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遷戶過上“上樓回家 下樓就業”好日子

移民搬遷戶過上“上樓回家 下樓就業”好日子

李金煥搬進設施一應俱全的新家。 記者周密/攝

移民搬迁户过上“上楼回家 下楼就业”好日子

鳥瞰倘甸鎮中慶社區搬遷小區。

從東川區舍塊鄉搬遷過來快3年了,王金蘭已經完全適應了現在的生活——住進小區房,走路15分鐘可以到廠上班。尋甸縣倘甸鎮氣候適宜,再也不用擔心因為大雪影響工作和生活。從2016年開始,有426戶像王金蘭一樣的搬遷戶從東川區舍塊鄉、祿勸縣雪山鄉陸續搬遷到倘甸鎮中慶社區的三個小區,過上了“上樓回家,下樓就業”的好日子。

“多虧搬出來,我家脫了貧”

2016年底,李金煥家從東川區舍塊鄉搬到了倘甸鎮子山苑小區。簡單裝修後,一家人搬進了新家。現在的家裡,家電傢俱一應俱全,李金煥說,這是搬下來3年多的時間裡,孩子們一點點添置的。現在兒子兒媳都外出務工,李金煥帶著小孫女在家,“有低保,有分紅,加上娃娃們在外打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搬下來之後,還有一件讓一家人很高興的事,那就是90多歲的婆婆身體比之前好多了。“以前我們家就在雪山上,太冷了,婆婆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搬到倘甸,這裡天氣好,現在老人家還能到樓下散散步。”李金煥說。

針對移民搬遷群眾是從祿勸縣雪山鄉、東川區舍塊鄉搬遷過來的實際情況,倘甸鎮以家人的責任感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幫助他們解決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倘甸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我們專門成立的移民搬遷專班工作組、掛鉤幫扶工作人員多次到搬遷群眾家中瞭解情況,分析研判他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精準施策。首先就是因人施保、整戶施保,讓移民搬遷群眾享受城鎮低保,讓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倘甸鎮相關負責人說。此外,2018年,倘甸鎮及時抓住毅寬種養殖合作社、大成烤煙合作社、馬街復混肥廠發展優勢,把產業扶持資金298.2萬元量化到426戶,以戶均7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到3家扶貧專業合作社,通過入股分紅和提供就業發放工資的形式反哺入股群眾。截至目前已兌付2018年、2019年兩年股金59.64萬元資金到群眾手中。

李金煥家裡的客廳裡掛著一幅十字繡,是她花100多塊錢買的材料,又花了2個多月的時間一針一線繡的。這樣費錢費時間的事情在過去她是肯定不會做的。搬家後,她高興地說:“新家要有新樣子,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了,肯定要乾淨整齊、漂漂亮亮。”

“家就在樓上,下樓就能上班”

邵明鳳的工作是小區保潔,她負責打掃小區道路,有時候也幫著除草、澆水,每個月有1000元的工資。因為家就在樓上,下樓就能上班,對於60歲的邵明鳳來說,這是一份很滿意的工作。

“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倘甸鎮通過設置物管、保潔、保安等多種公益性崗位55個,讓搬遷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如此,中慶社區通過梳理安置點的就近產業園區、工業園區內的就業崗位,通過“招聘入小區,送崗入戶”方式為搬遷群眾推送就業信息。採用勞務輸出、自主創業、合作社、互助社等多樣化的就業產業措施,為500多名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從居住環境到工作環境,搬遷點群眾的生活都在發生巨大變化。搬遷戶搬遷入住的三個小區,配套建設有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衛生室、文化活動廣場、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幼兒園。搬遷群眾子女可以就近選擇入學,同時還能正常享受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實現“學無憂”。王金蘭對此感觸頗深:“家裡的孩子上學不用接送,自己就能去上學,我在廠裡上班也很安心。”(昆明日報 記者楊陽 通訊員趙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