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倫理道德與各種禮儀

日常禮儀

(一)待客禮

如有遠方貴賓來臨,須宰羊招待,若無羊也得以最好的飲食款待客人。宰羊待客時,主人先將羊牽至客前,請客人過目,客人表示滿意,即行宰殺。進餐時,主人首先向最尊貴的客人呈上羊頭,客人割下一塊肉,客人往往互相推讓,請主人分肉。食畢,主人收拾殘存,取走飯單,大家方能起身,如未收飯單客人起身,會被認為不尊重主人。

(二)見面禮

塔吉克族的見面禮別具一格,饒有風趣。

男子平輩相見時互相握手,然後俯身互吻握著的手背,或互相擁抱;不同輩之間長輩吻幼輩之額,幼輩吻長輩手心。女子相見時,長輩吻幼輩的眼睛或前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平輩互吻面頰,近親之間則吻唇。男女相見,一般行握手禮;如男子是親近的年老長輩,則女子吻其手心。近親久別重逢時有許多問候語並互相擁抱。

(三)吻手禮

吻手禮是塔吉克族見面禮儀之一。兩人相見時握手,然後俯身互吻握著的手背。孩子們每天早上要對父母行吻手禮。男女互相見面時,女的要吻男的手心,男的則要用手輕輕地按一下女的頭部,以示敬意。

(四)割禮與剪髮禮

男孩的割禮與女孩的剪髮禮是塔吉克人比較重視的習俗。男孩割禮一般在6-7歲時舉行,家長宴請親友,以示慶祝。女孩一般在1-2歲時舉行剪髮儀式,此後女孩即開始梳髮辮,親友帶來禮物,表示祝賀。

(五)尊重婦女的習俗

塔吉克族有尊重婦女的優良傳統。如果一群人一起到某人家去作客,或者參加婚禮、葬禮、拜節等,主人將來客中年齡最大的婦女視為最尊貴的賓客,進門得請她先進,其他人則以先女後男,年齡先大後小的秩序進入,在塔吉克人室內炕上,右邊為上席,左邊為下席。客人進屋上炕後,女賓坐右邊,男賓坐左邊,女賓中年齡最長者坐右邊首席,如果為客人們宰了羊,上肉時,主人將把他們認為最鮮美的羊頭和羊尾裝在一盤裡,先放在年齡最長的女賓面前。見面時,幼輩男女都來吻女長輩的手心。

(六)撒麵粉以示祝福

在塔吉克人的眼裡、麵粉是幸福的 象徵。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塔吉克族人撒麵粉表示祝福: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肖公巴哈爾節”(迎春節)前夕,家家戶戶將所有用具搬到室外,徹底清掃住房,然後用麵粉在室內牆壁上整齊地畫數個Y型圖案。據說,這是迎接新春,迎接幸福的象徵,所以,家家都畫。村中男女老幼互相拜節的時候,每到一家,這家主婦即在來客肩上撒一點麵粉,以祝吉祥。麵粉在這種場合被認為幸福的象徵。

在比較民族學研究中,值得研究的是塔吉克人用拋撒麵粉互祝吉祥的風俗,跟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偉大史詩《伊利亞特》中所描寫的希臘人的風俗如出一轍,古希臘人也是用拋撒麵粉來互祝吉祥的。

(七)開嘴儀式

孩子生下後,無論男女,第一天都不得餵奶,在餵奶之前,要舉行一種“瓦合陶吾達得”的儀式,也稱“開嘴儀式”。這種儀式一般在第二天舉行,如果是清晨生的,在晚上星星出來後也可舉行“開嘴儀式”。主持儀式的人是家庭中的長者,他要用鷹或鴿子的羽毛,在木製的餵奶器裡,蘸上放入的開水或是牛奶。在開水或牛奶裡放有冰糖、鷹膽、意思是希望孩子長大勇敢和時來運轉。羽毛蘸滿開水和牛奶後,要在嬰兒嘴上來回塗抹幾次。這樣的儀式結束後,母親就可以給孩子餵奶了。

(八)嬰兒命名禮

塔吉克人為嬰兒取名,要舉行一些儀式,(1)由父母商量,從所能想到的名字中選一名字;(2)為了紀念故去的親人,由他們的名子中選一名字;(3)塔吉克人先祖歷史人物的名字有意義的時間和事物以及事件發生時的地點、時間;(4)帕米爾地區有名的地名、山名、植物名、河流名;(5)出生時間、地點或在出生時所發生的事件。

(九)交友

交友是塔吉克族傳統社交習俗之一。交友的範圍是在陌生的家族之間:如果兩個陌生家族中的成員交了朋友,通過他們的友誼,這兩個家族之間的關係也將趨於親密。做夢為交友的先決條件。某人在夢中和一人交了朋友,次日清晨便前往那人家中,告知此事。對方高興地答應後,做夢者便請客舉行交友儀式:客人到齊之後,做夢者將一頭牛或一隻羊牽扯到面前,向眾人詳細進述自己的夢,而後宰牲。接著兩位朋友熱烈擁抱,表示他們已成為生死之交,眾賓客向他們表示祝駕。做夢者將一峰駱駝或一匹好馬牽來當眾送給自己的朋友。最後用宰牲之肉和好的飯食招待眾位賓客。幾天後,對方舉行同樣的儀式邀請大家,表示回禮。也當眾給自己的朋友送駱駝或馬。塔吉克人將這種朋友稱作“終生的朋友”、“生死之交”。

婚戀民俗

(一)擇親

塔吉克人的婚禮色彩濃郁,氣氛熱烈、隆重,有些場面像詩一樣優美,畫一樣動人。在舊社會,塔吉克人的婚姻大都由長輩包辦。解放後,自由戀愛才蔚然成風。男女青年放牧時,在美麗、寧靜的草灘上,互相對歌,探索對方心中的奧秘,表達各自的心思。如果情投意合,他們就互贈定情之物。女的一般送給男方繡品,如手絹、煙荷包等,裡面有時藏著杏仁,表示獻上她的心。男的大都給女方送各種首飾。

(二)提親、定親

塔吉克人有提親儀式。男方“代表團”由若干男子和一位年長的已婚婦女組成,帶著禮物到女方家去提親。所帶禮物除衣物、首飾外,還必須有一隻羊。女方“代表團”在自己家迎候,組成人員男女不限。這種場合,未來的新娘需得迴避。男方“代表團”首先求婚,由一位年長有威望者作為代表,表示結親的願望,並說:“前來提親不為罪過,未商議好便走才是罪過。”女方“代表團”中惟一的“女使”,單獨會見未來的新娘,親手將戒指給她戴上,並將紅頭巾給她圍上。在提親儀式上,雙方就商定好結婚的具體日子。最後,男方代表將帶來的羊當場宰殺,請大夥兒吃喝,祝賀這新締結的姻緣。提親和定親儀式是在眾人面前公開進行的,不能有任何的隱瞞。

(三)擊鼓祝福

婚禮前的六七天,男女雙方家長便騎馬外出,邀請親友們家庭中最近發生了不幸事件的親友(主要是喪事),到自己家裡,宰羊設宴,熱情款待。宴前,家長們首先將一個“達甫”(手鼓),拿到宴桌上,然後說(大意):“親人們,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請你們幫助我們,在我家即將來臨的喜慶之前,擦乾悲痛的眼淚,振作精神,用力敲響‘達甫’,為青年人祝福吧”這時,每個客人便都在手鼓上敲幾下,表示:悲痛的日子已經過去,同意青年男女結婚前的娛樂活動。

(四)婚禮日程的安排

塔吉克人對婚禮十分重視,婚禮的日子一般選在秋高氣爽、牛羊肥壯的金秋季節。結婚要熱鬧三天。第一天男女雙方各在自己家裡準備菜餚,親戚開始前來賀喜,他們帶來的禮品一般是4-6個饢,在饢上擺放衣服、日常用品或首飾。最親密的親戚送羊。母親或長嫂在禮品上撒麵粉,以示吉祥。新郎穿戴婚禮服飾。新娘則躲在自己的屋子中不露面。第二天各在本村範圍內舉行更大規模的娛樂活動。在舉行婚禮期間,前往祝賀的親鄰都穿最好的衣服。往往一家結婚,全村都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一般是在第三天上午迎親。男女兩家相距較遠的,第一天新郎即往女方迎親,次日返回男方家中。

(五)新人沐浴,喜著婚服

婚禮的第一天中午,新郎新娘各在自己家中要隆重舉行沐浴淨身、喜著婚服的儀工。新郎結婚的禮服為:吐馬克帽上纏繞紅白兩色的綢帶或布條,穿繡花的襯衣和外套,系繡花腰帶,腳穿繡花邊長襪和紅色鞋子。新娘的結婚服飾為:頭戴繡花小帽,帽前垂掛“斯力斯拉”(一排小銀鏈),耳戴銀製大耳環,在4根長辮梢上系大紅絲穗。身穿紅色長裙,外套大紅袷袢。佩戴豔麗的頭飾、項鍊、胸飾和辮飾,穿花長襪和紅皮短靴。新郎和新娘都在左右手小指上戴戒指,戒指上各系紅、白綢帶4條。

一切準備就緒,宗教人士面對新郎,將早已準備在饢坑邊的綿羊宰殺。為新郎的大禮驅邪,同時也是為新娘過門後的第一餐肉食。接著,新郎的父母及親友爭先恐後地往新郎禮服上撒麵粉祝福。隨後,在兩名伴郎監督下,新郎用清水洗淨全身,並在伴郎的嬉戲和幫助下,穿上新婚禮服。

(六)拜德爾汗(婚姻之父)

“拜德爾汗”為塔吉克語,直譯即為“婚姻之父”。拜德爾汗是由女方提出,經男女雙方協商確定的證婚人。新郎新娘將一生敬重他,如同敬重自己的生身父母。婚後若有不和,也須找他調解。婚禮中,為新郎新娘祝福時,女方家長要回避,而拜德爾汗則必須在場。拜德爾汗親自讓新郎娘同時喝一杯鹽水,吃一口肉和鑲。婚後的第三天,孃家人、拜德爾汗和宗教人士來男家作客,這時,作為證婚人的拜德爾汗在眾人面前揭去新娘的面紗,這以後新娘方可參加家務勞動。

(七)迎親

迎親時,新郎騎上駿馬,由一位已婚青年和一批未婚青年陪同,組成一支馬隊,吹打著樂器前往女方家。一路上,騎在馬上的小夥子們一面叼羊一面唱著婚禮歌(國王來臨),塔吉克人將新婚中的新郎比作國王。他們來到女方家時就更熱鬧了。女方家中出來許多人迎接,這時男方放出一隻由男方帶來的山羊,新郎及陪他來的小夥子們便騎著馬去叼搶。女方的人則設法阻攔,打男方的馬,不使對方接近山羊。如若男方的人將這隻山羊搶到手,就會受獎賞。塔吉克人將這一習俗稱為“屯巴克”。當“屯巴克”進入高潮時,新郎騎馬行至女方家門口,女方隆重歡迎,新娘的兩位女伴敬上兩碗加了酥油的奶茶,新郎飲畢後下馬。這時,女方的長者給新郎和拜德爾汗等人肩頭撒麵粉以示祝賀。新郎進屋時,女方的女賓們堵住門不讓進,男方的一位有威望的代表即將以前商定好的聘禮交與女方,女方的幾位長者則坐在屋內,一一查看收到的聘禮。女方挑選出最好的衣服為新娘換裝,男方的一位女賓先進屋為新娘梳妝打扮,而後新郎方可進屋,接著舉行結婚儀式和叼羊等慶祝活動。傍晚時分,迎親隊伍要啟程返回時,新娘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及親朋摯友施禮辭行,感謝父親及兄長們的養育之恩。然後揮淚上馬,與新郎同騎一匹駿馬返回男方家。一路上伴郎們仍然是催馬叼羊,奏樂歌唱,十分熱鬧。來到男方家時,要在門前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地上鋪著紅地氈,婆婆端上加了酥油的奶茶,新娘新郎喝畢下馬,男方的家人向新人肩部撒麵粉以示祝福,這時新人方可進屋。

(八)結婚儀式

結婚儀式是男方來接親時,在女方家舉行。這時,前來參加婚禮的長者和親友都要在場,新郎和新娘站在一起,各有兩位婦女(一已婚一未婚)陪同。由工作人員主持儀式並誦讀結婚之書,這時,拜德爾汗端過一碗鹽水,新郎新娘各喝一口,再吃點肉和饢,這象徵著兩人從此將生活在一起。新郎新娘互換系有紅白兩色綢帶的戒指。女方的一位婦女向新郎新娘身上拋撒糖果,孩子們便圍攏上去搶拾,而後,前來參加婚禮的賓客們一一上前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賀。祝願他們幸福美滿,早生貴子,白頭到老。這時,女方父母走上前來,請新郎新娘就座,新郎則走上前去,對岳父母行吻手禮,以示敬重。眾人奏樂歌舞,向新人表示祝賀。女方家則以奶茶、酥油和點心等食品招待客人

(九)離娘哭嫁

迎親隊伍要啟程返回了。這時,新娘在出嫁前,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及親朋摯友,施禮辭行,感謝父輩及兄長們的撫育之恩。然後揮淚上馬,與新郎同乘一騎,在《哭嫁歌》聲中遠去。

(十)婚後三日揭面紗

結婚後的第三天,即新媳婦進門的第三天,拜德爾汗和女方的有關親戚及宗教人士來男方家做客,孃家人要帶來好的食品、禮物和一隻宰好的羊。新娘至夫家,要戴三日面紗,這時,由拜德爾汗親手將新媳婦的面紗揭下,然後,給新媳婦拿來面、油、奶等東西,讓她和麵打饢,這象徵著她將在新的家庭開始新的生活。男女宰羊招待女方的客人,並給女方的每位客人送衣料等禮物,如路途較遠,男方就要留他們住宿。再過一段時間,新郎新娘須回女方家探望父母,女方的父母和親人將宰羊招待他們,至此,婚禮方告結束。

塔吉克人結婚,男女雙方都舉辦婚禮,眾人則給雙方送禮,因此,從經濟上來說,雙方都不會虧損,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會有進益。所以,塔吉克人有這樣的俗語:“婚禮就是富足”。這從一個側面對這種現象也進行了說明。

喪葬習俗

在塔吉克人的社會中,喪葬是很嚴肅、很隆重的事。

(一)淨身

在正常情況下,死者在彌留前要留下遺囑,死者的親戚圍坐在他身邊,流著眼淚,靜聽他的遺言。然後,替他合上雙眼,用白布將下顎吊起。

人死之後,馬上派人去遠近各處報喪,家裡人將屋子收拾乾淨,然後由幾位親屬將屍體停放在一塊大木板上為死者淨身。死者若是男性,剃淨鬚髮,洗淨全身,若是女性,洗淨頭髮,為其辮好辮子置於胸前。塔吉克人稱此習俗為“臺霍爾達特”。這樣做,是為了讓死者能幹淨整潔地去永恆的世界。如若淨身有外人參加,須送死者的好衣物給他。淨身後,須使死者頭衝西方躺臥,用一張叫做“凱先幹”的上有刺繡的蓋屍布將其覆蓋。死者頭前和腳下各點一盞燈,屍體最少得停入一夜。

(二)服喪

死者若為老年人,服喪期為1年左右,若為夭折,服喪期為近3年。服喪期間,不允許穿紅色或色彩豔麗的花衣服,年輕婦女不能戴項鍊、戒指、耳環等飾物。死者家裡是一週內不洗衣物,男子兩週內不理髮。出殯3天內家中一切都被看作是不潔的,不動煙火,飲食都由親鄰供給。入葬後,葬家要大掃除。送葬人將手臉洗淨之後方可進屋喪家的飲食才算是潔淨的,喪家1-2年內不舉行婚禮和其隊任何喜慶活動,若不經喪家同意,村內也不能舉行婚禮和其他喜慶活動。半年之內,除星期三和星期五之外,每日天亮前,死者的家人要去墓前哭泣,白天要在墓前供上各種食物。遠方的親人也紛紛前來宰羊後到墓前祭奠。塔吉克人一年一度的肖公巴哈爾(即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裡裡外外大掃除,但喪家卻不過節,原因是怕灰塵撒落在死者身上。一般來說,喪家家人一年內不大聲說笑,一年內常能聽到喪家傳出的哭泣之聲。

(三)輓歌

為死者淨身後,喪家男性親屬即一字排開坐於地上哭泣;女性親屬則身穿藍色衣裙,頭戴藍頭巾,坐於炕上哭泣。弔唁者自外魚貫而入,男子擁抱喪家男性親屬哭泣並表示安慰;婦女則握住喪家女性親屬的手哭泣。

哭泣有固定的調子,人們按這一調子哭唱,將死者生前善良的性格和他的優點、他的貢獻編為歌詞頌唱。特別是婦女的哭喪很有感情,動人心絃。當一位婦女哭唱輓歌時,其他婦女則重複最後一句。每首輓歌的結尾都是“願你的安息之地成為天堂,願你不朽的靈魂得到安寧”,以此對死者表示祝福。特別是對早逝者所唱輓歌最為動人,催人淚下。塔吉克人中有一些善於唱輓歌的婦女,她們在民間很有聲望。由於唱輓歌是喪事中不可缺少的禮儀之一,輓歌又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染力。因此,它又被看作是民間文學禮儀歌中特殊的一種。宗教人士和一些年長者並不贊同長時間的唱輓歌,他們以為這樣會過分悲哀,過多的淚水在陰世會形成滔滔河水,反而會成為死者陰世旅途上的障礙。因此,當婦女們的輓歌哭唱到高潮時,他們會出面勸慰,使婦女停止哭喪。另一種解釋認為無休止的哭唱是生者不知足的表現,將導致喪事再度降臨。

(四)弔唁

塔吉克人辦喪事不分親疏遠近、男女老少,凡是同村的人全部要邀請,但不發喪貼,只是派人逐戶報喪。喪家根據將要前來參加弔唁的人數來做準備,如:喪飯、柴草、住宿、被褥、飼草等都要做充分的準備。對每一戶人家來說,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備辦喪事都是一件很重大的事,因為喪事的時間難以預料,若是準備不及,那將很難堪。所以,塔吉克人平時就準備著辦喪事所要用的牛羊。

塔吉克人的弔唁儀式肅穆而隆重,前來參加弔唁儀式的人很多,這一天村裡的一切活動都要停止,包括勞動、工作、家務。入葬的那天,弔唁儀式在喪者家中舉行。殮衣縫製好後,將死者置於門前,喪禮由宗教人士賽義德或海里派誦經並主持。男人聚於一處做乃瑪茲,婦女們則坐在一旁。做乃瑪茲時不允許哭泣。死者入葬後,宗教人士還要再次祈禱,而後眾人依次吻死者家屬的手並勸慰道:“這是真主的旨意,切莫太難過。”之後人們洗手進屋,祈禱之後擺出喪飯。一般宰殺犛牛或黃牛,按規矩死者親屬不可食用。喪飯在塔吉克語中稱作“派提法爾”。

(五)出殯

出殯除去宗教上的規矩之外,還有其他習俗。如死屍從屋裡抬出時,要將屋子的天窗關好,並在爐灶裡燃起煙火,若是家中的孕婦便讓孕婦手託死者殮衣,從殮衣上抽出一根線束纏繞在指頭上,為的是日後生產平安順利。如若死者是未婚女子,其屍身要精心修飾,讓她與屋裡的頂樑柱成親,然後方可抬出。原因是姑娘來世間一次不能不結婚,這也是盡父母的義務。出殯前,死者的親人要吻死者的手,與死者告別。

送殯一般採用兩種方式,如距離較近,就裹在氈子裡,蓋上繡制的凱先幹(蓋屍布),置於梯子上(塔吉克人沒有特製的抬屍架,而每家都有梯子,故抬屍時就用梯子),前後各4人,眾人輪流抬著走。一般走得很快,路上停放3次。據說,這樣亡靈去另一世界時便會道路暢通,不受阻礙。另有一種解釋,死者留戀子女,或抬屍者中有其仇敵或他不喜歡的人,那麼就會越抬越重,因為死者不滿。

(六)墓葬及其類型

由於塔吉克人很早便轉入定居生活,所以每個家族都有自己固定的墓地,人不論死於何處,都要葬在自家的墓地中。據說,若葬於異地他鄉,那裡的土地不會接納他,死者的靈魂不得安寧。這對於死者的親屬將是莫大恥辱。

造墓時,由一人率先破土,喪家給其禮物,根據死者性別,男送匕首,女送剪刀。一旦破土,無論在挖掘中出現何種困難,都不許易地。據說人本來自土壤,當返回土壤時,他只能返回屬於他的那一處。

塔吉克族墓葬,以其地表建築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墓上塑有馬鞍形泥飾物的墓。安葬死者一週之後,在墓葬地表修一長方形墓臺,墓臺高半米,分二層,底層一般長1.5米,上層長1.5米,寬0.7米左右。在墓臺上層南端,也就是上層通長的三分之二處,壘一半米高的泥三角架,架頂塑一個馬鞍形泥飾物。馬鞍形泥飾物上塗有地產的一種塗料,似自然石膏。有灰色和白色兩種。死者年輕的,塗白色,年長者則為灰色。在陽光的照耀下,上有塗料的泥飾物,閃閃發光,別具特色。其氣氛異於一般墳場的淒涼與荒蕪。

第二種,墓葬的地表上,用土坯修建拱拜。拱拜有穹隆頂和平頂兩種。一個拱拜裡邊,有一至三座墓葬不等,墓葬封土上也修有如同前述的馬鞍形泥飾物。拱拜呈長方形。有的拱拜的四壁上,畫有圖案及人物像。這類建有拱拜的墓葬數量不多,在一大片墓地中,只有一兩處建有拱拜,有的墓地則一處也沒有。

除上述兩種墓葬類型以外,還有石堆墓和石圍墓。石堆墓是在石板木棍或木板封頂以後,在墓穴上堆積大小不一的石頭。石堆一般高約0.6-0.7米。石圍墓則是在地表用鵝卵石將墓穴嵌圍起來,形狀為長方形,大小與墓穴一樣,一般是2×1米。較早的伊斯蘭墓葬大多屬石堆墓和石圍墓。

(七)燈祭

在塔吉克族喪葬中,“蘇拉吾派迪德”(直譯為“燃燈”)這一儀式佔有重要位置。

燈祭在入葬的那天晚上舉行,據說這是正式送死者上路去陰世的儀式。喪家將一隻肥綿羊栓在炕前,這隻羊必須是綿羊,山羊往往被看作是精怪,因為綿羊溫順老實。將羊宰殺後,用綿花和羊油製成燈捻點燃,這樣就可為死者照亮去陰世的道路。按規矩,由一位被稱作“霍迪姆”的人將肉做熟。羊肉要全部下鍋,不能剩下一星半點,羊血、羊骨及內臟要埋於潔淨之處。羊肉中尚須加些麥子,這在塔吉克語裡被稱作“布吉”。霍迪姆將羊肉從鍋內撈出與眾人食用,眾人邊吃邊追憶死者生平事蹟。死者親屬,如父母和孩子、夫妻、兄弟姐妹等忌食此肉。燈祭完畢,喪家將羊皮和少許羊肉送與主持,再給他披一長袍,作為酬謝。

(八)除孝

若家中有人去世,男子幾週中不理髮剃鬚,女子不洗頭髮,不更換衣裝。當服孝期快滿時,鄰里村人在尊長的主持下共同議定一“除孝日”,並提前告知喪家。除孝日這天,每家主婦帶上單數的饢(3個或5個)和一塊衣料,男人則帶上自己的剃刀和磨石,一同去喪家。眾人聚齊後,主人鋪好餐巾,為來賓倒茶。茶畢,女賓將帶來的禮品放在托盤內雙手捧送給主人,主人致謝。來賓中的長者從炕上下來。安慰他們:“要順從真主的旨意,現在你們須高興起來才是。”接著,喪家牽進一隻羊來,祈禱後宰殺。肉熟之前,來賓們為服孝的男子剃鬚理髮,為服孝的女子更換衣裝。主人端出肉來待客。飯後,主人千恩萬謝地為來賓們送行,至此除孝方告結束。

(九)乃茲爾

按照塔吉克人的習俗,除皮裡克節(燈節)和古爾邦節要上墳外,還有3日祭、7日祭、40日祭和週年祭。

(十)敬菸

通過敬菸或敬納斯表示弔唁之意,是塔吉克族的習俗之一。據說煙苦喪事亦苦,用敬菸的方式安慰死者的親屬,可謂“以苦抑苦”。當一個人哭喪時,其他人上前敬一點菸或納斯,讓他莫太難過。哭喪者接過煙或納斯,即不再痛哭。另外,若與某位死者的親屬偶遇,也要敬菸,雙方都能心領神會。某人從遠方捎根菸給喪家,即表示不能前去弔唁,務請原諒,也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