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貧困 奔小康——看魯甸脫貧攻堅的這幾年

戰貧困 奔小康——看魯甸脫貧攻堅的這幾年

戰貧困 奔小康——看魯甸脫貧攻堅的這幾年

魯甸位於雲貴川三省結合部,是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轄10鎮2鄉97個村(社區)、1764個村(居)民小組,國土面積1484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回、彝、苗、布依等14個民族47.5萬人。2014年,魯甸發生6.5級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魯甸地震恢復重建工作,2015年1月19日到魯甸災區調研時強調:災後恢復重建要和扶貧開發一起抓,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掉隊。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五年來,魯甸各級幹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感恩奮進、克難攻堅,規劃總投資76.3億元的四大類489個恢復重建項目全面完成,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恢復並超過災前水平。李克強總理2017年1月23日考察魯甸時,給予了“昭通發展生機盎然、恢復重建成績斐然”的高度肯定。與此同時,全縣上下深入貫徹市委“133”工作思路,精準發力、精準施策,整合各種要素向貧困地區聚焦,舉全縣之力決戰脫貧攻堅。全縣有貧困村96個(深度貧困村4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250戶124561人,貧困發生率31.94%。累計減貧31323戶121696人,9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縣貧困人口降至927戶286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6%,已達到縣摘帽標準。

措施·做法

全縣上下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嚴格的政治要求、最強烈的政治擔當和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動上聚力,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精準解決好扶持誰、如何扶、如何退等關鍵問題,高位推動脫貧攻堅。

構建“三大體系”,確保脫貧攻堅高位推動

構建堅強有力的指揮體系,確保工作落實有序。縣委、縣政府堅決扛起政治責任,認真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2019年,先後召開12次縣委常委會、15次縣政府常務會、14次扶貧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年初召開了3000多名幹部參加的誓師大會,號召全縣幹部群眾鼓足幹勁,萬眾一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五級調度制度,實行按月調度,健全縣、鄉、村三級作戰指揮部,構建了目標明確、職責清晰、標準統一、步調一致、高位推動的組織指揮體系。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決戰脫貧攻堅誓師大會 周振興攝)

構建人人有責的責任體系,確保責任落實有力。全面壓緊壓實各級領導幹部責任,任命12名縣級領導擔任12個鄉鎮黨委第一書記,將40名縣級領導一對一掛鉤到40個深度貧困村、將53名科級領導掛鉤到56個非深度貧困村,全面督促、指導、推進96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所有縣鄉村幹部全部遞交《脫貧攻堅承諾書》,立下最嚴的軍令狀;明確細化了各級幹部、駐村扶貧工作隊、掛鉤幫扶幹部職能職責,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人人抓扶貧的工作格局。參與掛鉤幫扶的中央、省、市、縣108家單位,13名市級領導、127名縣級領導、3843名幫扶幹部每月進村入戶幫扶,縣直各掛鉤部門80%以上的幹部職工下沉一線,形成了攻堅決戰的強大合力。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各村社區召開“三講三評”院壩會 張順佳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脫貧攻堅形成的統一指揮、高效協調、精準落實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作用充分發揮。基層幹部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駐村工作隊拉起來就是防“疫”隊、戰“疫”隊。全縣黨員幹部全面落實網格化聯防聯控措施,實現了宣傳發動零盲區、聯防聯控零漏網、隔離措施零失控、輸入病例零發生。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山那邊的守關人 龍樹鎮供圖)

構建強勁有力的保障體系,確保政策落實有效。強化政策保障。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先後制定了《舉全縣之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魯甸縣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方案》《脫貧攻堅10個全覆蓋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涵蓋如何識別、如何幫扶、如何退出等各項重點工作,構建了科學完善的政策體系。強化人力保障。調整充實了縣扶貧辦領導班子,為12個鄉鎮配備專職扶貧幹部65人,不斷充實專業扶貧工作力量。堅持盡銳出戰,“硬抽人、抽硬人”,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96支、隊員399名。牢固樹立從脫貧攻堅一線選拔任用幹部的鮮明導向,2016年以來,從鄉鎮脫貧攻堅一線提拔幹部佔提拔總數80%以上。強化經費保障。按每個貧困村不低於5萬元的標準,把脫貧攻堅專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縣級領導相關工作經費全部劃撥到鄉鎮,用於掛鉤村脫貧攻堅工作。建立完善村幹部脫貧攻堅績效獎勵機制,提高駐村工作隊生活補貼標準。強化紀律保障。組建脫貧攻堅專項紀律檢查組,採取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定路線,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加強督查問效。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扶貧領域作風和腐敗問題,2014年以來,共查處扶貧領域問題64個,處理193人,其中給子黨紀政務處分61人,問責37人,通報典型案例16批77人。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把握“一個關鍵”,確保貧困對象精準鎖定

突出精準識別這一關鍵,扣緊脫貧攻堅“第一粒釦子”。2015年至2019年先後開展三次建檔立卡“回頭看”,按照省、市部署,抽派縣、鄉幹部,聯同省、市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組建由2659名幹部組成的摸底調查工作隊,不留死角、不漏一戶開展“拉網式”和“地毯式”排查,通過“五查工作流程”“六步工作程序”,徹底摸清了貧困底數。全面加強政策宣傳和釋疑解惑,有效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贏得了群眾認同。建立動態管理常態化機制,按照“三評四定”程序,堅持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應退盡退,確保了對象精準。2015年來,累計新識別納入貧困對象2329戶9645人,返貧430戶1687人,剔除識別不精準對象2505戶8424人,最大限度防止了漏評錯退。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農業人口精準識別摸底調查動員暨培訓會議)

抓實“八大重點”,確保脫貧舉措高效落實

建立村級施工圖、鄉級路線圖、縣級項目庫,對標對錶、掛圖作戰。2014年以來,在恢復重建基礎上,全縣共投入扶貧資金65.9億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59億元;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9.88億元;東西部協作財政資金1.25億元;易地扶貧搬遷資金32.4億元;縣級扶貧資金11.68億元;社會捐贈資金3.1億元),實施了一大批民生項目,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溼地公園全景 邱家德攝)

抓實戶戶安居強保障。圍繞“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目標,圓滿完成48606戶民房恢復重建、3809戶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解決了5.2萬餘戶群眾住房安居問題。按照“不漏一房、不落一人,應納盡納、應改盡改”的原則,紮實推進“4類”“非4類”農村危房改造,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實施農村不安全住房改造23218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70戶),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全面達標。同時,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以房找人、以戶找房”以及農村危房“清零”要求,全面排查拆除農村存量危房。全縣累計拆除農村危房25451戶、38177間,面積992460平米。2018年以前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複綠任務全部完成。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恢復重建後的龍頭鎮集鎮全景 柴俊峰攝)

抓實易地搬遷挪窮窩。對“六類地區”貧困群眾,全面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847戶19847人,其中:建設集中安置點13個,安置2315戶8963人,已全部搬遷入住;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將魯甸縣卯家灣確定為易地扶貧搬遷跨縣安置區,承接魯甸、巧家、永善、鹽津、彝良五縣搬遷人口3.56萬人。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挑戰,各級幹部迎難而上,實行“每天一巡查、每週一例會、每旬一約談、每月一調度”,著力解決徵地拆遷、施工組織、後勤保障等突出問題, 20天完成了3000畝土地徵遷工作,445座墳墓搬遷,1.2萬平米房屋拆遷。縣級領導堅持每天到現場調度指揮,每晚召開現場會逐項研判解決存在問題,做到問題不過夜,有效確保了安置區項目高效推進。目前,7570套建檔立卡群眾安置房已全部完成搬遷,學校、醫院等公共配套設施即將全面完工並交付使用。同時,成立卯家灣安置區臨時黨工委(管委會),組建“一辦五組五站”工作機構,制定“全方位統籌、高效率工作、精細化管理、保姆式服務”工作理念,實行領導掛社區、黨員聯萬家、部門包樓棟、幹部幫群眾的“掛聯包幫”機制,耐心細緻服務搬遷群眾。成立6個社區黨組織,將安置區劃分為36個網格、76棟樓棟,組織黨工委和社區幹部、物業管理300餘人,形成了“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事不出格、化解在格”的網格化服務模式。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落日餘暉中的卯家灣全景 馬永清攝)

抓實產業發展增後勁。聚焦群眾穩定增收,圍繞戶均有1項增收產業的目標,投入產業扶貧資金5.03億元,大力扶持發展花椒、馬鈴薯、蘋果等優勢產業。

一是大力發展易遷配套產業。紮實推進卯家灣片區“兩園、兩基地”配套產業建設,著力強化安置區產業就業支撐。建成10萬平米扶貧車間標準化廠房,引進箱包、皮具、藤編、電子加工等11戶企業入駐;粵旺食用菌產業園建成食用菌大棚1000個,恆大集團援建蔬菜大棚建成1000個,有效促進了搬遷群眾增收致富。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卯家灣鑫喜縫紉車間 郭家龍攝)

二是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魯甸災區時,給予了魯甸花椒“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的充分肯定,我們堅持做“精”做“強”,高標準推進花椒產業提質增效,“魯甸青花椒”在央視“廣告精準扶貧”欄目推出,社會反響強烈,花椒產品走俏市場。截止2019年,花椒種植面積達32萬畝,實現總產值9億元,僅龍頭山鎮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花椒大戶就達1100餘戶。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龍頭山花椒基地 周振興攝)

三是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成功承辦了2018年中國馬鈴薯大會魯甸現場點,高標準建設了馬鈴薯原原種組培中心、種薯基地,打造了省級龍頭企業理世集團,馬鈴薯產業實現了集原種組培、良種覆蓋、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種植面積達22.5萬畝,產量達33萬噸,產值達3.52億元,實現畝均增收1700元。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水磨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 丁世新攝)

四是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引進海升集團,建設高標準蘋果產業園1萬畝,蘋果種植面積達10萬畝,2019年蘋果實現總產值2.68億元,帶動近2.2萬戶群眾增收致富,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海升高標準蘋果基地 周振興攝)

五是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08個,總收入達2.98億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557元,脫貧16356戶。2014年以來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貼息貸款4.7億元、貼息資金2203.02萬元,用於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全縣97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益均達到2萬元以上。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桃源鄉集體經濟大閘蟹養殖 周振興攝)

抓實就業扶貧促增收。一是強化勞動力轉移就業。從提高組織化程度入手,狠抓就業扶貧工作。建立“42531”機制(即:建立縣鄉村組四級信息平臺,組建縣鄉兩級外出務工服務中心,落實“免交通費、免體檢費、免防護費,補貼生活費、通訊費”五項補助政策,成立縣鄉村三級勞務輸出協會,提供一份“一人投保全家受益”安心保單),為農村勞務輸出搭建堅實平臺。截止目前,全縣有勞動力246145人,就業176124人,就業率71.55%(其中卡戶勞動力69173人,就業61529人,就業率88.95%)。疫情期間,全縣組織市外轉移就業43批次,開通專車258輛,累計轉移輸出52224人(卡戶13216人),預計可實現市外務工收入25億元。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魯甸轉移輸出勞動者協會揭牌儀式 羅選恩攝)

二是強化扶貧車間建設。以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產業配套為載體,推動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務工。目前,全縣已建成扶貧車間22個,吸納2150人就業(貧困勞動力1085人),月平均工資達到1500元以上。已建成的10萬平米標準化廠房,預計可提供就業崗位6100個。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扶貧車間 馬江濤攝)

三是強化公益公服崗位開發。結合鄉村發展需要,積極開發衛生保潔、公路管護、河道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5402個,確保有一定勞動能力又不能外出務工的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就業;開發生態護林員崗位1880個,全部安排建檔立卡勞動力擔任,帶動了1880戶8198人穩定脫貧。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廣大群眾參與綠化、保潔)

抓實民生保障除窮根。一是強化義務教育保障。舉全縣之力發展好教育事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4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0.35億元,完成116所中小學和幼兒園重建、新建、改擴建工程,2017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認定。嚴格落實貧困學生資助政策,累計投入資金5.7億元補助建檔立卡戶學生39.47萬人次,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卡戶子女“零輟學”。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二是強化基本醫療保障。加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縣級公立醫院、12個鄉鎮衛生院、97個村衛生室“三個一”建設全部達標;全面落實“三個一批”救治政策,實施大病救治3665人、救治率100%,慢病簽約服務6170人、救治率100%,重病兜底保障救治3900人、救治率100%;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91個768人,紮實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服務。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參保率達100%,嚴格執行先診療、後付費制度,有效杜絕了患病貧困群眾小病拖大病、大病致返貧的問題。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三是強化民政兜底保障。全面落實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實現了無力可扶、無業可扶的特殊困難群體應兜盡兜、應保盡保。截止2019年底,全縣納入低保貧困戶17353戶23947人,納入兜底保障525戶924人,納入特困供養847戶868人,2019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助”12027人663.8萬元。

四是強化社會扶貧。積極協調爭取中央、省、市各級掛鉤幫扶部門幫助支持,努力構建多方參與的大扶貧工作格局。2019年,108家掛鉤幫扶單位共計投入資金1141.74萬元,幫助引進各類資金2228.65萬元,有效幫助掛鉤村及貧困戶解決了一系列困難問題。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抓實基礎改善破瓶頸。大力實施道路交通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7.34億元,新建、改擴建國省幹道137.17公里、縣鄉村公路1914.27公里,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實施縣鄉村道路安防工程412.45公里,完成投資2856萬元;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客運班線,通班率為100%,通郵率100%,貧困地區交通運輸條件不斷改善。投入資金6.2億元,實施“五小水利”、人畜飲水、水利基礎設施等工程9268件,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分別達到85.09%、86.12%,解決了120912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飲水保障全面達標;紮實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全縣所有貧困村全部通10千伏以上動力電;行政村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100%,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達到出列標準。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雲間公路 周振興攝)

抓實東西協作奔小康。2016年以來,東莞市、魯甸縣認真貫徹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部署要求,堅持“魯甸所需,東莞所能”的原則,精誠攜手、同心協力決戰脫貧攻堅。

一是抓組織領導,促進溝通交流。深入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由東莞市莞城、萬江、高埗、中堂4個鎮街掛鉤幫扶魯甸,全面構建“鎮縣、鎮鎮、村村、企村、學校、醫院”六級結對聯動的攜手奔小康體系。

二是抓人才交流,促進能力提升。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大力拓展教育、衛生等各領域專業人才交流培訓,為魯甸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專業人才隊伍。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龍樹鎮澤布新村)

三是抓資金管理,促進效益發揮。結對幫扶以來,東莞市及莞城、萬江、中堂、高埗4鎮街真心真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幹,共投入幫扶資金1.7億元(其中,財政資金1.25億元、社會幫扶資金4489.69萬元),建設了龍樹鎮照壁村扶貧協作示範點、照壁小學、卯家灣東莞小學、萬畝高標準蘋果核心示範園、卯家灣粵旺食用菌產業園、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等一大批示範項目,樹立了協作幫扶的典範。

四是抓產業合作,促進群眾增收。按照《昭通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招商引資辦法》,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導到魯甸開展扶貧企業5個,援建扶貧車間6個。大力開展消費扶貧,2019年我縣核桃、花椒、蘋果等優質農特產品銷往東部省市達8096.14萬餘元。2018年,胡春華副總理到魯甸視察時對兩地東西協作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抓實群眾工作穩基礎。圍繞提升群眾內生動力,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自力更生、拔除窮根。深入開展精神脫貧宣傳,充分發動扶貧幹部按照“室外、室內、個人”三個整潔標準,帶領農戶開展大掃除、大清除,廣泛開展操家理屋行動。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樹脫貧先進典型,引導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提升鞏固城鄉基礎設施及環境衛生,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建成垃圾填埋場3座,垃圾熱解廠7個、垃圾池2620個,完成農村無害化戶廁建設6285座,改造農戶院壩4.7萬戶217萬平方米,建成愛心超市90個,群眾參與意識不斷提升,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通省級技術評估 龍江攝)

鎖定“一個標準”,確保貧困退出精準有效

堅持以“零錯退”為工作目標,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嚴把脫貧退出質量關,確保貧困退出經得起檢驗。特別是2019年6月以來,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571”脫貧出列標準,開展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清、就業清、產業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專項行動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對象清、住房清、項目清、措施清、就業清、產業清、義務教育清、飲水達標清、政策清”“九清”專項行動,建立了戶脫貧、村出列問題清單,紮實整改、補齊短板,確保“群眾戶戶達標、幹部人人過關”。2019年實現減貧6481戶27300人,貧困發生率降到0.76%,96個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區域性貧困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通過自查,全縣脫貧人口錯退率、漏評率均為“0”,家庭人均純收入全部超過年度脫貧標準,群眾認可度達93%,已達到整縣脫貧摘帽標準。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成效·成果

脫貧成效得到新鞏固。全縣96個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貧困人口從32250戶124561人下降到927戶2865人,累計減貧31323戶121696人,貧困發生率從31.94%下降到了0.76%,貧困現狀全面改觀,貧困人口不斷減少,縣摘帽標準已全部達標。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縣域經濟取得新發展。2014年至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從44.4億元增長至76億元,年均增速8.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9035元、6521元增長至28481元、10633元,年均增速8.4 %、1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2.07億元增長至4.79億元,年均增速18.3%。六年來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累計達262.68億元。隨著卯家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入住,縣城建成區面積從5平方公里提升到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現有的5萬人增加到10萬人以上,實現了兩個翻一番,城市化率達39.2%,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朱提之源 千年銀都 郭家龍攝)

產業扶貧取得新成效。通過現代物流園、高原特色綠色食品加工園、萬畝蘋果、萬畝蔬菜“兩園、兩基地”建設,以及蘋果、花椒、馬鈴薯等產業發展,產業發展效益不斷凸顯,促進群眾增收的作用不斷增強,為穩定脫貧提供了堅實保障。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民生保障翻開新篇章。道路交通、飲水灌溉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電力、通訊、廣電網絡實現全覆蓋,村社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有效提升,農村住房安居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社會救助、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各項扶貧政策得到全面落實,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保障。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梭山鎮盤山公路 周振興攝)

幹群關係得到新融合。3983名幫扶幹部把掛鉤幫扶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實踐載體,舍小家顧大家,“結窮親、幫窮戚”“真扶貧、扶真貧”,不辭辛勞,“5+2”“白+黑”持續奮戰在脫貧一線,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換來貧困群眾的情感認同和生活幸福。很多幹部和群眾都深切感受到,近幾年是魯甸歷史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雲南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決戰脫貧攻堅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攻克最後貧困堡壘的衝鋒號,發出了向貧困發起總攻的動員令。魯甸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繼續落實落細幫扶工作,紮實推進百日總攻行動,抓實易地搬遷後續管理服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就業扶貧等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堅決奪取戰“疫”和戰“貧”兩場硬仗的全面勝利。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战贫困 奔小康——看鲁甸脱贫攻坚的这几年

來源丨微魯甸綜合

編審丨陳科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