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吳老師小學數學課堂


孩子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能夠發現問題,從而去思考解決問題,那麼在這樣的過程中,如果孩子能夠自己去動手實踐,就會有新的發現和問題。

那麼怎樣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呢?在這裡,我想舉例說一說。

生活中許多生活經驗都來源於實踐證明,比如說怎樣和麵,可以利用數學比的應用。面和水的比例是怎樣的?怎樣活出的麵糰軟硬適度。這裡就建議讓孩子親自去做一做。那麼涉及到動手去實踐做的,比如科學課實踐,或者是數學實踐活動等等,那麼我覺得孩子要自己親自做,不要怕麻煩。因為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他會有一個親自的體驗,可能順利地得出結論,也可能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那麼思考就自然產生了。

另外呢,我覺得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呢,也來自於平時家長對他的培養,孩子可以多做一些手工,多動手。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準備一些科學小實驗的材料,讓孩子們自己去一做;也可以為孩子準備拼插類的玩具,讓孩子自己去發明創造。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去讓孩子去做做編程。

俗話說心靈手巧,也可以理解是手巧了,心自然就靈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動手去實踐操作,通過自己動手得出來的經驗和結論是印象深刻,可能還會有新的發現呢!





鄉村教師杜杜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實踐能力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基礎之一,在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下,大量的本科生將逐漸走進傳統產業領域,從事一些技術崗位,而要想提升這些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一定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大量普通本科高校正在不斷提升實踐課程的授課比例,本科教育“職業化”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而在這個大趨勢下,要想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營造實踐場景。要想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定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可以鍛鍊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習場景,場景對於學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以計算機專業為例,把更多的課程(程序設計等)設置在機房上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第二:注重實踐比賽。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實踐類的各種級別比賽對於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比較積極的影響,除了一些高級別的比賽之外,一些普通級別的比賽也會激發學生提升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按照歷史經驗來看,有過較多參賽經歷的學生往往動手實踐能力都相對比較強。

第三:加強與行業領域的合作。加強與行業領域的合作也會為學生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提供較大的幫助,目前很多高校都會與行業企業建立比較緊密的聯繫,不少大型科技公司也會在高校設立自己的實驗室,這會為學生提升實踐能力提供幫助。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以目標為導向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打比方,小孩子就喜歡遊戲,他就喜歡參與比賽,就喜歡參與這種能夠帶來榮譽感的東西,所以大專辯論會就是典型的翻轉式教育。

印度人曾經做過一個測試,就是在一個貧民窟裡邊安裝了一臺電腦,把電腦嵌在貧民窟的牆裡邊,只露出了鍵盤和鼠標這一部分,還有一個屏幕,沒有人給他們提供任何關於電腦的教育。過了兩週,大家去看,發現貧民窟裡的小孩幾乎全都學會了玩電腦,打遊戲,搞挖雷、撲克牌,全學會,沒有人教。

在我們過去看來,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打字還交了98塊錢,專門學打字這件事。人家印度的小孩就學會了,就在貧民窟裡學會了,這就是翻轉式教育的魅力所在。

所以這裡邊有目標導向式的這種教育理念。


邵敬勇


各學段的學習內容不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要求也有所不同。本文僅從初中這個學段的視角,來談談如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確立實踐內容及目標。根據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實施操作的活動內容。而且,這個活動經過學生動手動腦後,能夠勝利完成任務,這樣才能提振實信心,培養興趣。

二、實踐活動的操作規範、程序要講清楚,嚴格要求注意安全事項。有些活動,必須讓學生掌握應急措施,比如物理、化學實驗等等。有安全生產意識,活動才順利進行。

三、要有相應的評價,讓學生有獲得感,從而激發實踐活動的興趣。老師要關心學生的活動成果,重視指導和鼓勵表揚。

四、平時倡導學生做創意小發明、小製作等。老師要與家長溝通,尋求家長的支持。一般的家長只重視學生的筆試成績,這點需要老師要做好家長的工作。

總之,在目前還很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情況下,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有難度的,老師不僅僅要做好學生及家長的思想動員工作,而且老師自己也要有淡泊名利的胸懷,實心實意帶動學生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新洲文苑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中的第一句話,可見它的重要。意思是,在學習文化道德的同時,經常地付諸實踐是非常快樂的事情。據最新的考證,這裡的“習”,不是複習的“習”,而是實踐的意思。換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面對城市孩子動手能力差,做父母的該怎樣做去主動培養呢?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孩子動手能力培養的認識

一些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其他的父母可以代勞。過度的保護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因為這樣做無疑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結果使孩子變得乖戾、無知無能。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不能服侍孩子一輩子,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的道理。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工作性質、每天的工作任務,瞭解父母掙錢養家的不易,讓孩子體諒父母,孝敬父母,慢慢學會為父母分憂。讓孩子多看一些名人傳記,使孩子明白,大人物在小時候都很能幹。帶孩子到弱勢群體中,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幸福,並有所觸動。孩子只有內心有所觸動和感動,才會有動力,才會積極主動地提高動手能力。

二、在各種趣味科學遊戲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家長要善於利用科學遊戲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集中注意,認識事物,在與自然材料和玩具反覆接觸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並通過一些小型的簡易的操作、演示,對某些簡單的科學理論的驗證,使孩子們獲得直接經驗,培養他們動手做科學實驗的興趣,喚起他們對一些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學會探索科學的方法。例如,小實驗“玩具動起來”的遊戲,讓每個孩子動手操作,想想、嘗試做做用什麼方法能讓玩具動起來,當看到玩具動起來時,孩子高興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實驗中,孩子通過看看、聽聽、摸摸,甚至拆拆、裝裝,既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願望,又能從創造和成功中獲得愉快。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一個個都變成了專心致志的“活動家”和“實幹家”。例如:在探索溶解現象這個活動中,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動手嘗試過程中,體驗到玩的樂趣,提高了積極性,還知道除了糖、鹽、洗衣粉、果珍放在水裡面會化掉以外,還有很多東西放入水中也會溶解。再如“筷子折了”、“神奇的塑料尺”、“多彩的氣泡”、“旋轉的紙蛇”等科學小實驗,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不僅初步瞭解到一些簡單的科學現象,而且發展了動手能力。

三、強化家務勞動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讓孩子做家務,父母應注意孩子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其力所能及的勞動內容。小學生所從事勞動項目有生活自理勞動、家庭炊事勞動、簡單的縫補、生產勞動和購買活動等。譬如,小時候,讓孩子學會洗手、洗臉、刷牙、脫衣、整理玩具等小事。稍大一點,讓孩子洗手絹、襪子、打掃房間、和父母一起包餃子、擇菜等。再大一點,負責餵養金魚、澆花、洗碗、拖地、整理房間等。

在指導孩子做家務時,父母要求要明確,先作示範,安全第一,培養習慣,鼓勵創造。另外,務必制定家規,家務分工,各司其職,獎勤罰懶。孩子自主意識強,樂意做小事情,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通過鼓勵孩子多動手,讓孩子體會到內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當孩子做不好時,父母不要心急,給孩子做示範,更不要責怪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剛開始孩子對家務事很感興趣,時間久了,可能有些厭煩,父母一定要堅持讓孩子養成做好家務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恆心、愛心和責任心。

四、家長把握時機,在大自然中培養動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們無限樂趣的源泉。學生好奇好動,生來酷愛大自然。他們可以為了玩水、玩沙、撿石子、採野花、堆雪人、打雪仗、製作動物標本而忘記吃飯。因此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樓前屋後儘可能多地帶領他們搞一些小種植、培土、插花、撿花瓣、編草帽的活動。在春天教孩子扎風箏,一塊到野外放風箏,夏天教孩子玩打水仗的遊戲,秋天一塊到野外撿落葉,進行樹葉粘貼,冬天則可讓學生凍冰花,堆雪人。還可以帶領孩子爬山郊遊,讓孩子觀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變化;和孩子一起種植花草樹木,瞭解植物生長過程;養些小動物,讓孩子觀察它們的習性動態。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進行鍛鍊,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古人的“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詩句正是對兒童在接觸大自然中一些活動的寫照。

由於農村更多接近大自然,大自然提供了豐富的動手材料,這樣鍛鍊動手能力一般比在城裡強。在節假日或週末,父母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既享受陽光和新鮮的空氣、放鬆休息了,又增進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愛心、動手能力和創作的原動力


伊然美


現在的孩子,特別是正上小學的孩,父母大多就是國家政策約束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他們那一代在家就受父母的溺愛,他們上學時主要責任是學習,父母很少讓他們幹家務,更別說是社會實踐了。到了這一代小學生目前是六個家長觀注著一個孩子(由於國家政策的變化可能有二胎家庭),更是什麼事都不讓動手,就是學校佈置的手工製作,大多都是奶奶、姥姥代勞。因此,要想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首先要解決家長溺愛問題。只有家長深刻認識到,孩子必須要養成自立能力這個意識,有耐心引導和配合學校共同督促,這件事情才能有實效推進。


威尼斯使者


你好我是冉冉時光,一名一線教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起就開始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了。幼兒園作業一般以繪畫類手工類居多。不過據我側面瞭解,很多學生家長都是嫌孩子太小,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作業都是代為完成,這就把孩子的動手能力扼殺在搖籃裡了。如果孩子小,實在是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完成,還是要以孩子為主。

小學階段,語數英科等學科,包括綜合實踐,將要納入必修課的勞動技術等等,有很多都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語文佈置優秀傳統文化作業啦,數學佈置製作幾何模型,英語製作角色頭飾,美術佈置豆貼畫等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只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愁培養不起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你的提問。


冉冉時光


我覺得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興趣感和獲得感,學生們感興趣了才會願意去做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要加以適當的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有些學生可能只會做,但不懂原理。也有的學生理論知識好點,但是動手實踐能力不強,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注重因人而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