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鹽野七生在《文藝復興是什麼》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在佛羅倫薩,學者和藝術家只能通過訪問羅馬、閱讀美第奇家族購買的古典文獻、欣賞美第奇家族收藏的藝術品等來發現古代精神,與此相比,這樣的東西在羅馬隨處可見。之前人們沒有想看的慾望,所以他們沒有發現'古代'。然而,一旦有了想看的慾望,他們就看見了。”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剛看到一段話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從古代到今天,從國外到國內,從天地到人間,人們對同一個事件、同一種現象的描述會截然不同,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就是因為,他想看見的看見了,他不想看見的看不見。這就是說,當他看到某一種現象或某一個事件時,他自覺或不自覺地就加入了他的主觀意識,他的修養學識,他的喜好或者偏好,他的心理狀態等等發生了作用,因此,就出現了對同一現象或同一事件的不同觀察和不同描述的現象。他的心理陽光,他看到的會是陽光溫暖;他的心理陰暗,他看到的就會是陰暗冷酷。也就是說,他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既然他看見的是他想看見的,那麼,他不想看見的自然就看不見了。文藝復興就是這樣,文藝復興所崇尚的代表古代精神的文獻和藝術品一直都在羅馬,“隨處可見”,但因為人們不想看,所以幾個世紀一直都沒有看見,直到人們“有了想看的慾望”,也就是直到文藝復興的前夜人們才看見,文藝復興因而發生了。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一心想看見祖先輝煌的人,看見了漢唐盛世,卻看不見唐末五代時期的野蠻殘酷。那時被圍在城裡的人們,在糧絕之時,先殺掉女人當食物。行軍打仗的軍隊,因為糧草缺乏,用糧草車拉著士兵的屍體,用鹽醃著以充軍糧;膜拜西方文化的人,極力貶斥東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經典文本,他們選擇了不看;一心膜拜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只想看見西方國家的發達強盛,不想看見它們的野蠻自私,所以那些國家負面的東西都看不見,誰說還跟誰急,完全沒有民主自由的風度——四百年奴隸貿易加上殖民掠奪這個原因,被這些人在慷慨陳詞的語境裡都省略掉了。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一些人總想看見國家的不好,所以在他眼裡國家沒有好,從國家做的好事裡他都能看出壞來。比如,國家免除了農業稅,他不說進步了,而是說“人家美國早就免了”。要說起來這話也沒有毛病,人家是比中國早,但這種說法的言外之意就是,不免不對,免了也不對。這些人不想看見中國的好,自然就總想看見外國的好,客觀地講,外國確實有比中國做得好的方面,但不是全好,可這些人硬是能從外國的壞裡也能看出好來。例子不用舉,識字的人都知道。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往大了說是這樣,往小處說也一樣。你想看見你家的孩子好,你看見的就都是好,壞也是好;你過度喜歡一個女孩,你就看不見她的不好;假如你喜新厭舊,厭惡了自己的妻子,你看見的她就一身都是壞,連以前的好也能找出壞的理由來。

說了這麼多,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我是想說,一個人若總想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結果就是,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傻,而自己卻不知道自己越來越傻。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造成自己越來越傻的原因不外這兩個:一、你的圈子裡都是跟你觀點一樣的所看見的都是自己想看見的人,而與你看見的不一樣卻又懶得理你的人,不理你,或一理你你就拉黑,如某類人的公眾號,這樣,你就誤以為天下就是自己所看見的樣子,所以,你就會越來越傻。二、現在一上網,你就想看見你想看的消息,基於大數據給你推送的都是你想看的,而你不想看的都看不見,你就以為天下大勢真就是你看見的那個樣子,其實並不是,所以你就顯得越來越傻。


你看見的是你想看見的

總想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的人,一般不會相信自己所看見的是自己想看見的這個說法。而相信了這個說法的人,一般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明白人,至少不會越來越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