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寫在大地上

3月23日,在宿豫區曹集鄉雙河裡社區垃圾中轉站施工現場,挖掘機作業聲轟鳴不絕,運輸車來回奔忙,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曹集鄉雙河裡社區垃圾中轉站建設中

雙河裡社區垃圾中轉站從立項到開工,緣由一封社情民意信。近年來,該社區在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後,對土地進行流轉,大面積種植石榴、金銀花等經濟作物,村民的收入連年增加,村民脫貧信心十足。然而,在全面脫貧奔小康的路上,群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小康,我們不僅要口袋富,還要環境美。每家每戶門前擺放的垃圾桶,與集中居住小區的優美環境格格不入,有時候垃圾得不到及時清運,味道特別大,一到夏天更是臭氣燻人。我們急需一個垃圾中轉站!”去年12月底,一封社情民意信交到了雙河裡社區為民協商聯繫點工作人員的手中。

“沒過幾天,社區就給我們回覆:決定上會討論。社區專門召開了為民協商議事會,經過熱烈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建一個垃圾中轉站。社區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專報上報給了鄉為民協商議事室和鄉黨委政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個投資百萬元的垃圾中轉站開工了。”曹集鄉鄉賢代表李耀龍說。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振友社區為民服務聯繫點委員們議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年,全面小康不僅要提高群眾的收入水平,還要從醫療、教育、環境整治、文化建設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扶持。如何準確地把社情民意“打撈”上岸?

從去年10月份起,宿豫區政協通過在新莊鎮先行試點,探索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創新實施為民協商“365”工作法,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效能。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對標脫貧驗收標準找短板,搭建三級平臺,區級設立為民協商辦公室,鄉鎮(街道)、園區設立為民協商議事室,村居(社區)設立為民協商聯繫點,著力構建覆蓋區鄉村三級為民協商網絡體系,議事室每年召開為民協商議事活動不少於5次,其中民生類活動不少於3次,聯繫點每季度開展一次為民協商活動。按照收集社情民意、確定協商議題、開展協商議政、轉化協商成果、跟蹤監督問效、實施民主評議六個步驟組織協商活動。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新莊鎮振友社區工作人員在整理社情民意檔案

“以前剛搬進集中居住區的時候,大家有很多陋習沒改變,私搭亂建,嚴重影響了居住小區環境面貌。現在我們按照社區統一標準規劃搭建陽光房,既實用又美觀!”53歲的新莊鎮振友社區居民茆順渠說,“多虧了社區為民協商聯繫點的同志,挨家挨戶地走訪宣傳做工作,徵詢我們的意見建議,最終找到了合理的解決辦法。”

百姓小事連著大民生。為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宿豫區全區14個為民協商議事室、119個為民協商聯繫點設立以來,共協商解決各類民生實事600餘件,他們真誠傾聽老百姓的心聲,廣集民智找準脫貧辦法,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把民意寫在大地上!(錢進 王菁 董鵬)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