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斷窮根 厚家底 奔小康

抗疫不鬆勁,扶貧不停步。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年。淮陰區劉老莊鎮在圓滿完成2019年省、市、區既定的各項脫貧目標基礎上,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推進農民集中居住,落實創業富民政策,加大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力度,鞏固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脫貧成果。

搬新家,斷窮根

走進雙莊小區,一幢幢5層樓房拔地而起,錯落有致的新房、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紅白相間的圍牆,處處展現著雙莊村搬遷扶貧項目帶來的可喜變化。如今,雙莊村的400多位農戶已經搬到新房裡開始了新生活。“搬了新家,住了新房,小孩子就在門口上學,平時跟幾個老朋友到街上玩一玩,真是太方便了。”村民徐洪桂深有感觸。

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斷窮根 厚家底 奔小康


搬遷後,村裡將宅基地、承包地進行有效整合,發展起綠色產業,並與搬遷群眾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搬遷後群眾利益不受損失。“土地全部流轉出去,水稻田是每年860元一畝,旱地是750元一畝,每年的租金都按時按點打到農民的賬戶上,也不要煩神。”徐洪桂告訴記者。

搬出來、住下來、富起來,劉老莊鎮通過勞務輸出、自主創業、產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解決搬遷農戶的就業問題。劉老莊鎮古寨村整村搬遷後,村民們搬到安置小區居住,土地全部集中流轉,將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並在鎮上的企業實現就業。“街道上有小型的企業,比如服裝廠、電子廠、鞋廠,當地的老百姓都能在家門口就業、打零工。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一萬七千元。”古寨村黨總支書記朱從尚說。

該鎮還對殘疾人戶、低保戶、五保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四類人員”進行排查,出臺梯次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的方案。目前,排查出的12戶最困難人群已入住九房社區的公益性住房,這些困難村民將享受到和其他村民一樣的社區服務。在未來兩年,劉老莊鎮還將為鎮裡的困難戶再建設48套安置性住房。

興產業,厚家底

走進江浙家庭農場的西瓜苗溫室大棚,戴著口罩的工人散佈在苗床間,熟練地掐芽、整苗,繁忙而有序。江浙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朱忠兵是當地有名的西瓜種植戶。今年老朱的農場種植了260畝西瓜,將近800個大棚。“我們流轉了260畝土地,除了給村民流轉費用以外,我們平均用工一天平均要40個人,也給周邊的農民、貧困戶帶來工資收入,一個月能有2000左右。下一步我們還會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我們流轉土地引進企業帶動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家底越來越豐厚。”古寨村黨總支書記朱從尚說,2019年全村5000多畝土地全部流轉,發展西瓜、瓜蔞等特色產業,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又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


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斷窮根 厚家底 奔小康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為讓各村委的“家底”厚實起來,劉老莊鎮出實招,盤活村集體資源,“量體裁衣”振興產業,破解農村經濟發展難題。以九房村為例,該村集體領辦的土地耕作服務社流轉土地1203畝,2018年實現盈利48萬元,按照淮農金4:4:2的分配原則,僅此一項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19.2萬元。

全鎮現有耕地7.8萬畝,已流轉5.28萬畝,流轉率達67.7%。有17個村集體領辦的土地耕作服務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競相迸發。通過抱團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走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延伸產業鏈,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促就業,奔小康

淮安市順通包裝有限公司位於劉老莊鎮工業園區,廠房內一條條流水線正在運行,工人們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忙碌著。2018年,該企業在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建立了標準化的手提袋加工廠,並於當年投入運行。

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斷窮根 厚家底 奔小康


“我們廠裡的工人60%以上都是低收入戶,受疫情影響,現在在這邊打工的低收入戶不到10個人。疫情結束後,我們會擴大生產規模,再招新工人。”淮安市順通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鄭芹說。

該企業每年給古西村集體經濟帶來18萬元的收益。同時,對村裡的貧困戶實行優先入廠打工、集體經濟優先幫扶等政策,解決了當地村民就業難題。李巧寧曾是建檔立卡低收入戶,這些年靠著黨的脫貧好政策已經脫了貧。如今,李巧寧又在村裡的扶貧企業就了業,成了一名“產業工人”,這讓她感到很滿足。“老人小孩都能照顧到,對於我們留守的婦女來說,這份工作挺好的。一個月正常的話2000多塊錢,這份收入給我們家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同時,劉老莊鎮積極引導鎮內所有工業企業與各村結成幫扶對子,動員各企業積極提供就業崗位,打造家門口“半小時”工作圈。“我們這個廠帶小孩、上班都方便,一個月苦兩三千塊錢。正常的話,加班還有加班費,還是不錯的。”單素霞在鎮上的企業打工,對她來說,這份家門口的工作極大地改善了家裡的經濟條件。

此外,劉老莊鎮還設立公益性崗位31個,技能培訓數百人,搭建就業平臺,協調小額貸款約500萬元,幫助異地搬遷戶、留守婦女和富餘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創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張儒家 王榮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