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词初读不知其真意,读懂已是社会人?

糊涂畘悳


1、渭城曲——唐朝: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也叫《送元二使安西》,初读这首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我相信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年纪,没有几个人能体会到后两句的悲凉与不舍。

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大学毕业时,各奔西东,望着空荡荡的宿舍和操场,以前喧闹的走廊突然有了回音,突然间就想起了这句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许这一别,就是一生。

2、金缕曲——清朝:顾贞观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初读这句诗还是在一部网络小说中,当时被小说中的情节吸引,这句诗一扫而过,没有任何感觉。

当毕业之后开始工作,一个人在异乡闯荡,一个人租房,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跑步,一个人生活。有一个晚上在公司值班时,蓦然就想起了这句诗:我亦飘零久!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行走在这世间,就好像水上的浮萍,随遇而安吧。

3、唐多令——宋朝:刘过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初读这首词,是上学时搜集描写“物是人非”的古诗词,偶然间看到的。当时对这句“终不似,少年游”没有太大的感觉,还是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样直白的诗句更能触动人心。

但经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之后,逐渐体会到了这句诗的深意。一别十年,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只不过“终不似,少年游”。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木兰花——宋朝:晏殊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靠嬉笑来虚度,聚散得慷慨,辗转却去不到对的站台。这句话是一句歌词,出自《理想三旬》。

也许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人生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铭记一生,父母至亲,知心伴侣,患难相交的朋友,但很多时候,我们都要独自去面对生活。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过客,只有你自己走过的路,才是你的路。

万人如海,一身藏。

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只能体会到这首词的上阙,“为赋新词强说愁”。有点小事情就会发条心情,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但这丝毫不能改变什么


小杨说天下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

这句诗,是我非常喜欢。我就喜欢他表变所表现的意境。我还没有成名,你还没有家人,可能是我们连都不如别人。我每次读这句诗,都会理解这是一句等待彼此的爱情时。当然,它是有其他的含义的,但是我非常的喜欢我所理解的含义,这让我相信爱情,对爱情还可期。

这让我想起来,我听我同村老人经常说的一个故事。

那个时候,刚刚抗日胜利,但是没过多久,解放战争来临。当时,有一对刚完婚的小夫妻,男的上街卖菜,刚好遇到国民党抓壮丁,男的连自己菜摊都没来的及收拾,就被抓走了。这一走就没了音信,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也没有回来。当时,群里的人都在劝女人找个人再嫁了。但是女人不肯,仍然相信自己的男人能够回来,不想让他回来没有家。就一直在家等他。那人仍然和以前一样种菜,每天自己整理一下,挑到集市上去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她挑着菜去集市上,一个去,一个人回来,从来不变。慢慢的村里人对她由同情变为敬佩。

一直持续到第9年的时候,那边她一个去的,但是中午回来时。身边一瘸一拐的跟着一个少了一个胳膊的男人。等到走近时,人们才发现,那是他的男人。原来,当时男人被抓走之后,直接被拉到了东北。当时国民党失败后,直接因为受伤被遗弃,被当地人收留。最后,自己一路乞讨一路问才回来的。


爱生活的笨笨牛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最后一句是让我始终铭记的,进入社会中之后感受更甚。社会中需要的技能越来越多,而在应该学习的年纪没有认真学习是我最大的遗憾,当然现在学习也来得及,但是总没有之前所在学校的时候能心无旁骛的学习,这也是进入社会中之后记住的第一个教训,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当你处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作为一个学生的本职工作,掌握该学习的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能力下尽可能的学习多的技能,这是我作为社会人的忠告。因为当你进入社会之后,很难再静下心来专心的学习一门能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父辈的那些人,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就是对这首诗最大的体现。虽然你看不到他们徒伤悲,但是他们肯定在某个时间懊悔过。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的争取过。我也希望把这首诗送给看到的你,不管你有没有梦想,不管你是不是在追梦的路上,都请尽力一搏,不试试怎么知道最后赢得不是你,加油!


小钰有话说


符合这个题目的,唯《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当初年少,呼朋唤友,纵情恣意,通宵达旦,飞鹰走狗,乐不思疲,岂知诗中滋味?

比及不惑,蝇营狗苟,高堂白发,儿女初成,少时故交,咫尺无暇,读之一声叹息!

齿摇发落,身佝目花,多年老友,时传噩耗,零落相逢,一别天涯,闻此怎不泪落?


诗魔独孤求踹


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有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有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有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有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有杜秋娘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路边的姑娘不要采


  有一些诗词,初读不以为意,走过半生,才明白其中真意。

有一些诗词,总能在风月的长河中,愈发闪亮,给人以感慨。

十岁:外傅之年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们的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却可以玩得很开心。

我们的小时候,一根绳子,几块石头,就可以玩得酣畅淋漓……

童年,我们什么都没有,漫山遍野四处跑,但我们不觉得苦,我们记住的只有快乐。

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却再也没有了童年时的那种纯真和快乐。

没有一个人不怀念童年,然而时光一去不复返,愿珍惜眼前,珍惜当下。

二十岁:结发之年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十岁时,我们意气风发。

我们也曾许下,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言。

我们也曾立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

如今的我们已不再少年,岁月渐渐改变了我们的容颜,然而却打磨出一颗更坚强、更成熟的心。

但心中永远不变的是永恒的青春。

沧海桑田也好,岁月如梭也罢,只要我们心中依然有诗与远方,时间的长河都无法带走年轻的灵魂。

三十岁:而立之年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十多岁的年纪,谁又不是一边奔跑,一边跌倒,一边含着泪爬起来又继续奔跑。

站在生命长路的中途,前看后望皆是茫茫。

前为渐已年迈的父母担忧,后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

在成人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一颗咬紧牙关的灵魂。

人到中年,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我们要像岩竹一样直面困难,坚韧顽强,正直不屈。

四十岁:不惑之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时以为自己懂得了人生的愁苦,侃侃而谈生活的不如意,仿佛自己是一个洞穿世事的智者,能够看清楚生活的真相,面对生活的苦难。

到了四十多岁,经历了一些事情,受过的一些挫折后,才发现,真正的愁苦是说不出的。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说,向谁说,只能自己消化。

当他人问起时,我们也不过是抬头淡然一笑,说:“别担心,我很好。”

因为,这就是生活,百般滋味,唯有自知。

五十岁:知命之年

《自遣》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有人说,五十岁开始就开始认命了。

因为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不妨学学罗隐,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纵有三千烦恼,不如一笑置之。

没有谁的一生,阳光朗月永相随;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相伴。

余生寥寥,学会减轻背负的挂碍,我们才能优雅向前;看淡恩怨情仇,一路上才会风清月朗。

及时行乐,无悔无惧,这样,你会感受到生活原来是那么美好。

六十岁:耳顺之年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 无门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季一景,四时轮回。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看春天的花,捕夏天的萤,吹秋天的风,赏冬天的雪。

将烦恼看淡看开,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每分每秒,也都是最好的当下。

六十岁以后,不要再给自己的心增添负累,劳累之余,约上三五好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不必在乎人生几何。

七十岁:古稀之年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千古流芳如苏轼,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的洒脱。

七十岁后,太多人都开始觉得自己老了,抱怨哀愁围绕着他们的生活。

其实,人生的老去不在年华,而在心灵。

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变老的。”

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的。

只要心灵永远年轻,又何惧岁月老去呢?

匆匆岁月,悠悠流年,不曾厚待谁,亦不曾薄待谁。既然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那就不妨选择认真的老去。

走过半生才明白,生活究竟如何过,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

是苦是甜,是欢乐是无奈,全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觉得白开水无味,就加点糖吧;

觉得洋葱辣眼睛,就炒个蛋吧;

觉得群山绵绵,就停下来欣赏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请以温暖而强大的心,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桥,看自己的风景,爱自己该爱的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攀阅


一首 柳宗元《江雪》初读不知诗中意,现读已是诗中人。哎………千万孤独啊。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抬头瞭望了四周连绵不绝的群山,没看到鸟儿莺歌蝶舞的身影,似乎怀疑鸟儿都灭绝?千万条上下山的路都没有发现人走过的痕迹,似乎怀疑人也灭绝了?划着小船穿着蓑衣头戴斗笠的老头,独自一个人在寒冷的下雪天江面上钓着鱼。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连在一起就能更深刻。

话说柳宗元是个有理想的政治家,他曾经参与唐朝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变法行动,可惜失败了,于是被朝廷贬到很偏僻的地方,首先被贬到永州,永州这个地方有多偏僻呢?柳宗元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永州之野产异蛇 」,永州的野外有一种奇异的毒蛇,你想想,野外有那么多蛇,人肯定不多。人不多,朋友更少,此时的柳宗元,是千万孤独的。在永州某一年的冬天,下着大雪,柳宗元忽然想给自己来一个特写,这个特写是要展现他的孤独,既然是孤独,画面里必须没有朋友,也就是说,画面必须干净,于是就创作了这首非常有意境的一首诗。





也许这就是人生


云水天,风吹雨打又一年。浪陶然,长江黄河南海边。往事如烟,葱葱过。心事不变,念从前。真的,美的好思念。好的,亲的,情无限。摘下山上,红花红。菜花刚谢,青果现。爱心爱意好眷恋,风里雨里真奉献。云里雾里心没变,真的假的好无言。认真真是好艰难,你进我让能相见。打下无悔春天地,种下心中那片愿。好心好意多劳作,有种有收盼秋天。一片真心永不变,一段向往到永远。


黄方万158


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橘南读书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有些诗词,在我们小时候,真的没有感觉它有多特别,但是长大后,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让我印象的深刻的,就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这是母亲的付出,她将最好的东西留给了我们,但是自己却吃难以下咽的食物。上大学的时候,每当寒暑假回来,妈妈都会准备一桌子美味,甚至肉已变色,但是她仍舍不得吃,就是为了等着我放假。

然而游子身上衣,这位远行的浪子,似乎并不理解母亲。他的不满足写在了脸上,甚至感觉母亲磨磨唧唧,一些小事,总是翻来覆去的唠叨,其实这是母亲的关心,生怕我们外出吃不饱,穿不暖。


小学的时候,就读了这首诗,当初未感不同。虽然背诵的滚瓜烂熟,但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母亲为儿子补缝衣服。至于母子情,年幼的我还不懂,而且还有些不明白,为何临行之前,母亲为游子缝衣服。

长大之后,对诗词的前两句,感觉已大不相同,对于诗的整体,亦有独到的见解。母爱是伟大的,她是不求回报的,养儿根本不是为了防老,父母又何须防呢?


如果说手中线是母亲的思念,那么意恐迟迟归,就由思念变为担心。外出远行的浪子,不知道何时归来,母亲唯恐衣服破了,没有人缝补,不禁让人想起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寸草心与三春晖,说明像小草脆弱的小心,岂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即便父母万般不是,我们都不应该出言顶撞,孝顺二字,看似简单,但行动起来,却是举步维艰的。


古代的时候,母亲一声怒斥,跪下!!!


孩子乖乖地跪下,来悔改自己的错误


现在变了,母亲大吼跪下,儿子会说:什么?跪下?

但我认为,这样的孩子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等他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也定能感受母亲为了孩子,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游子吟》读起来朗朗上口,小的时候背得滚瓜烂熟,长大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阅读此诗的人,都能孝敬父母和长辈,不要辜负他们浓浓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