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的宇宙外面有什么呢?

13550233634


已知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从目前来看有三种观点,我比较支持第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就是宇宙的外面是另外的一些宇宙,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是有一个边界的,那么边界之外的是另一个宇宙,但是这种观点,科学家好像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因为毕竟能探测到的距离是有限的。

第二种观点是我们已知的宇宙外面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能探测到的就是我们的宇宙,它的基础是宇宙大爆炸学说,爆炸前一片虚无,爆炸后产生了宇宙。

第三种观点就是我们是另外一个文明创造出来的,就好像是人类创造一个城市一样,我们所有的时间空间以及文明都是被另外一个文明所控制。

有时候想想第三种的观点好像还挺恐怖的。


平静的海水很蓝


昨天是情人节,如果你约你喜欢的女孩出来玩,女孩不太愿意就问了一个难题让你知难而退:“你要知道宇宙外面是什么我就跟你出去玩!”

然后你告诉他,我当然知道!巴拉巴拉解释一番,是不是很酷?是不是一下就赢得了女孩崇拜的目光呢?

这个问题估计所有人小时候也都问过家长或者老师,所有家长也都被孩子问起过,一般过程是这样的:

孩子:“爸爸,地球外面是什么?”

爸爸:“地球外面是太阳系啊,我们的地球只是太阳系里面的一颗行星,它围绕着太阳在不停的旋转!”

孩子:“那太阳系的外面是什么?”

爸爸:“太阳系外面是银河系啊,我们的太阳系又围绕银河系的中心在不停的旋转!银河系里面像太阳系这样的恒星系有上千亿个呢!”

孩子:“那银河系外面呢?”

爸爸:“银河系外面就是宇宙啊,宇宙由很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构成,统称河外星系,它们多的数不清,有上万亿个!”

孩子:“那……爸爸,宇宙外面又是什么呢?”

爸爸:“……,……,你这孩子作业写完没?给我写作业去!”

对话就这样“无情”的结束了。

别看上述对话这样轻松,人类从对宇宙的无知,到有对话里面的认知,其实经历了几万年!也就是最近几百年才有的真正发现,甚至为此还有过争斗、有过流血、有过牺牲,最终我们才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科学。

孩子提问的过程,也恰恰是人类对自己不断提问和解答的过程。

假设你回到过去,跟一千年前的人说,地球是圆的,他们肯定理解不了,他们会认为你是异端,你是胡扯,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天圆地方,天是一个大锅盖,盖在方形的地面之上,他们认为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出发一直往前走的话,四个方向都是永远走不到尽头的,这是中国人最初的宇宙观。

而我们现在知道:事实上如果你沿着地面往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你会回到出发点。

因为二维平面在第三维方向上弯曲了,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球面,这样才有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原点。

那么好,我们现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地球上沿着一条不弯曲的光线,飞向太空宇宙的深处,一直飞下去,会发生什么呢?

有同学已经悟到了,我们有一天也会回到出发点!是的,宇宙的三维空间在第四维上不知不觉的弯曲了,使宇宙形成了一个四维球,所以,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又回到了原点!

有了这个认知,再去理解宇宙外面是什么,就很容易了。

我们为了便于理解多维概念,一般用降维的方式来思考,如图所示,我们把三维空间想象成平面,那么空间在时间维上的弯曲,就是平面的曲面:

一速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第四维上弯曲,让我们又回到了原点。

而这个四维球面又随着时间的流失在不断膨胀,就像一只正在被吹起的气球,我们都生活在气球的表面上。

“宇宙气球”在被吹起的初期就是宇宙奇点,在此之后的大爆炸使气球在不断的膨胀,我们观测到的极远处的星系在以光速远离我们的银河系,也是因为宇宙气球的表面的不断扩张导致的,这也是宇宙中所有星系之间都在互相远离的原因。

站在四维角度看,每一时刻的宇宙都有一个形态,下一时刻的宇宙又比上一时刻的宇宙稍大一圈。

所以宇宙又像一颗洋葱,每一时刻就是洋葱的一层薄薄的皮,我们人类活在洋葱皮上!

这时候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宇宙外面是什么的答案:宇宙的外面是下一时刻的宇宙!

了解到这一步,已经是广义相对论宇宙观的核心内容了,全球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足够你拿去泡妞或者解释给孩子听了,但是其实真正的宇宙并不是这样的,你想进一步了解宇宙构成的话,就接着往下看。

前方“广义相对论+”烧脑预警

为什么说是“广义相对论+”?因为这是笔者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有益思考,只是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不是推翻相对论;尝试初步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不相容性,就像科学家统一了四维动量和能量。当然,这些思考也是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而且绝对属于民科范畴,所以里面的结论一个比一个惊悚,如果读者实在没兴趣可以不用往下看。

由于是思考,不免有知识面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我这个民科的特别之处就是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愿意不断的求知和改进,所以很欢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上面的蓝字加以关注,让我们进行探讨。

就像爱因斯坦当年发现了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能理解,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一样,虽然我清醒的认识到下面所述内容的不足和局限,但笔者也坚信自己的理论发现是正确的。它应该不会被现阶段的所有人理解,甚至可能被冠以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扯淡,但是我希望有一天未来的人能看到这篇文章,并且得到有益的启发。

言归正传,我们知道宇宙包含时间和空间,在我们的固有概念里,空间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时间之箭的指引下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其实,时间和空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能相互脱离而独立存在。由于我们人类是三维生物,无法真正理解多维宇宙的真实场景,所以,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就成了物理学界最大的难题之一。

在大尺度的宏观宇宙下,所有星体之间不但遵循牛顿力学,还被广义相对论的原理所束缚;而在极小尺度的微观世界,微观粒子一方面也遵循牛顿力学的原理但是却被量子力学的理论所束缚,但放在现实时空里我们同时思考这两个命题时,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又是如此的无法相容。

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用人类的眼光观测的结果,而人类又是基于三维的生物,所以无法理解真正多维宇宙,就像笔者小说里提出的概念:是不是人类这种基于DNA性状表达的智能意识体无论如何进化都永远无法真正全面理解宇宙呢?

人类相比宇宙之恢宏,说是萤火之比日月,其实都是在自夸。人类智能出现的时间太短了,短到一瞬间都谈不上,在这不到一瞬间的刹那,又如何能理解百亿年年龄的宇宙呢?

这确实是人类的“终极悲哀”!

但是幸好我们有数学,我们的大脑也能理解数学,我们或许能通过数学模型去解释宇宙!

命题一:宇宙中真正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感觉到的空间在时间上的无限延伸和变化,时间并不是独立于空间之外产生的!恰恰相反的是,正是空间的不断膨胀和变化才形成了时间!

而宇宙空间的膨胀(变化)速率应该是一个常数,它虽然叫速率但却是一种不基于时间而存在的常数(到此笔者都没有现成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思考的高度其实用于思考的语言本身都成了思考的障碍!)

不难推导,这个常数就是光的速度C,而本身光速的大小就取决于这个常数。

也就是说,宇宙中一定存在一个“空间变化率”的基本尺度,这是一个空间相对变化的常数,东升时评(微信公众号dssp99)认为它的值等于光速,这也解释了宇宙中没有超光速存在的真正原因,更解释了我们无法观测到背向而行的两束光等于二倍光速的真正原因。

命题二:任何宇宙中的“速度”不能大于“宇宙空间变化常数C’”。命名为C’的原因是区别于光速的符号C。

我们明白了这点,再来思考“时间”的产生!

命题三:在常数C’的基础之上,我们再定义一个“观度系数G’”,它的定义是指空间观测尺度,最小值趋近于0,最大值趋近于1,当该值为0的时候就是真正的虚空,当该值为1的时候,就是指无穷大的整个宇宙空间。

常数C’在不同“观度系数G’”下产生的值就是所处空间的时间,我们把它记作时间密度T’。因此我们就可以定义“时间”这个东西是常数C’在空间尺度G’下的表达值,那么我们不难推导出一个公式:

公式一:T’= C’/ G’

其中当G’无限趋近于0的时候,T’趋近于无穷大,意思就是当空间尺度无限小的时候,时间的流逝会无穷大。生活在那样的空间的时候,因为时间密度值非常大,相对于我们就观察到它里面的钟表会走的非常快,当然它自己觉察不到。也可以里理解为在无限小的真正虚空里,是占有所有时间的永恒状态。

当G’无限趋近于1的时候,也就是在相当于宇宙大小超级宏观尺度观测的时候,T’的值会趋近于C’,我们会发现它里面的钟就停止不走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广义相对论预言当物体以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停止的原因,因为它达到了观度系数为宇宙常数的最大值。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时间密度T’的数值是介于∞和C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大小取决于它本身所处的空间尺度,也就是文中的新名词“观度系数”。

随着G’的变化,时间密度T’也在不同变化,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变化率,绕口的说法大概就是:空间变化率的变化率,这个变化率就是第五维。这跟数学意义上高维空间之间,其意义有本质的区别,不要拿科学家早就发现了的十维空间来理解,要加以区分。

在第五维的视角再观察宇宙,时间就具有了物质性,既然是物质,那它就具有了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时间之间也会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的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时间力”,这应该是宇宙中的第五种力。

时间力的方向:

时间力理解起来就是,这一时刻的大宇宙对下一时刻的大宇宙的作用力,所以,时间力的指向对我们来说,就是指向过去和未来,简单点讲就是现在的大宇宙被过去和未来的大宇宙所吸引,同样,现在的我们被过去和未来的我们所吸引。

正是因为时间之间的作用力,才让整个宇宙不至于离散为一个个独立的时间子,才让我们有了时间流逝的感觉。

时间力的大小:

时间力的大小取决于观度系数G’的大小,G’绝对小的时候,作用力也小,“时间子”处于互相之间作用力非常小的离散状态,所以这时候我们观察到在这个空间尺度下的粒子都呈现出了量子态,因为它们占有的时间密度非常大。而空间绝对大的时候,时间力非常大,大到压弯了空间,这就是广义相对论说的导致整个空间弯曲的真正原因。

我们三维生物无法观察到基于五维空间的时间力,但是可以观察到时间力在第四维的分量,那就是万有引力。

其实万有引力、时间、空间、质量以及能量之间,还有更深刻层次的联系,公式一也并不完美,还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甚至就连维度本身应该也有分数维而不仅仅只有整数维,思考到这里就知道这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这也正是民科的不足之处。

宇宙真正的面容,还需要我辈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由于人类语言的有限表达能力,任何词汇都无法准确描述这一结论,只能等待语言的进化来弥补这个不足了,但希望从我不足的表达之中,读者能得到有用的启迪,这就足够了





探索宇宙过去与未来


  •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叫南辕北辙,事实上你要去南极可以向北走,因为地球是圆的,你将跨过北极到达南极 。
  • 你一直向一个方向走你将绕地球一圈回到出发点。因为地球是三维的球,表面是二维互通的。
  • 同理,宇宙也是个球体,高维度球体。我们朝任意一个方向出发,最终将回到起始点,
  • 就像地球外面有其他天体,宇宙球体的外面有更多的球体~平行宇宙 ,每个宇宙物理法则可能还不一样,光速不一样。

知否o知否


外面是不可认知的宇宙,再外什么也没有了。


惠舒旅社老板


外星人


大抠三


未知


瓜婆凉给力一枪


绝对无限宇宙没有外面!还能有什么?


中承明


有很多个宇宙


乌龙峡剿匪记


还是宇宙


蓑笠翁4707


等上了天堂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