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领会 用力践行

作者:沈向兴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2015年1月、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云南各族群众中间。时隔五年的再次考察,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特别牵挂;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人民幸福生活的深情关怀;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殷切嘱托;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的人民情怀。

用心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要用心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要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就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深刻认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突出特点以及应该担负起的使命,更好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就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不断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坚定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就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就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用力践行交出一份满意的“社科答卷”

作为社科工作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纲”和“魂”,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扎实履职尽责,发挥社科人的优势,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研究和阐释,为服务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社科答卷”。

加强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新发展理念是和新时代相匹配的理念,运用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认识新发展理念,研究新发展理念,认识新发展理念的“新”,研究新发展理念的“新”。如何区别摒弃不够“新”的发展理念,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如何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如何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这些都是研究新发展理念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指导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方法上来,要研究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认清当前开展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焦点,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研究的全过程,自觉补短板、强弱项,发挥优势学科作用,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主动求变。

加强对省情的研究。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三个定位”,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云南省情的集中体现。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云南省情做了提炼和升华,点明云南的几个突出特点,希望云南要努力在“三个定位”上取得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几个特点是对“三个定位”的补充,也是我们重新认识、研究省情的重点内容。我们应引起重视,抓住重点,迅速开展研究,不仅要在“三个定位”的研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更要全面研究这几个突出特点,进一步阐释好它的本质和内涵。

加强对云南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实现云南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要尽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仅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也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不仅要抓好农业生产,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发展,也要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不仅要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还要更大程度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下,怎么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等,这些问题都是研究云南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课题,也是亟须引起重视的研究内容。

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与边疆治理、民族地区治理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云南作为边疆民族省份,不仅要坚定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还要担负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责任。立足省情,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研究,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就要深入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要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的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维护边疆稳固。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积极推进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特别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好、宣讲好、阐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