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與你“宅”一起|樑思成——不愧山河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懷揣赤子之心,1928年9月從國外回到祖國。1930年到1945年,梁林夫婦共同走過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00多處古建築物,奠定了他們對古代建築研究與保護的堅實基礎。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都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又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從1933年到1937年,營造學社一行人四次來到山西。原因有三點:1、梁思成為完成自己的著作《中國建築史》;2、他想破譯父親贈予他的“營造法式”;3、去尋找心目當中“純正的唐代木構建築”。

第一次到山西,1933年9月,梁思成一行人從北京出發直奔大同,對大同古建築——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古城牆等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又從大同出發前往應縣,去考察梁先生魂牽夢繞的佛宮寺釋迦塔。那個年代,交通非常不便,天不亮他們就騎著毛驢出發,到傍晚才看到了群山環抱中的寶塔。應縣木塔始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梁思成在考察測繪中,不懼生命之危,親自攀爬到幾十米高的塔頂,一手抓著繩索,一手按下快門鍵,留下了圖中塔剎的照片。他在給徽因的家書中讚歎:“塔身之大,實在驚人。每面三開間,八面完全同樣,我的第一感觸便是你不在此處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要幾體投地的傾倒!”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第二次山西之行,1934年8月,梁思成與林徽因受到美國好友費正清、費慰梅夫婦邀請,到山西汾陽城外的峪道河消夏度假。利用這次度假的機會,他們完成了對太原文水一帶古建築的考察,包含廣勝寺飛虹塔在內,共發現40多處古建築。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第三次山西之行,1936年冬,營造學社一行去陝西考察途中,夾道山西,再次對晉汾地區的古建築進行實地考察。此次考察的結果未經發表,資料毀於天津銀行的水災。

第四次山西之行,1937年6月,在全面抗戰即將爆發的危急關頭,剛從西安返京的梁思成與林徽因、莫宗江、紀玉堂等一起,第四次踏上山西的土地。這一次他們直奔五臺山,去找尋心目中的唐代木構建築。

1933年第一次到山西考察時,林徽因曾感嘆:“現在唐代木構在國內還沒有找到一個!” 日本人更是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構建築,要看唐制木構建築,人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是梁思成心中堅定一個信念,在中國的山野僻鄉外,定有唐構存世。於是,1937年,他們從陝西出發,直奔五臺山,在五臺之外,發現了佛光寺。花費了三天時間,終於證實了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梁思成在《記五臺山佛光寺建築》中充分肯定了佛光寺在中國建築史上的價值。它的價值,不僅因它年代久遠,而且“除殿本身為唐代木構外,殿內尚有唐塑佛菩薩像數十尊,梁下有唐代題名墨跡,拱眼壁有唐代壁畫。此四者一已稱絕,而四藝集於一殿,誠我國第一寶也”。然而,佛光的普照也沒有阻擋戰爭的腳步,抗日戰爭爆發在即,他們立即停止了腳步,返回北平。

梁思成的個人成就,是中國建築界的成就,也是國家的成就。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古建築研究與城市保護規劃,他更是近代建築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從美國學成歸來,梁林夫婦1928年進入東北大學擔任建築系教師。1946年,梁思成赴美國講學,受聘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並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築師。同年,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創辦了營建系。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1950年,梁思成帶領清華大學營建系師生設計了共和國國徽。他與林徽因親自繪圖,用他們的全部智慧,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和民族藝術風格的、莊嚴富麗的國徽,在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通過,梁思成與林徽因作為特邀代表列席了這次會議。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1952年,梁思成擔任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和建築設計組組長,他在病中提出了自己的紀念碑方案,經修改完善,成為現在的紀念碑形式。林徽因也參加了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在她生命最後時刻親自設計了整個碑身的全套紋飾。

他們在祖國的山河以忘我的治學精神和人格魅力建立起一座豐碑。

同博與你“宅”一起|梁思成——不愧山河


文字、配音:谷昕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