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怀揣赤子之心,1928年9月从国外回到祖国。1930年到1945年,梁林夫妇共同走过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00多处古建筑物,奠定了他们对古代建筑研究与保护的坚实基础。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又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从1933年到1937年,营造学社一行人四次来到山西。原因有三点:1、梁思成为完成自己的著作《中国建筑史》;2、他想破译父亲赠予他的“营造法式”;3、去寻找心目当中“纯正的唐代木构建筑”。

第一次到山西,1933年9月,梁思成一行人从北京出发直奔大同,对大同古建筑——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古城墙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又从大同出发前往应县,去考察梁先生魂牵梦绕的佛宫寺释迦塔。那个年代,交通非常不便,天不亮他们就骑着毛驴出发,到傍晚才看到了群山环抱中的宝塔。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梁思成在考察测绘中,不惧生命之危,亲自攀爬到几十米高的塔顶,一手抓着绳索,一手按下快门键,留下了图中塔刹的照片。他在给徽因的家书中赞叹:“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感触便是你不在此处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第二次山西之行,1934年8月,梁思成与林徽因受到美国好友费正清、费慰梅夫妇邀请,到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度假。利用这次度假的机会,他们完成了对太原文水一带古建筑的考察,包含广胜寺飞虹塔在内,共发现40多处古建筑。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第三次山西之行,1936年冬,营造学社一行去陕西考察途中,夹道山西,再次对晋汾地区的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的结果未经发表,资料毁于天津银行的水灾。

第四次山西之行,1937年6月,在全面抗战即将爆发的危急关头,刚从西安返京的梁思成与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等一起,第四次踏上山西的土地。这一次他们直奔五台山,去找寻心目中的唐代木构建筑。

1933年第一次到山西考察时,林徽因曾感叹:“现在唐代木构在国内还没有找到一个!” 日本人更是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是梁思成心中坚定一个信念,在中国的山野僻乡外,定有唐构存世。于是,1937年,他们从陕西出发,直奔五台山,在五台之外,发现了佛光寺。花费了三天时间,终于证实了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梁思成在《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中充分肯定了佛光寺在中国建筑史上的价值。它的价值,不仅因它年代久远,而且“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宝也”。然而,佛光的普照也没有阻挡战争的脚步,抗日战争爆发在即,他们立即停止了脚步,返回北平。

梁思成的个人成就,是中国建筑界的成就,也是国家的成就。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古建筑研究与城市保护规划,他更是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从美国学成归来,梁林夫妇1928年进入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教师。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同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营建系。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营建系师生设计了共和国国徽。他与林徽因亲自绘图,用他们的全部智慧,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民族艺术风格的、庄严富丽的国徽,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梁思成与林徽因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了这次会议。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1952年,梁思成担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和建筑设计组组长,他在病中提出了自己的纪念碑方案,经修改完善,成为现在的纪念碑形式。林徽因也参加了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在她生命最后时刻亲自设计了整个碑身的全套纹饰。

他们在祖国的山河以忘我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建立起一座丰碑。

同博与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文字、配音:谷昕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