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線下消費逐漸回暖,大部分實體店開門迎客

0、450、1000,這三個數字,分別是大年初二、上週一以及前天傍晚6時,高明中港城地下停車場進出車輛的數量。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高明各大商圈的經濟正在悄然復甦。記者上週末走訪發現,城區大部分店鋪已經開門迎客,用實際行動傳達著復工復產不負春光的積極信號。


市民陸續走出家門,進一步釋放對餐飲、購物等需求,推動線下消費逐漸回暖。

  

商場人流增多市民戴口罩逛街


“麻煩要一杯櫻花初綻抹茶拿鐵、一杯櫻花初綻瑪奇朵,還要一個豬蛋糕。”上週六下午,小田和丈夫來到中港城廣場的星巴克,購買疫情防控期間一直心心念唸的新品美味。小田說,自己早在2月底就已經復工,但這幾天才敢出來商場逛一下,“出來逛一下,支持高明覆工復產”。


高明線下消費逐漸回暖,大部分實體店開門迎客

3月28日,不少市民來到大潤發超市購物,超市內開始熱鬧起來。


記者走訪發現,中港城地下停車場僅有幾個車位空缺,據中港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當日共有超1000輛車次進出車庫,自3月中旬起,商場人流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四成,除電影院和KTV之外,商場裡的餐飲和零售店鋪已經開業。


雖然中港城入場的人數逐漸增多,但商場各個大門都安排了工作人員值守,入場秩序依然井井有條,測量體溫的環節必不可少,市民逛街也戴著口罩,對防控工作十分配合。


“感覺現在外出吃飯和購物的人,比一個月前增加了一倍以上。”在大潤發超市裡,家住楊和鎮的江童帶著兩歲的女兒來到商場購買生活用品,這是2個月來她第一次帶著寶寶外出逛街,洗衣液、衛生紙等物品把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


當天,在位於東華路的京柏城廣場,有不少提著購物袋、戴著口罩的年輕身影。據京柏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商場人流量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四成,商場內的人流量正在穩步提升。


高明線下消費逐漸回暖,大部分實體店開門迎客

3月28日,不少市民來到大潤發超市購物,超市內開始熱鬧起來。


京柏城廣場沿路的奶茶店、服裝店、理髮店、美甲店等商鋪幾乎已開門迎客。其中,與京柏城一街相隔的鄰家女孩服裝連鎖店已經營業一個多月,店門掛著一個春季特惠的促銷牌。值得一提的是,該服裝店通過網絡直播“帶貨”,開播60分鐘就聚集了3.5萬人氣,備受消費者熱捧。


食肆注重消毒堂食使用公筷


“美團訂單又來啦!”夜幕降臨,常安食街的串世紀溼辣牛肉炭燒海鮮店門口的訂單通知信息響個不停,前來取外賣的快遞小哥接連不斷。店內,也來了一桌客人正在點單。


沿著常安食街一路走過去,約摸80家大排檔,僅有一兩家大門緊閉,其他都開張了,老闆熱情地出來招攬客人,室外也陸續停了幾輛汽車。幾乎每家大排檔都有客人在用餐,但大部分餐桌不超過4人,都是三三兩兩。


“前段時間一直在做外賣,都快兩個月了,現在恢復堂食,老客戶就跑過來吃了。”串世紀溼辣牛肉炭燒海鮮店老闆說。


雖然和以往車來人往的週末相比,整個街區都比較冷清,但是堂食情況已有明顯改善。距離常安食街400米遠的灣仔漁村,記者看見,該餐廳門前的停車場已停滿了車,就餐大廳也坐了6桌客人。


灣仔漁村總經理劉俊華告訴記者,餐廳3月1日就開放堂食,每天約有200人次進店消費,恢復至疫情前的三成左右。“開放堂食後,防疫工作一點不含糊。”劉俊華介紹,食客在進店前需完成測溫、實名登記和酒精消毒幾個步驟。大廳內,餐桌間距拉大至1.5米,且每桌用完餐立即消毒,消殺10分鐘後才允許再次使用。


正在和朋友用餐的龔女士告訴記者,這是春節後第二次出門吃飯。“每天都是點外賣,憋壞了,今天週末就跟許久不見的朋友約了一起逛街吃飯”,她一邊用公筷夾菜,一邊告訴記者,在看了很多新聞報道之後,自己覺得食肆現在的疫情防控做得應該比較嚴格,人也不會太多,“所以還算放心”。

  

小吃店人氣回升凌晨仍有食客


“牛肉、生蠔、時蔬各來一份,再加兩打啤酒。”晚上9時許,沿江路的九記燒烤檔內,接二連三的吆喝聲和嗞嗞冒油的烤串又給城市帶來了熟悉的煙火氣。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九記燒烤檔的老闆這些天晚上忙起來了,“人們陸續出門了,說明這個城市正在慢慢地變回原來的樣子”。


“跟朋友很久沒見面了,今晚我專門約同學過來吃烤牛肉。”南海市民劉先生和3名朋友有說有笑,期待著久違的燒烤。


與此同時,位於荷香路的13汽車主題音樂餐吧裡,聊天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夜色下的新亨廣場,燈火通明,四周街燈全亮了。記者看到仍有消費者在美甲店和美容店內消費。“今天滿足了女朋友的心願,喝了奶茶,夾了娃娃,好好享受了一回浪漫。”情侶王先生和吳小姐站在路邊等車,這是疫情發生以來他們第4次出門逛街。


戴著口罩的環衛工人肖老伯在清掃馬路。他告訴記者:“疫情形勢最嚴峻時,整條街都是空蕩蕩的,前段時間晚上8時後就沒什麼人了,現在人逐漸多了起來。”


直到凌晨2時,九記燒烤檔的燒烤師傅還在忙碌著,周邊的幾家燒烤檔仍有三兩食客喝酒聊天。


圖/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