、处罚方式编写成册,广泛散发。

朱元璋出身农民,他明白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法律条文是不可能的,而《大诰》中的这些案例生动具体,个个有名有姓,老百姓可以拿它当休闲读物来看,就如同今天我们喜欢看侦破小说、故事一样。

更重要的是,里面还详细记述了对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种酷刑。这些酷刑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发誓这辈子不犯法,以起到警示作用。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当时的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

但是不要着急,朱元璋有解决的办法。大家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城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一个人读,无数人在听,并不是因为读的那个人口才多好,而是由于大家都不识字。

但是问题又来了,就好比我们上课的时候一样,老师在上面讲,下面总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的,甚至有的根本就不去听课。

朱元璋让人在城门讲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说段子的人再苦口婆心的说,下面的人不去听他也没办法。

朱元璋再有办法,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他不可能代替那么多的老百姓去听、去读。

这实在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奇人就有奇办法,朱元璋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来朱元璋用了这个办法,真是奇人


他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已被定罪处刑,下一步本来是该坐牢的去坐牢,该流放的流放。差役却不忙,他们还要办一件事,那就是把犯人押回其家中,去找这本《大诰》。

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这位犯人了,如果本来判的要流放,就不用去了,回牢房坐牢;如果是杀头的罪,还能留一条命。

反之,如果家里没有这本书,那就完蛋了,罪加一等。

为何明朝初期的犯罪率低,原来朱元璋用了这个办法,真是奇人


朱元璋就是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成功地普及了法典,这在封建王朝时代也不失为有效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