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防控、促復產、解難題、尋突破!​黃石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發展雙勝利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沖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3月30日,在全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暨深化“雙千”活動動員大會上,黃石市發佈

《2020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雙千”活動深入開展實施方案》,幫助企業增強信心,克服困難,穩定經營,尋求突破,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發展雙勝利。

今年“雙千”活動主題為“抓防控、促復產、解難題、尋突破”重點服務對象為中小型工業企業進規培育企業及項目。

一、抓好疫情防控

督促落實“五個到位”。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持續做好入廠測溫登記,廠區公共場所、生產設備定期消毒,員工食堂和宿舍防疫管理等工作,確保做到防控機制、員工排查、設施物資、環境消殺、安全生產“五個到位”。

嚴格防範疫情輸入。要將外防輸入特別是境外輸入作為重中之重,督促企業嚴格控制對外商務活動,嚴格按規範程序申報出國,並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入境查控、集中隔離等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國、跨地區輸入要有效防範疫情在企業發生、擴散,保障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秩序。

二、促進復工復產,堅持市場導向,以變應變,主動出擊

支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把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用抓疫情防控的力度抓好復工復產,幫助困難企業,加快產能恢復,實現由復工向復產、復產向達效轉變,促進工業經濟快速回升。

引導企業調整經營策略。加強對市場研判和經濟走勢的預判,趨利避害,準確取捨,精心組織生產,搶時間、趕進度、補損失、增效益。加強工業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調度,著力暢通物流、人流、資金流及原材料供應,促進生產要素協同和產業鏈協同,努力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幫助企業穩住市場訂單。支持企業儘快恢復產能,幫助企業解決因疫情不可抗力引起的市場履約問題,減少信譽影響和訂單流失,穩住現有市場和客戶。鼓勵本地企業優先使用本地產品,組織產業鏈相關企業“抱團取暖”,聯合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搶抓市場訂單和客戶。引導優勢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搶抓機遇,擴大市場佔有率。支持企業創新市場開拓方式,利用網上平臺等現代科技手段,開展網上推介、網上參展、網上訂購和網上銷售,推廣社交、短視頻、直播等服務新模式,推動線上線下交易,拓寬銷售渠道。

三、解決企業難題,堅持問題導向,著重解決一批影響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破解融資難。著力擴大信貸規模,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向上爭取再貸款、再貼現優惠貸款和信貸額度,建立快速審批通道,早安排、早投放信貸計劃和額度,加大對企業信貸資金支持力度。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制業信貸增長不低於15%。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速不低於20%。建立中小微企業金融信用平臺,整合各類信用信息,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分類分級分批開展銀企對接,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不斷創新對接方式,切實增強對接效果。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力度,擴大直接融資。

破解用工難。建立全市用工招工穩工信息庫,全面摸排企業用工需求,堅持招商與招工、部門幫助招工與企業自主招工、線上招工與線下招工、政府政策支持與企業改造環境相結合,多管齊下幫助企業招工。積極協調勞動關係,支持企業與員工之間就疫情期間工資進行協商,幫助化解因受疫情影響產生的勞動糾紛,穩定員工隊伍。大力實施“新黃石人”計劃,大力招引大中專應屆畢業生來黃留黃就業,引導鄂東南等周邊人員來黃就業創業,按照《關於做好我市復工復產企業用工保障工作的通知》(黃防指發2020〕101號)要求,確保全年招工不少於3萬人。

破解政策兌現難。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市直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政策落地實施細則或方案,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確保各項政策真正落實到位。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微信公眾號、編印政策宣傳手冊等載體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加大跟蹤督辦力度,開通政策落實舉報投訴電話,加強政策落地考核。

四、尋求新的突破,堅持目標,抓住機遇,深入打造先進製造之城

產品邁向中高端有新突破。大力發展中高端產品,推動產品向技術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提高中高端產品和名特優產品的供給比重。加快創新研發平臺建設,積極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加快推進黃石科技城和“四個十”科創平臺建設,加快實現製造業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企業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

項目謀劃有新突破。圍繞加快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和提升產業鏈水平,在先進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先進基礎軟件“工業五基”方面,謀劃實施一大批重大技改項目;在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生命健康、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現代服裝、生產性服務業等九大主導產業上,大力引進一批建鏈、強鏈、補鏈項目。

降低成本有新突破。指導企業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省市出臺的應對疫情影響各項惠企政策措施,切實降低企業政策成本。加大水電氣熱、金融、科技、物流、土地、檢驗檢測、中介服務等有效供給和服務,切實降低企業要素成本。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增強行政執法寬容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引導企業通過管理和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