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國債的本質是什麼?會帶來哪些影響?

【摘要:關於特別國債的發行,有幾個重要問題沒公佈,目前既沒有明確發行數量,也沒有說面向誰發行?會帶來哪些影響?】

3月27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其中,提到的發行特別國債,是繼1998年、2007年之後我國第三次發行。

按照決策流程,發行特別國債需要人大常委會審議,即按照正常時間安排,需要到4月下旬這些信息才能進一步明晰。

第一,特別國債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由於特別國債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國家特定戰略,特別國債本身不記入赤字,所以並不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特別國債的具體操作模式通常是是財政部在一級市場向商業銀行發行,由央行則啟動現券買斷工具回購特別國債並釋放等額資金,因此特別國債的本質是央行向財政部提供的融資,用於支持財政政策調控的落實。

第二,此次特別國債可能的用途?

這次是新冠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有可能陷入衰退的背景下提出使用的,而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又再次強調,加大逆週期調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那目前經濟承壓、財政支出加大,所以發行特別國債可以平衡短期內政府財政波動,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同時可以通過像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提供政策補貼予以支持,也可以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勢來增加需求,以及向重點重大民生工程來提供項目貼息等等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逐步恢復經濟運用。

第三,推出特別國債對市場影響?

關於特別國債的發行,有幾個重要問題沒公佈,目前既沒有明確發行數量,也沒有說面向誰發行?

有文章說預計要發1萬億的特別國債,這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因為特別國債不計入赤字,所以對應有專門的用途,這個我覺得可行,尤其已經多次強調加強逆週期調節、明確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是得來點更實際的落地支持政策,不能最後雷聲大雨點小,耽誤了調控的最佳時間點。

但問題是誰來認購這些特別國債?如果最終由商業銀行來認購,通過現有資金去購買規模如此龐大的債券,勢必會導致銀行流動性緊缺,好不容易多次滴灌“降息”釋放的流動性,又要面臨“錢慌”的可能性!那是不是進一步“降準降息”的預期會加大?

要知道從去年就出政策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為商業銀行補足資本金,到3月25號央行推出的50億CBS(央行票據互換),目的也是為了提高銀行永續債的流動性,支持加快銀行發行永續債的節奏,補充資本金!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看似流動性充裕,但比起未來或者接下來要出的政策來說,錢可能不夠用!

那如果通過央行來為商業銀行注入流動性,來購買如此大幅度的特別國債,那大幅降準的可能性將非常大!結合3月27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快速有效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的指導意見,預計下輪降準降息將很快到來了!

關於降息對個人、家庭和股市的影響,請參照之前發的文章

一文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