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不努力的人?

宋吉福


社会底层不努力的人们,并非完全局限于本来就属于社会底层范围的人群。那些完全有可能出人头地的成功一番事业,却由于自身的原因,而沦落为另类的社会底层范筹,让人无法理解。

普通的底层民众,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又受环境条件和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目标定位和所追求的理想,受到了思维的限制,打发时间混日子,努力的程度也就打折扣了。

一些惰性十足者,无不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才导致的悲催结果。只是那些既受过一定的教育,又曾经有过比较好的工作,相对稳定的收入,却落得不堪的境地,不该啊!

他们不是情绪消极低沉,难以融入社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不上心,不负责任,不愿意付出艰辛努力,而无法胜任工作,这就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了!

他们悄无声息的生存下去,既对不起含辛茹苦,供养自己长大成人,获得学习机会的父母,又愧于国家给予的公共资源。于己于公,无论从任何层面去考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累赘,怎么就不知道羞愧难当呢?

(网络图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还是用我这段时间的真实兼职经历,来说说一点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或许我的答案不是正能量的,或许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或许也会存在片面性,但一定是真实的。

真实,有时候确实会让人难以接受!

我这段时间兼职的工作,就是在一个朋友的低端服务公司,负责招聘和日常管理。

接触到的大多数,就是这个问题中的这些人。

我先来说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

过年前我招了一个人,大概40多岁,文化水平初中,至于是否真实初中毕业,我们也没有能力甄别,当时面试时还聊了一会,老婆小孩在老家,小孩都已经上中学,自己一个人在昆山打工。

他来面试之前最近的一份职业,是在一家工厂流水线上做普工,2019年听他说已经换了好几家工厂,离职的原因都是:太累了,不想干。

后来给安排到一处做保安工作,干了两天就离职了,原因是集体宿舍的住宿条件他不满意,有人白天影响他睡觉。

因为年前招工比较困难,人员比较紧缺,我们就问他,可以考虑给他换一个稍微轻松的工作地点,他同意试试。

去了新的地点后,反馈回来的信息说他上了五天班,请了两次假,理由是身体不舒服,想休息休息!

后来我们的助理又给他换了第三个地方,一个更为轻松的岗位,他去了之后依然隔三差五的请假,后来没有办法,又给他调换到夜班值班。

安宁了一段时间,年后疫情出现后,他说他咳嗽,又要请假,当时我们非常紧张,害怕出问题。然后赶紧安排他去医院检测,到下午电话询问他时,他说他在宿舍睡觉,没去医院。

我们当时都无语了!

迫于形势压力,他晚上去了医院,检测报告显示无问题,就是感冒,虚惊一场。但是甲方已经不让他再住进宿舍,以防万一。

公司没有办法,就给他租了一间小旅馆,也给他预支了工资治病,让他每天夜班下班去医院挂水后住在旅馆里,与外人尽量少接触。

快到一周时,他的咳嗽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后来我就问他去没去挂水,他说每天都去。我说那你把医院的发票给我看一下,一张没有。

后来我安排一名负责人,下班后去旅馆找他,他就躺在旅馆里看电视,问了旅馆老板娘,说他每天都在旅馆待一整天,根本没有去医院的可能。

后来公司就让他办理了离职手续。

这是一件真事,这应该就是题目中的这类人。

他们有几个共通点:

一,文化水平低,无实用技能

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三,喜欢撒谎和欺骗

四,喜欢斤斤计较

五,缺乏上进心

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跟他们接触时间久了,自己都会有一些负能量。

因为你的善意,可能会被他认为是一种傻气。“被骗是你的活该,我说的谁让你相信的!”他们内心深处的逻辑。

这就是我的亲身体会和真实感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定有它的逻辑道理。


德平不惑


看到这样的问题,总是不太理解,一直怕有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将社会底层等价于他们不努力,而且还是张口就来。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那些地里劳动一辈子,期待着能把子女送进城市,让他们能远离那些脏活累活,将一辈子积蓄拿出来,就希望能给子女凑个首付。

还是那些进城的农民工,奉献了一辈子,给城里建好了高楼大厦,自己到老又回到农村,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别说养老金有时连工资都拿不到一分。

还是那些每天要花费12个小时,每周6天的上班的人员,一辈子即舍不得吃,又舍不得穿,巴望着早点还清房贷。

虽然这几类人都处于社会底层,但是不等于他们不努力,他们努力工作了,风吹日晒,日复一日,即使手上磨起了一层又一层茧也没有停歇过。

他们只是没有关系,没有知识,户口不是城市,轮不到拆迁。所以机会不会眷顾他们,想改变,也没有门路,但是他们是最努力的,超过大部分的人。

当然对于那些有手有脚却不工作的底层人,靠着低保过日子,这种人本身就没有什么追求,谈何努力?而低保是导致他们不努力的一大因素,努力了生活好转,就拿不到低保了,努力干嘛?


勿忘SR


其中大部分应该说和父母有关。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小就辍学了,混社会。在外面帮别人打架砍人,一次收多少钱。胳膊也和别的混社会的一样纹着龙啊什么的。他现在已经20岁了,从没找过工作。他父亲不断给他介绍工作,他总是去了一两天就跑了,嫌太累。所以他没有经济来源,全靠父亲给钱花。成天泡在网吧。没钱了就找父亲要,不给就生气。说到这里大家会认为是这个孩子有问题吧。但其实我觉得问题在这个父亲身上。你知道他每次找父亲要的零花钱数字是多少吗?10元!仅仅只要10元。他父亲还不给。我们都看不过去。20多岁的成年人了,找父亲要10块钱的零花钱,简直不可思议。他父亲直接放弃孩子的思想工作了,让他自暴自弃。而从小父亲也没有什么教育可言。导致孩子走上了这样的人生道路。可以说孩子的过错家庭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成年后性格已经固定,想改变基本不可能,因为他已经深深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的手段。所以,你改变不了他了。所以不努力不仅要怪他自己,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问题。当然,不必同情这些人,怜悯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让社会的规律来强行改变他,不适应就得承担被淘汰的结果。


为杰沉沦2019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感想国家给予我们贫困地区的各种扶贫政策,让底层人民(“不努力”的人)有了工作。

身处湖南湘西,但却属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范围(何其幸的是国家出手帮助,何其不幸的是拖了湖南的“后腿”)


西部开发对于我而言已经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但绝对带来了好处)

我要说的是这次精准脱贫(扶贫)给我家乡(底层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好处

1:农村贫困孩子读书大多数帮忙解决了学费加生活补贴

2:村村都通上水泥路了或者把水泥路加宽了,还不止连一些去干农村的山坡上都开始挖路了

3:农村危房改造,国家出物资加人力帮忙改造农村破烂不堪的危房,让冬天的风不是那么冷了

4:医疗上面每村都配有村医,定期帮助村里人检查身体,身体不适的还提供上门服务

5:发展扶贫产业(题主说的如何看待身处底层却又不努力的人),我想说说我身边人(底层人,“不努力”),我身边农村人50岁以上的百分之70不会说普通话,40岁以上的百分之40的人不会认字。在这个打工比做农活赚钱的年代,你叫他们如何努力,有些农村人坐不惯车子不能出远门,如今有了扶贫产业(种植业)(家禽饲养业),在家也能打工了,农村人(只要有劳动力的都去了)不嫌弃你年龄,不嫌弃你不会说普通话,不用你出门搭车,不用你去适应陌生的环境,底层人民都乐开了花了,生活的都抬起了头来了。(先发展城市带来的是城里人和会说城里话的人的幸运,但是我们农村底层人民也不差,希望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不管上层,中层,底层的人都能携手同行)


磕巴与少女


社会好了,不缺吃喝,农村的山地退耕还林了、底层人还有补助资金、有时候会发米面。人的惰性很重,只要饿不着,就不动弹。不过,像这种懒人,还是较少了.政府对底层群众进行各种培训班、让他,她们学技术、技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使她们迈出了第一步、有的自己搞餐饮行业、有劳动力的人、种烤烟,种各种药材。有的办养植业,养鸡,鸭,猪,羊。像农村的妇女,劳动力弱点,会安排她们打扫街道,小区里的卫生,每月都有工资。有的男同志,有责任心的人,安排他们当护林员。政府在加大力度,让社会底层人口尽快脱贫致富,让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活出尊严,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早日和大众在一个地平线上!


1399766888翔


你提出这个问题呀!说明你自己的生活或者你的家庭环境肯定是不错的。没有吃到太多的苦头。我建议你可以去看一个香港的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一些大富豪去体验香港平民的生活。他们在参加节目之前的想法跟你一样。你家底层的人只要自己努力呀,总有一天会翻身的,不像他一样穿西装,打领带坐豪车。可是在他体验生活只有三四天的时候,他就打消了那种念头。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那就是所谓的底层人士。他每个月拿着微薄薪水。却干了大量的劳动。就是他整个人已经麻木掉了。这就是他的节奏。一个人如果他适应了一种节奏,一种生活环境之后,如果没有外力的接触的话,他是很难去打乱自己的节奏的。因为那样的话,他一下他就迷茫了。都受不了。而且有很多人都并不是不想去提升,你可以去饭店,你去问任何一个服务员。你去写字楼去问任何一个在新疆工作的那些员工,他的梦想是什么?他的理想是什么?我敢肯定每个人都会给你一个答案。我的为什么不去干?不去提升自己。他都跟你说我要吃饭。要还贷款。我要养家。如果我去学那些东西,那我在学的这段期间我就没有钱了。那我的家怎么办?我的房贷车贷怎么办?你记住我的话,人在现实面前我一想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人起码他要生活,他要活着。理想有的时候会在人的心里埋藏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你去看很多人,他就算退了休之后。反而他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儿啊!为什么?很简单一句话退休啊!有退休金也没有那么忙啊,也没有那么多事儿啊,房贷车贷也都还完了,自己的孩子的房子也给买好了,也结婚啦,工作呢,也稳定了自己那也没什么事儿啊,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儿的时候他才可以去追寻自己当初的梦想。所以现在为什么这么提倡老年人一定要丰富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


迷你作坊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含着金汤勺长大的怎能体会?没有雨伞的孩子才会拼命奔跑!我所看到的底层人们都很努力,环卫工人天还没亮就开始工作了,外卖小哥九十点钟还在送外卖,医院里那些保洁阿姨和保安,拿着卑微的工资却从未迟到早退过,他们只有比别人多努力多付出才能保住饭碗,越是底层的人越是加倍努力!真正不努力的是那些旱涝保收,没有下岗危机感的编制内成员。


射手座天翼_


我对于社会底层不努力的人,第一是人格上平等的尊重,第二也是人格上平等的尊众。财富的多寡,是机缘赐予的;每个人不论贫富,上帝都赋予了同等的人格。换句话说,对每一个人而言,拥有财富值的多寡是不可能公平的,但人格上一定要相互平等对待。穷人是相对富人而言,反之也是。实践证明,以人的意志强力去均贫富是根本做不到的。一个国家只要将贫富分层水平控制到一个合理的界线內,就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穷人是一个国家人口基础构成组织的一部分,为生存而工作,富人才是创造发展的生力军。穷人要想富,除非偶遇机缘,例如中巨额彩票、赶上拆迁等,否则只能是异想天开。再一个就是天资聪慧+勤奋+机缘。国家要做的就是,在法制的范围内科学的抑富济贫,不使极贫极富,帮困扶难,人格平等,司法公证,以达到高低和谐共生即可。


黑夜白话


之前在媒体,采访过挺多贫困地区的人,见识了太多生活在底层又不努力的人。怎么说呢,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价值观上的不同,他们生活在农村,大部分因病因学导致了他们生活压力非常大,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受到过教育,导致他们并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也对“劳动改变命运”的观念产生了质疑,这种是最可怕的。很多驻村干部在不断的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又缺乏长期的引导,他们不能从中尝到甜头,导致他们不信任这种价值观,这恐怕才是最要命的问题。这种价值观的塑造恐怕是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的。所以对待那种底层不努力的人,仍需努力引导,如果放弃了他们,他们会成为这个社会上不安分的因素。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