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3月23日,在宿豫区曹集乡双河里社区垃圾中转站施工现场,挖掘机作业声轰鸣不绝,运输车来回奔忙,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曹集乡双河里社区垃圾中转站建设中

双河里社区垃圾中转站从立项到开工,缘由一封社情民意信。近年来,该社区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后,对土地进行流转,大面积种植石榴、金银花等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连年增加,村民脱贫信心十足。然而,在全面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群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小康,我们不仅要口袋富,还要环境美。每家每户门前摆放的垃圾桶,与集中居住小区的优美环境格格不入,有时候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味道特别大,一到夏天更是臭气熏人。我们急需一个垃圾中转站!”去年12月底,一封社情民意信交到了双河里社区为民协商联系点工作人员的手中。

“没过几天,社区就给我们回复:决定上会讨论。社区专门召开了为民协商议事会,经过热烈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建一个垃圾中转站。社区形成社情民意信息专报上报给了乡为民协商议事室和乡党委政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个投资百万元的垃圾中转站开工了。”曹集乡乡贤代表李耀龙说。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振友社区为民服务联系点委员们议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年,全面小康不仅要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还要从医疗、教育、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扶持。如何准确地把社情民意“打捞”上岸?

从去年10月份起,宿豫区政协通过在新庄镇先行试点,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创新实施为民协商“365”工作法,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标脱贫验收标准找短板,搭建三级平台,区级设立为民协商办公室,乡镇(街道)、园区设立为民协商议事室,村居(社区)设立为民协商联系点,着力构建覆盖区乡村三级为民协商网络体系,议事室每年召开为民协商议事活动不少于5次,其中民生类活动不少于3次,联系点每季度开展一次为民协商活动。按照收集社情民意、确定协商议题、开展协商议政、转化协商成果、跟踪监督问效、实施民主评议六个步骤组织协商活动。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新庄镇振友社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社情民意档案

“以前刚搬进集中居住区的时候,大家有很多陋习没改变,私搭乱建,严重影响了居住小区环境面貌。现在我们按照社区统一标准规划搭建阳光房,既实用又美观!”53岁的新庄镇振友社区居民茆顺渠说,“多亏了社区为民协商联系点的同志,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做工作,征询我们的意见建议,最终找到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百姓小事连着大民生。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宿豫区全区14个为民协商议事室、119个为民协商联系点设立以来,共协商解决各类民生实事600余件,他们真诚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广集民智找准脱贫办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民意写在大地上!(钱进 王菁 董鹏)

脱贫奔小康,宿豫把民意写在大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