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在美中國留學生稱“在美國戴口罩會將我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據美國僑報網站報道,3月14日,在密歇根州上學的中國學生張宇清(音譯)終於踏上了回北京的路。他給自己這趟需要輾轉幾站、幾十個小時的飛行旅程準備了10個N95口罩,還有一瓶消毒洗手液。

據WorldCrunch援引The Initium報道,作為“北美百萬口罩支援隊”(Million Masks North America Support Team)中的一員,曾和其他志願者們一同協調北美華人線上捐贈,為湖北武漢市募集防護物資的張宇清從未想過,僅一個月後,他也會成為2019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受害者。

美國是全球首個接回在華國民的國家。那之後的1月24日,美國又發佈命令,禁止14天內曾去過中國的外國人士入境。截至2月底,全美境內只有不到100例新冠肺炎病例。而剛剛過去一個月,這個數字就驟增至6萬。

同樣是3月14日,在馬薩諸塞州留學的蔣雨欣(音譯)也趕到機場,等待乘坐飛機去往中國東南部的深圳市。3月10日,蔣雨欣所在的曼荷蓮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發佈了緊急通知,宣佈學校宿舍將被關閉,要求所有住宿學生離校。

“我完全崩潰了。”蔣雨欣說。

與此同時,相比中國學生的緊張,蔣雨欣被美國同學忽視這場災難的做法震驚到了。“他們堅信新冠病毒只是另一種流感,他們甚至向校方提出抗議,反對閉校。”

蔣雨欣的機票花費了她4500美元,她於凌晨1時15分乘飛機離開了美國。登機之前,她仔細閱讀了父母發給她的安全須知,包括穿兩層襪子,以便在經過安檢之後將外層的襪子換掉,給行李推車和護照消毒,還有要穿上一次性雨衣。

“還有別忘了正確佩戴口罩。如果你感染了,我們也會被感染!”她的父母說。

所有訂票網站顯示,3月底和4月初幾乎所有從如紐約、洛杉磯這些大城市直飛中國的航班都已被取消。其餘的航班都需要中途至少轉機一次,轉機地都是像日本和韓國這些也需要過境簽證的國家。

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回家的機票。

胡不凡(音譯)在美國中部一所知名高校就讀。她很擔心回中國會影響她在美國的學習計劃。胡不凡學習的是材料生物學,由於是敏感學科,所以她的美國簽證每年都需要續期。

如今有37萬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他們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其中45%的學生就讀的是STEM學科,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他們中還有許多人僅持有單次入境簽證,尤其是那些生物科技、計算機科學、機器人制造應用和航空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每次離開美國都要面臨再次入境時重新申請簽證的問題。

胡不凡說,如今的情況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她所學習的專業和美中關係的動盪都讓她身處拒籤和簽證審核時間延長的窘境。

南加州大學一名毛姓學生之前拿到了今年夏天去谷歌(Google)實習的機會,但如今她十分擔心實習會被取消。最好的情況就是遠程實習,但那卻會讓她失去同公司高層面對面交流以及建立社交聯絡網的機會。

從特朗普總統開始稱呼該病毒為“中國病毒”起,已在波士頓居住了6年有餘的安德魯(Andrew)就開始緊張不已。疫情暴發以來,在高峰期乘坐公共交通時他都戴著口罩。但自從3月全美開始疫情宣傳以來,安德魯不敢再戴口罩了。

“我怕戴口罩會將我置於相對感染病毒來說更危險的處境。”安德魯在提到全美不斷蔓延的恐華情緒時說道。

張宇清也有同樣的感受。因為學的是國際關係專業,所以張宇清他很熟悉美國曆史。接受採訪時,他舉了19世紀的《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和1992年洛杉磯暴動的例子。對張宇清來說,特朗普上任以來日益增長的民粹主義和中國僑民中相對較低的槍支擁有率都可能會讓中國學生成為種族主義暴力的受害者。

因為身份是外國學生,張宇清無法購買槍支。但為了保護自己,他給自己買了胡椒粉和防彈背心。(陳沉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