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

兵無謀不戰,謀當底於善。事各具善機也,時各載善局也。隨事因時,謀及其善而上。

《兵經百篇.謀》

春秋末期五霸之一的晉國,由大貴族範氏、中行氏,、知氏、韓氏、趙氏組成的六卿專政。他們之間又相互進行激烈的爭奪、兼併,至公元前455年晉出公在位的時候,範氏、中行氏衰落,至此,晉國便由六卿專政變為四家掌權了。

四家之一的知氏,領頭人是知伯,他是一個貪得無厭、驕橫固執的人,他恃強凌弱,分別向韓氏、魏氏和趙氏索要土地。韓氏、魏氏迫於壓力,只好勉強答應,趙氏卻堅決拒絕。於是知伯立即聯合韓、魏兩家組成聯軍攻打趙氏。趙氏即退到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城。晉陽城城池堅困,器被糧草儲備充足, 三個月也未攻下來。此時知伯想到了“水攻”。

三家分晉: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


知伯對他的部將們說:“我想用晉水淹沒晉陽城。只要築一條大壩把河水堵住,再在城外讓把河水堵住,再在城外高處築一個蓄水庫,等到水蓄足了,扒開閘門,晉陽城將是一片汪洋,讓趙氏葬身魚腹!”知伯的哥哥知宵說:“這辦法好是好,只是一旦掘開閘門和大壩我們自己營盤也要被淹沒。若是提前撤退到高阜處,則有可能給趙氏可乘之機。”知伯說:“這好辦,圍城的兵不能撤,水淹的計策照樣施,只要在我們營盤的外面築條攔水大壩就沒事了。”

趙氏聽說要水攻晉陽,真有些著急。主將趙襄子想要出城硬拚,這時家臣張孟談獻計說:“我看韓、魏兩家跟隨趙氏出兵,並非出於本心,他們對知家也是貌合神離。我們要退知家之兵,解晉陽之圍,硬拚不是辦法,倒不如想法疏通韓、魏兩家,他們與我們聯合共同對付知氏。”趙襄子覺得危急之時,不妨試一試,便派張孟談乘著夜色,悄悄出城會見了魏桓子、韓康子,說道:“韓、魏兩家世為晉卿,有功於國,怎麼甘心聽從知伯的命令,來攻打同為晉卿的趙家?"韓康子和魏桓子-一時無言以對。也不等他們開口,張孟談又接著說:“知伯命令你們攻打趙家,我們趙家知道也許會被你們滅亡,如果趙家滅亡了,真對韓、魏兩家有好處,你們此行也還值得。可是, 我想,你們也該明白,趙家滅亡了。知家的勢力就更大了。常言說,‘唇亡齒寒',今天趙家滅亡,明天可就輪到韓、魏兩家了。”

三家分晉: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


韓康子和魏桓子心裡有些活動,但仍沒說話。張孟談想,他們大概還在幻想著到時能分到趙家的土地,就進一步說到:“我聽說知伯許你們滅趙後平分趙氏的土地,知伯的話能信嗎?他若是真肯分土地給你們的話,當初也就不會硬逼著你們索要土地了,你們幫助知家,壯大了知家的勢力,也就等於促使自己早些滅亡,這個道理很淺顯,請二位三思。”

韓康子和魏桓子覺得張孟談的話句句都擊到自己的心尖上,但又不好當面說什麼,只是含糊其辭地說:“這都是知伯的意思,我們和趙家並無仇隙……”.

張孟談看到韓、魏兩家態度有些轉變就把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韓、魏要想免於滅亡,當今之計,只行趙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知伯。趙、韓、魏三家團結起來,力量就大,知伯不僅不敢欺負咱們,咱們還能把他除掉。那時,韓、魏、趙三家平分他的土地,你們就再也不會受制於人了。韓魏兩家覺得張孟談說的有道理,但說到反戈一擊,還有些猶豫,便說道:“先生暫安歌片刻,此係大事,容某等再商量。”韓、魏二將軍安排下張孟談,剛要回來商量這事,外面傳話人報告說:“知伯派人來下通知,要會同兩位將軍去察看水勢,觀看水淹晉陽城的情形。”

三家分晉: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


知伯這時十分得意,用馬鞭指著滔滔的河水說:“水力大於神力!你們看,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要不了多久,晉陽城就變成汪洋大海了。”他越說越高興,得意忘形起來,轉過臉來,對著韓、魏二人說:“人們都說河水是天然的城池,如今看來,河水倒成了禍根了。晉水能淹晉陽,汾水和絳水不也能淹掉安邑和平陽嗎?”說完哈哈大笑。

這時韓康子和魏桓子的臉色煞白。原來靠近汾水的安色,是韓家城池。靠近絳水的平陽,是魏家的城池。知伯的狂笑,使魏桓子、韓康子清醒過來,真正相信了張孟談“今天滅亡趙家,明天就輪到韓、魏西家”的話語,他們決定掉過頭來,與趙家聯合。

魏桓子和韓康子回到營中,和張孟談約好了舉事的時間,這天夜裡,韓、魏兩家起去把知伯營寨北邊的擋水大壩掘開了。憋足了勁的大水,就如掙脫了繩索的野馬一樣湧進了知伯的營寨。知伯從夢中驚醒,只聽到人喊馬叫,一片慌亂之聲,他只道大壩漏水,正呼喚人們去堵壩,韓、魏兩家的人馬殺進來了,口口聲聲喊著“活捉知伯,不要放跑了!”

三家分晉: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


知伯知道難以抵擋,衣服也沒穿好,就慌慌張張地溜出帳外,乘坐著一個木筏逃跑。他想逃到秦國去借兵復仇,誰知剛走到河邊,就被趙襄子埋伏下的軍隊擒獲。趙襄子當眾宣佈了知伯的罪狀,把他處死了。

趙、魏、韓三家聯合起來,消滅了知家,瓜分了知氏的地盤,這就是歷史上說的“三家分知”,這是公元前453年的事。

三家分晉: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


這一歷史的鉅變,標誌著戰國七雄的崛起。也演開了戰國諸侯紛爭、吞併的激劇。

俗話說,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敵人,利益可以把宿敵化為朋友,同樣也可以將至交變成仇敵。正是“求獨立,求生存”這一共同利益,使韓、趙、魏三家化干戈為玉帛,團結一心, 一致對付並最後消滅了共同的敵人——知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