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上海,某小區,管理規定外來車輛禁止入內,一黑髮黃種女子不顧規定,稱自己要搬家必須入內,受到保安小夥的拒絕後稱:我是外國人,為什麼不行,你這樣是歧視外國人。小夥子火了,義正言辭道:

沒有人歧視外國人,所有的外國人在中國受到最好的待遇,到外國沒有這樣的待遇。

該女子直接將車開到小區門口,理論不休,來往車輛都無法通行,保安小夥怒斥:你堵著門,讓自己的同胞不能出入,你什麼態度,你什麼人性,中國人自己的同胞搬家車一樣不能進,都一樣遵守規矩,不能進就是不能進,現在你說你是外國人,我就該給你開紅燈了。

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旁邊圍觀的群眾議論紛紛:她說她是外國人,外國人怎麼了!

是呀,外國人怎麼了,為什麼外國人就可以受到最好的待遇,來看看南京棲霞區仙林街道辦事處,為處於隔離期間的外籍居民,提供“暖心服務”一事:

“有的‘老外’一次只買4片面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我們就每天送上門。”“‘老外’要喝桶裝純淨水,一次性購買了4大桶,我們就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有一位外國友人買了大件物品,沒有電梯,我們硬是派了兩個人抬上4樓、送進家裡。”“有個小年輕酷愛淘寶,我們有一天幫他送了20多趟快遞……”言辭之間為自己無比細緻的工作竟感到驕傲。


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看到這樣的待遇,丟了工作又收到限期出境處罰的梁女士該多不服氣:我也是外國人,憑什麼差別那麼大呢,心裡苦呀。

我們也不服氣,我們也心裡苦,湖北迴廣東的一家五口心裡更苦,3月20日,帶著可追溯健康綠碼的一家人回到廣東佛山,居家隔離卻被小區居民鄰居舉報,街道工作人員和警察上門勸說,讓一家人全部去酒店自費強制隔離。

女主人哭訴:我們有綠碼,我們都是健康的,你可以把我們的門封上,我們保證不出去。物業工作人員拒絕:你們沒有廣東的綠碼就不行。女主一家崩潰:我們幾個月沒有上班了,沒有工資,現在一家五口去隔離,我們做不到!

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還好的是,經過協商,一家人在家自我隔離,事情得到了解決,相信遇到這樣問題的絕對不止這一家五口,現在的湖北人進退兩難,在家沒有錢,出門找不找得到工作先不說,首先面對的將是拒絕。

可是從國外回來的就不一樣,3月20日,上海一英國洋女婿輾轉多國,回滬後丈母孃及剛坐完月子的妻子都希望他去集中隔離點,居委會也上門協調,不知道是洋女婿性格太倔還是自覺高人一等,一再拒絕,無視規定,最後居委會協調妻子帶孩子和母親到親戚家居住,留洋女婿單獨居住,由居委會提高日常供給。

事後,洋女婿隔離事件和南京棲霞區仙林街道辦事處,“一天送20趟快遞”卻還被當做正面教材,“暖心”服務大力宣傳,這樣的差別對待應該嗎?

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與人處事,強調心存善意,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與己交往,主張獨善其身。恰恰是這樣的品質,我們對別人寬宏大量,對自己卻嚴格自律。

但是恰恰是這樣的善意,被扭曲解讀:因為是外國人,我們就無限善意,因為是同根國民,我們就該“鐵面無私”嚴於律己。

善良沒有錯,但是善良也是分時間、分場合,善良也要有鋒芒,不然某些人就會以為你就該這樣,“我是外國人,我就該得到這樣的特別待遇”,就像非要開車進小區的外籍華人一樣:為什麼我不能進去我還是外國人呢。一切已經變成了理所當然

在這裡要給保安小夥一個贊,他做到了不卑不亢,互尊互敬,因為你是外國人,來到了我們的國家,更應該嚴格遵守一切規章制度,過分的要求,我們沒有理由來滿足你。

特別是“外防輸入”是當前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一視同仁,避免特殊化,規矩一致,執行一致,一把標尺,絕不允許有“特殊人士”“特殊待遇”存在,您說,對不!

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閒看花開花落,任由雲捲雲舒,讓@青眸巷為您講訴,掃碼關注,讓我們一起看人生百態,品世間溫暖

每天給外國友人買新鮮麵包,一天送20次快遞,網友:這要補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