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藏族習俗之——禮儀

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自古便是禮儀之邦,春秋戰國動亂,孔子一直尊崇《周禮》,後代賢者也多半以周禮為先,天地君親師,對人,以禮相待,得真心也。

藏族習俗之——禮儀

藏族這個久遠的民族,也有自己的禮儀,看看和我們所瞭解的漢族禮儀都有什麼相似或不同的地方,而且,多瞭解一下藏族的禮儀,也可以為你去藏區,特別是西藏旅行的時候,獲得當地人的肯定,人人都喜歡有禮貌的人,你說是吧?而且,目前我們很多人知道最多的關於西藏的禮儀,多半是磕長頭,獻哈達,我們一起深入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別的禮儀,以免去了西藏失禮哦。

藏族習俗之——禮儀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徒為實現信仰、祈福避災而進行的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 在西藏一些地區,女孩子年滿17歲,即認為進入成年期。此時,父母要為女兒舉行“上頭”儀式。 從“上頭”這天以後就是大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個大人的樣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穩重些。

在西藏一些地區,女孩子年滿17歲,即認為進入成年期。此時,父母要為女兒舉行“上頭”儀式。舉行儀式的時間一般在藏曆年初二那天。舉行儀式這天,父母為女兒準備好美麗的服裝和各種裝飾品,並邀請一位有化裝專長的婦女來替女兒梳頭打扮。在牧區女孩子小時候梳兩條辮子,十三四歲梳三條辮子,十五六歲梳五六條辮子,到了17歲“上頭”時,就得梳幾十條辮子。這種裝扮,象徵已經成熟,是男青年可以追求的一個標誌,有了這種標誌的女孩子,男青年就可以向她求愛了。因此,舉行“上頭”儀式時,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並鄭重告訴姑娘,從“上頭”這天以後就是大人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個大人的樣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穩重些。 磕頭、鞠躬,獻哈達,敬酒茶等。

藏族習俗之——禮儀

磕頭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徒為實現信仰、祈福避災而進行的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7月2日,我們在大昭寺門前看到了數十位佛教信徒在原地磕長頭,他們的虔誠,他們的忘我,以及起起伏伏的場面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宗教的神秘和力量。

藏族習俗之——禮儀

磕頭也是西藏常見的禮節,一般是朝覲佛像、佛塔和活佛時磕頭,也有對長者磕頭的。磕頭可分磕長頭、磕短頭和磕響頭三種磕長頭分行進中磕長頭和原地磕長頭兩種,其基本姿勢都是一樣的: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在大昭寺、布達拉宮及其他有宗教活動的寺廟中,常常可以見到磕長頭的人群。磕時兩手合掌高舉過頭,自頂、到額、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雙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劃地為號。然後、再起立如前所做。過去,有些虔誠的佛教徒,從四川、青海各地磕長頭到拉薩朝佛、行程數千裡,三步一拜,一磕幾年,有許多死在路途之中,也覺得盡誠盡意、毫無怨言。大昭寺前的粗石板,也被磕長頭的人磨光了。 在寺廟裡.也有一種磕響頭的磕頭方法。不論男女老少,先合掌連拱三揖.然後拱腰到佛像腳下,用頭輕輕一頂、表示誠心懺悔之意。

鞠躬

對長輩或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有時也合掌與鞠躬並用,對尊敬者合掌要對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藏族的禮儀是多種多樣的,禮俗與佛教也有密切聯繫。

藏族習俗之——禮儀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用。哈達是在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時,帶了第一條哈達回來。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的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以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後來,人們對哈達又附會上宗教解釋,說它是仙女的飄帶。

藏族習俗之——禮儀

敬酒茶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裡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

藏族習俗之——禮儀

逢年過節.到藏族家裡做客,主人便應敬酒。請喝青稞酒是農區的一項習俗。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敬獻客人時。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滿杯喝乾、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然主人就不高興,或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認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必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是懂得禮遇。

其他相關

以上是藏族禮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情況,其他還有稱呼上的禮節。尊稱別人時,-般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一“啦”字。藏語還有敬語和非敬語之分。用敬語,對尊者或客人說話,表示尊敬對方。其次。在吃飯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的規矩。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坐時不能搶主賓席、不能東倒西歪,不能隨便伸腿等等,這是一般長輩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須注意的禮儀。至於遞煙桿、吸鼻菸、饋贈禮物等禮節,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說到這裡,村幹部旺傑為我們作了說明:珞巴人還原始共產主義,上山打獵,回來平均分配,每人一份。珞巴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全和萬物有靈有關,牲靈、神靈、鬼魂、妖魔……珞巴人稱為“吾勇”。他們認為,吾勇種類繁多,無所不在,因而十分崇拜山神。在觀念上,高山峻嶺、懸崖峭壁、巖洞溪澗,古樹怪石、泥石山川都是吾勇隱居的住所;山上生長的植物,林間棲息的動物都由吾勇管轄。

藏族習俗之——禮儀

因此,人們獵、出征、外出交換……須殺牲祭獻山神。如每次進山狩獵,從離家到返回要進行七次祭祀儀式,給山神奉獻雞、飯和酒。人們崇拜風、雨、雷、電、冰雹等自然現象。祭祀大地、森森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內容,凡砍伐、翻土、播種、除草、收割、開倉……都要擇吉日殺牲祭祀。在砍樹或開荒後,出現生病、死亡等不幸事故,認為是樹神在作祟,須終止開墾或請巫師殺牲禳解。珞巴人認為、虎、獅、豹、狼、野牛、毒蛇、毒蟲等猛獸均由“吾勇”管轄,因而有許多祭祀活動和禁忌。具體講,有圖騰崇拜。珞巴人認為,他們自身與自然界中的某些動植物、無生物、自然現象和生產工具等有著一種神秘的關係。他們信仰的圖騰有虎、豹、熊、猴、野牛、水獺、豬、牛、羊、狗、老鷹、烏鴉、布穀鳥、蛇、刀、太陽、月亮……多達30種。珞巴人的圖騰崇拜又和圖騰神話結合在一起。《尼英姐妹尋配偶》是珞巴人關於虎、刀圖騰來由的神話。珞巴人對圖騰物有一系列崇拜儀式和禁忌,不準獵虎,視虎為他們的祖先。

宗教活動

各式各樣的宗教活動:珞巴人相信包羅萬象的宇宙皆受鬼神的支配。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動輒請巫師探神問鬼。巫師有卜卦師“米劉”和祭神跳鬼師“紐布”兩種。“米劉”殺雞取肝,從肝呈現的顏色、精細、明暗、凹凸、平陷、圓扁及紋絡的曲直、折向、起訖點等徵象,判定吉凶、貧富、離合、壽緣、旺敗、豐歉、觸犯何種鬼神、所需何種祭品。

藏族習俗之——禮儀

藏族習俗之——禮儀

“紐布”除具有“米劉”的職能外,還以祭神跳鬼的禱詞、咒經、模擬動作、祭獻犧牲和占卜等方式,為人祛危求安,免災招益。巫師除為病人驅鬼治病、為死者祈禱外,還主持氏族或村寨祭祀和神判等各種巫術活動。珞巴人認為,靈魂沒有牢固地附在人身上。為此,巫師將一根羊毛和三粒串珠施以巫術後戴在患者脖子上,就可以把靈魂穩住,免遭鬼怪引誘和勾走。在珞巴人中,凡家人被殺或殺害他人,甚至無意獵殺了圖騰動物虎、豹、蛇、野牛、水獺……都要舉行相應的送魂儀式,以示鎮壓,人們相信通過驅趕或模擬巫術,家人才能平安。


珞巴人禁忌

藏族習俗之——禮儀

珞巴人還有一些禁忌:婦女禁吃雞肉、酒肉、釀酒糧,禁止其他人摸動,認為他人摸動了會帶來吾勇,而使酒麴失效酒發酸;妻子生小孩後至嬰兒肚臍帶脫落期間,禁止丈夫外出勞動;妻子懷孕兩三個月後,禁止丈夫參加捆綁屍體和豬牛,禁忌殺牲……珞巴人的婚姻和喪葬也很奇特。珞巴人除了買賣婚姻和包辦婚姻外,還有試婚制。珞巴人認為,父系血緣不能婚配,姨表不能婚配。據嘎青老人介紹,珞巴人的試婚比較自由,一個小夥子到了十七八歲就自己去找情人,很少有不發生性關係的,然後由男方家長去女方家提親,得到同意後,男方去女家住三年,白天為女家勞動,可以同居。三年後,如果雙方願意就結婚;如果不願意就賠給對方一些東西。一般情況是男方不同意結婚的多……

走親戚習俗

走親戚似乎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習俗,但是,這看似簡單的親屬互訪行為,卻被不同的民族或不同地域的人們,依照各自不同的情況,迥乎相異地演繹著。我自小生活的農村,似乎每一天都能在曲徑婉蜒的村陌上看見揹著柳條揹筐,穿著較平素要乾淨、整潔的衣服,匆匆忙忙地走親戚的人。他們所要去的那一家或許正在舉行隆重的婚禮,或者請來寺廟裡的喇嘛,正在為死去的親人超度亡靈,要麼來了一位在異地工作的兒女,除此之外,便是有求於這一傢什麼事的。總之,走親戚的目的是各種各樣的。

藏族習俗之——禮儀

雖然我生活過的那片村莊偏僻而且仍舊貧困和落伍,但是,三十多戶人家裡卻有近十戶人家的孩子在拉薩或其它的大城市工作。因此,每每他們中的誰回家探親或探完親要返回城市時,許多親戚便前來探望。這種探望的背面絕無隱匿巴結或渴望獲得些什麼的不純的目的,而是已然成為這座村莊祖祖輩輩傳承至今的一種叫人感到親切的風俗。它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照應的一個極好的方式。

前來探望的每一位親戚一律揹著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才背的黃色的柳條揹筐,也一律用一件衣服或其它什麼布遮蓋著裡面誰也看不透、卻也能猜出一二的東西,手裡卻不約而同地拎著一隻八磅的暖瓶和一個大小適中的塑料桶,不消說,是濃香的酥油茶和上好的青稞酒了。這兩件東西在走親戚時無論如何是少不了的,如同內地的某些民族在走親戚時手中總少不了一兩瓶陳年老酒一樣。

藏族習俗之——禮儀

看望從遠方來的客人時,一進門似乎是誰明文規定過似的說一句大意為“回來了?”的親切問候語。主人一面一臉埋怨地責備說:“總是煩勞你們,何必來呢”之類的客套話,一面趕忙上前將客人背上的柳條揹筐抱下來,放在一邊,讓座倒茶。客人一落座便與主人家的從異地來的幹部之類的人談一些輕鬆的話題,且不斷地從自帶的暖瓶和塑料桶中給主人家的老老少少們倒茶、敬酒。這樣,寒暄了二三個小時後,有事兒要回去張羅的便盡力推脫主人留他吃飯的邀請,請主人將自己帶來的柳條揹筐裡的東西收起來,但自己卻坐著或起身將剩在自己暖瓶裡的茶和塑料桶裡的酒倒空,並不去幫主人騰柳條揹筐裡的東西,似乎是恥於自己帶來的東西之廉價似的。這一點與其它一些民族是很有些不同的。在我的故鄉,即便有什麼好東西帶來了也不宣揚,只是說一句“請把柳條揹筐裡的東西收下”之類的話。主人在這時,一面反覆地說“何必這樣客氣,總是帶那麼多東西來”,一面將親戚帶來的柳條揹筐抬到自家的儲藏室,—一地把一支風乾的肥碩的羊腿、一坨淡黃色的新鮮酥油、一些自家油炸的食品之類的東西收起來。但也並不將柳條揹筐弄空,比如親戚們帶來的食品或雞蛋總要原封不動地留幾個在裡面。這是很需要注意的一個禁忌,誰要把親戚們帶來的東西全部騰空,那麼不好的名聲就會很快在全村內張揚開來。即便沒有犯忌,也還要根據對方家境的好壞或所緊缺的東西,從自家拿出些放在客人的柳條揹筐裡,作為還禮。這種還禮可能在城市人的眼裡是不足掛齒地廉價,它也許是幾棵剛從城裡帶來的新鮮的大白菜或水果,或是一塊磚茶或幾件小孩穿的衣服,但在仍舊落後的故鄉卻算得上是稀罕物了。主人從親戚們的柳條青筐中取出東西時還要在心中牢牢記住,以便下次到他們家走親戚時也帶去價值相當的東西,以免失禮。在節日是裡走親戚一般都很從容,應主人的挽留要呆到很晚,喝酒、談笑、唱歌是少不了的內容,直到月高星疏,人們才在前來接應的孩子的攙扶下醉意朦朧地與主人告辭,回到各自的家中。

藏族習俗之——禮儀

孩童在走親戚的這一習俗中卻是一個極為次要的角色。在我的故鄉,走親戚時最不情願帶著孩子一道去的,大致是每一家都有三四個孩子,且一個比一個頑皮搗蛋的原因,到客人家幾乎無人心甘情願地把孩子帶來,主人也從不過問孩子沒來的原因。有時候孩子哭著喊著要求一同去,拗不過,便一路訓斥而來,一進主人家門的第一句極有可能就是“不讓他來,他偏來”之類的責備怯怯地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的話,來消釋別人對自己的不解和嘲笑。所以,孩子們總是在父母所在的那一家門口徘徊,等著誰發現了他們而叫他們進來吃飯或給他們一些糖果,膽子大些的孩子會徑直走進主人家,假裝不知道似地問主人“我爸媽在你們家嗎”,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好吃的東西。

藏族家裡病人或婦女生育時,門前都做了標記,有的在門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門口插上樹枝或貼一紅布條,外人見到此標記,切勿進入;

藏族習俗之——禮儀

西藏民俗

其他相關

天祝藏族自治縣位於祁連山東部,東接景泰、南連永登、西鄰青海、北抵古浪,為河西走廊之門戶。是“古絲綢之路”的古道之一。全縣總面積為7149平方公里,有藏、漢、土、蒙、裕固、回等十六個民族構成。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數民族。天祝史屬安多藏區,俗稱華銳,意為苦難的地區或部落。歷史上華銳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東端南。包括青海的樂都北山、互助、門源、大能東部、甘肅的天祝、肅南皇城等藏區,其中天祝是華銳的主要地區。據歷史記載、民間傳說、風俗習慣、語言等材料綜合分析,華銳藏族是公元663年吐蕃王朝時期,世居青海、甘肅、四川等地的諸羌、氏部成為吐蕃王朝臣民後形成並世居天祝的一支藏族,該部落的風俗習慣有其獨特之處。

藏族習俗之——禮儀

華銳藏人在歷史上純粹經營牧業,逐水草而牧,藏族人民世代居住銀白色的雪山下。周圍冰天雪地,藍天上飄著白色的雲朵,地上游動著白色的牛羊。吃的是白色的酥油、糌粑、穿的褐衫、白皮襖。戴的是白氈帽,獻人的禮物是潔白的哈達。在這種環境下,藏族人民上對白色產生了特殊的感情。以白色為吉祥、幸福、理想和繁榮昌盛的象徵。與別的民族相比較,藏人有其獨特的尚白習俗。漢族人認為白色是很不吉利的,只有死了人時為了表達悲哀之心,才著白衣、戴白帽、穿白鞋。這就是藏人所特有的別緻的審美情趣,也是我們值得研究的東西。

尚白習俗

每一種民間習俗的形成和發展,都與物質和精神是密切相關的,生活在雪域的華銳藏人,他們尚白習俗的形成由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來體現。精神民俗中有宗教的原因,也有傳說的原因。物質民俗中有地緣、衣食住行及其它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們就具體表述一下:

(一)精神民俗中的尚白習俗

1.宗教影響

格魯派勢力尚未形成,苯教佔統治地位時,那時白犛牛被尊為“神牛”,是朝野政教神聖的供奉之物。當時宰殺一頭白犛牛必須經過教徒唸誦長經300遍方可。後來教徒將白犛牛尾巴盤結於髮辮處,並用3個紅色琥珀珠做標誌,綴於髮梢,以象徵苯教興盛、教規森嚴。可見白色這種象徵色是何等的莊重各神聖不可侵犯。藏傳佛教也直接影響著白習俗的發展。紅、藍、白、黃為藏傳佛教所崇尚之色。法器中有白色的海螺,經文頌詞中常有雪山、白雲、蓮花之類的比喻來讚頌。漸漸流行開來,現在有許多文學作品中有如雪山一樣純潔的心,蓮花一樣聖潔等等的比喻,這些都是尚白習俗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

藏族習俗之——禮儀

2.傳說的影響

各民族傳說中,風物習俗、傳說佔了很大比重,它為民俗學的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資料。傳說往往是對某一個民俗現象作生動的解釋。下面這個傳說為華銳藏人崇尚白色做了故事化的傳承。傳說在很久以前,華銳部落被外來強敵包圍併發生了戰爭,首領命令華銳部落在天亮前投降。否則,將其部落臣民全部殺死,眼看黎明將至,情況十分危機,就在緊要關頭,突然從背後殺出一支騎白馬、持銀刀、著白衣、戴白帽的人馬,把敵人殺得丟盔棄甲,四處逃竄,解救了全部落人的性命,部落首領發現求救 他們的人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自己,全部與雪山同色著裝。華銳首領為了緬懷他們的功績,決定只有英雄才能騎白馬、著白衣、戴白帽,這也是華銳英雄部落為 (白色之地)的一個傳說故事。

(二)物質民俗中的尚白習俗

1.地緣及生活環境影響

俗語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於所處的山川地理環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風俗和習慣,這表現出民俗對自然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選擇性。天祝草原四面均有雪山環繞,草地上的羊群是白的、犛牛是白的、奶汁、穿的皮襖、戴的氈帽都是白色。過年時有獻冰活動,房屋頂及牆角上放白石等幾乎處處都與白色有關。白色象徵了吉祥、純潔,也象徵了寧靜、清潔,如寺院中僧人住房是白牆黑邊。白犛牛世世代代又是華銳人之生活支柱,故而這也是華銳藏人崇白的一個直接原因。另外牆上放白石不但為了尋求吉祥,而且有神聖不可侵犯之意。意為這是我的房子,我的院牆,別人不能越牆而入。

藏族習俗之——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