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地球上的熱帶雨林目前正以每秒鐘1公頃,相當於2個美式足球場的速度消失,造成每天有137個品種的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以這種情況來看,水鳥有一天也可能會絕種,所以為了避免你絕種,你要趕緊把你眼前的這棵樹搬回家養。”

——《聽說》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聽說》這一影片2009年拍攝完成在臺北上映,2015年在大陸上映,由導演鄭芬芬執導,演員彭于晏、陳意涵、陳妍希出演。是一部青春勵志的純愛電影,沒有墮胎,沒有出國,也沒有姐妹吵鬧的橋段,用簡潔的屏幕語言將一個關於夢想和關於愛情的故事傳遞給觀眾。

本片導演的靈感來自於聽障讀者的來信,自那之後偶,鄭芬芬導演開始關注到聽障群體的生活,影片在聽障奧運會舉辦前一個月上映,沒有宣傳造勢,但是卻是一部真正講故事的好電影。那時候的主演還是新人演員,未褪去青澀,但是在銀幕上的表演收放自如,帶觀眾走進了聽障人士的世界,傳遞愛與力量。

影片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作為聽障游泳運動員小朋的妹妹,秧秧自小就承擔起了照顧姐姐的任務,在有一次去看姐姐訓練的時候,遇見了送便當的黃天闊,黃天闊與秧秧以為對方是聽障人,但是又互相暗自喜歡,黃天闊家裡開便當店,秧秧忙於打工,天闊經常給秧秧送便當,但是有一次兩人一起吃飯,付錢的時候黃天闊看秧秧在數賣藝賺來的硬幣,誤以為天闊瞧不起自己,而不再理天闊,天闊繼續追求,後來在秧秧姐姐的支持下敞開心扉,才發現兩個人都不是聽障人。

另一邊的小朋,非常努力的訓練,為了奧運會拿金牌,可是由於秧秧沒有在家,小朋因為火災受傷,成績退步,也因此與秧秧吵架,兩姐妹都瞭解彼此的心意之後,秧秧不再有負擔,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小朋也放下了自己的壓力,開始專心投入到訓練之中。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沒有生死別離來催發眼淚,沒有很多的臺詞來深入人心,這部電影用大幅的肢體語言,展示出了一個無聲但是充滿愛的世界。無聲的世界是大多數人沒有想象的另一個世界,影片無聲似有聲,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勵志愛情影片。因此,這部電影我將從創造手法,角色塑造,現實意義三個角度來分析這部影片背後的藝術魅力。

01創作手法:平凡的元素加工出不一樣的感情,這是一部關於愛情、親情和夢想的故事

導演在影片中貫穿了三條主線,三條線相互穿插,隨著故事的發展,用樸素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講述了小城裡面屬於普通人的快樂與難過,整部影片貫穿著一個奇妙的誤會,這個誤會也差點成為阻擋愛情的一個重大理由,隨著劇情的推進,誤會也變成了值得欣慰的事情。

1. 無聲的世界,愛情的嫩芽卻在在心中悄悄萌發

影片中最大的誤會就是天闊和秧秧互相都以為對方是聽不到的,於是他們的交流都使用手語,雖然沒有臺詞,但是兩個人的手語對白卻表現出了兩個在愛情中掙扎的年輕人。第一次看到秧秧,天闊就對這個手舞足蹈高興的女孩子充滿了興趣,在得知秧秧要照顧姐姐之後,天闊更加心疼這個女孩。

故事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當他們都認為彼此是聽不到的人的時候,他們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歧視對方,反而是真誠相待,本來可以說話為什麼沒有選擇說話,在我看來,在無聲的世界裡,說話的聲音過於刺耳,所以他們都選擇用安靜來表示對彼此的尊重,這更像是一種惺惺相惜,維護彼此的自尊。

導演很巧妙的運用了這一個誤會,看到不說話的秧秧,觀眾同樣會產生疑問,為什麼秧秧可以很好的照顧姐姐,在姐姐火災受傷之後要怪自己不在家,最後的結局揭示了這個美麗的誤會,呼應了前面埋下的伏筆。

2.最真的親情,簡單寬容往往更有力量

在這條主線上面,導演用細小的生活情節,描述出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凡你的幸福,看到黃天闊的爸爸媽媽,也就好像看到自愛自己的父母。看到秧秧和姐姐相依為命,看到了親情的力量,樸實無華的故事,卻也最感動人心。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在天闊失戀的時候,爸爸去安慰天闊,得知天闊喜歡的女孩不能聽見聲音之後,天闊的爸爸媽媽也在遲疑,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正常人來說是不會答應的,可是,沒有什麼能難倒愛孩子的父母,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快樂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天闊的爸爸媽媽說他們可以去學習手語,他們不介意天闊的女朋友聽不見聲音,也是天闊爸爸媽媽的愛,讓天闊勇敢去找到了秧秧,邀請她來自己家。

秧秧說,一開始她不喜歡當小朋的翻譯,知道小朋問自己“鋼琴的聲音好不好聽”,那時候,秧秧就想讓小朋聽見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於是開始認真學習手語,做小朋最好的翻譯,也是秧秧這樣對小朋的支持,小朋才更加努力的去練習游泳,獲得一個又一個的獎牌,秧秧帶給小朋的,是親情的力量。特殊而又普通的姐妹之間,不必表達,也流露出彼此扶助的真摯情感。

3. 夢想有時可能殘缺,但也值得放手一搏

小朋是一個聽不見聲音的游泳運動員,她自己拼進全力守護自己的夢想,在影片中,她絲毫不懈怠,一直在練習,也在成績退步的時候灰心喪氣,對小朋來說,奧運獎牌不僅僅是她自己的夢想,也是妹妹的夢想。

秧秧一天打好幾份工,有時候還會吃不飽飯,只是為了姐姐能夠有錢去訓練,這帶給小朋很大的壓力,她不忍心看到妹妹因為自己吃苦,她的夢想不僅僅是能夠在游泳上面戰勝自己,她的夢想其實還有讓自己的妹妹自由幸福。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對於一個聽障人來說,交流都非常困難,但她們卻還在堅持走自己喜歡的路。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夢想也許僅僅是堅持就夠了。但是對於他們那樣的小朋友來說,那是一個能讓她知道自己,瞭解自己,給自己找到生活方向的事。這就是導演想通過故事告訴我們的內核。通過兩個不完美女孩逐夢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不應輕言放棄。

02、角色塑造:以肢體語言為主的鏡頭語言表達,更深刻的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

在這部特殊的電影裡面,沒有那些經典的臺詞與獨白,三個主演,大多數都在用手語交流,全程那些眼神和肢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動作幅度不能太大,太大會誇張,大小的話又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對角色的塑造就變得很重要。

1. 樂觀善良的大男孩黃天闊

穿著人字拖,寬鬆的短褲、亂糟糟的頭髮,幫助家裡送便當,看見秧秧之後,兩隻眼睛都亮了,看見秧秧跑出去,天闊趕緊追出去,看見秧秧受傷,騎車帶著秧秧去醫院,摩托車開得歪歪扭扭,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體現出了天闊的緊張著急。經常對著有關於秧秧的東西傻笑或者自言自語的天闊,像極了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小男孩。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那時候的彭于晏,還是個青澀的男孩,沒有後來觀眾賦予他的硬漢形象,經常露出陽光的笑容,讓我們見到一個單純快樂的男孩。他的角色設定是善良的,對待聽不見的女孩們,他是那樣的溫柔,沒有絲毫的歧視,他長得很高,但是經常彎腰,眼神澄澈,沒有被世俗汙染的痕跡,成功塑造了一個可愛討喜的大男孩。

2. 反差的姐妹花

從體型可以看出來,小朋是胖乎乎的樣子,而秧秧卻是瘦的可怕,不難想象,家裡面,妹妹照顧 姐姐多,陳意涵扮演的秧秧,跑起步來像一隻水鳥,沒有脾氣,照顧著自己周圍的人,在街頭賣藝的時候,她工作是那樣認真,遇見了天闊也沒有任何的表情,拿起自己的零錢是那樣的開心,吃完麵之後,她說自己已經好久沒有吃的這麼開心了,她是一個可憐的妹妹,只顧照顧別人,卻沒有時間照顧自己。

小朋則是另外一個樣子,她會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喝酒,會發脾氣,作為付出的接受者,小朋小心翼翼維護著自己和妹妹的夢想,絲毫不能懈怠,她也像是在刀尖上面行走,因為自己的身後,是妹妹付出自己的一半生命在保護她。所以她會自己怨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對於小朋,最大的力量是親情,最大的壓力也是親情。

3.基於導演塑造出來的角色,談談給我帶來的一點的思考

並不是失聰的人就不配擁有愛情,他們也可以擁有夢想。簡潔的故事就這樣如水般流入人們的心靈,不是簡單的言情。他們手語來來回回,卻比那些言語更有說服力。

電影的最後,天闊在秧秧的背後告白,秧秧聽見了當沒有聽見,天闊變了一套說辭哦,沒有勇敢告白,可是秧秧在摩托車上還是抱緊了天闊,她懂得了天闊對他的愛,這些愛,根本就不用說出口,就可以表達出來,善良的人們不會介意,他們可以感受到善意與美好。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這就是看完電影后,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影響。導演創造出來的,三位角色個個深入人心。而起到關鍵重要的無疑便是導演獨特的人物塑造技巧。基於寫實的基礎上,通過生活中細心觀察殘疾人的小細節,從而在熒幕中呈現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角色,這也讓電影更加真實圓滿從而凸顯出主題的可貴。

03、現實意義:基於電影的基礎上,我將結合現實談談電影對我們觀眾的啟發

電影中,夢想是個具體化、形象化的詞句。它通過演員的汗水,與生活艱辛時卻從不輕言放棄,得到完美體現。因此我想談談電影對我們的啟發。

1.人不能沒有夢想,它是我們值得揹負一生的東西

是的,夢想是個虛無縹緲的詞語。看起來那麼的不真實,想起來卻又那麼美好,但這並不影響我們認清夢想的價值,從而終身努力。

記得小的時候,老師問過我們,夢想是什麼?一堂小學生沒有任何的思考,有的說要當醫生,有的說要當教師,也有的說要當科學家。這就是我們年少時的夢想,如今多年過去,回憶往事時,又有幾個人做到了?

因此我相信夢想絕不是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實打實腳下要走的每一步路。也是我們要值得揹負一生的東西。當你有夢想時,那麼你就會有目標,有動力,去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慘淡人生。

2.要一直努力,努力是奇蹟的另一種說法

電影裡的小朋是一個聽不見聲音的游泳運動員,她自己拼進全力守護自己的夢想,在影片中,她絲毫不懈怠,一直在練習,也在成績退步的時候灰心喪氣,對小朋來說,奧運獎牌不僅僅是她自己的夢想,也是妹妹的夢想。

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電影《聽說》背後的藝術魅力

是的,有夢想也要有實際行動。人容易高估自己的短期,低估自己的長期潛力。當我們一次一次的失敗後,心灰意冷氣餒時應該好好的問自己:我們足夠努力了嗎?追尋心底的聲音,那時我們就能找到答案。它在我們心裡,比我們優秀的人有很多,可怕的是他們比你還更要努力。

而另一點,年前去世的籃球運動明星,科比曾經說過這段話:

“你知道嗎,洛杉磯每天的凌晨四點都還是黑暗的,但此時我已經起床行走在洛杉磯黑暗的街道上了,一天過去了,洛杉磯的黑暗未有任何改變,兩天過去了,黑暗依舊,不曾改變。

十多年過去了,洛杉磯凌晨四點的黑暗依舊如初,但我的肌肉已經變得更強健,體能更充沛,力量更足,命中率更高了”

科比沒有低估自己的長期潛力,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的,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努力是通往成功路上最好的路。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淺顯的道理,卻更是我們不容易做到的道理。因此,我們要相信努力,因為它是奇蹟的另一個代名詞。

總結一下:

這是一部有愛、有深度、能給觀眾帶來深度思考的電影。跟隨導演的鏡頭我們瞭解了一部分與我們不一樣,有些不夠完美的人。但這並不影響導演通過他們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無華的道理:人如果沒有夢想,那麼和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因此這也是我從創作手法,角色塑造、現實意義的角度去分析解讀這部電影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