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厚嗣坑解字註釋


二都古有“九坑十八洞”之說,古上厚嗣坑概指溪澗水流之域,概蹦棚下、大方田、田美樓、山子背、塘坑口、上塘等而囊之,其中塘坑口已成廢村,蹦棚下幾戶人家已融入大方田,現今“後嗣坑”一般指大方田、田美樓兩處。

現可溯籍為14-15代先祖於乾隆嘉慶年間(1750-1820前後)遷入本村,此處已有相關族譜、祠堂對接可考。原塘坑口有廢棄12世祠堂(康熙年間),已於數十年前生產隊拆建學堂。村域現有幾處古籍墓碑或為咸豐年間所立(前溯50年為嘉慶13-14世,證約有300年以上)歷史,無需冗述。

然在張廖12代之前(350年前)的“後嗣坑”有哪些史記可循,歷史留給我們的並不多,加之偏居山坑,文化落後,外界也不多關注,所以也就少有資料整理。1、無主一品夫人墓;2、塘坑口荒村老六廢祠已拆;3、乾隆古道(長林古道)無跡;4村域幾處古墓(風水)已多被破壞,歷史信息不多。待日後有心人加以挖掘之。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本文試從“厚嗣坑”字面上解讀這一村名淵源,與本村史實無關。核心觀點如下

1、厚嗣坑是原生態擬名,高山淺水旺人丁。

2、如以“祠”為名,則前後有450-350年曆史。乾隆年間已是“後嗣坑”,明嘉靖年間不是“後嗣坑”?

3、起初或與山匪、官僚(候舍),或宅院有關聯。

前言:解字起源

2018年鄉里置導向牌,時對村名起源略有探究,提供了幾個名稱供參詳,經父兄長者多方研讀,古雖多用“後嗣坑”無誤,今與時宜擬“厚嗣坑”為正名。

其時,大家對後與坑兩字理解比較一致,但是對時、祠、嗣及所組“後嗣”字面含義有所不解。然石牌即立,大家也一致通過,各安所立,迎來送往,順受其佑。

最近經過一翻了解,窺得“厚嗣坑”蘊含古人智慧與啟盼,今試以文字其義,構解其中,分享一二。

一、暖胃小菜:後嗣坑的代表在“閌”字

閌字,高大之名,客家話“閌、闞、坑”同音,閌字,門內有坑,形容高大的門,而門字拆開即為“後”、“司”,組合一起即為“後司閌”。所以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閌”。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二、解“坑”

前面雖是戲說,然後嗣坑還是得從“坑”字起解。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坑,《康熙字典》陂塹也。《說文解字》:“坑,閬也。從阜,亢聲。”閬者,門高大之貌也,引申之凡孔穴深大皆曰閬。(閬=廊=閌)戴侗《六書故》阬,阜間汩瀆。水所走也,谷之小者曰坑。坑即是山間的小溪流,泛指山谷、特指溪澗。在河流分級上,坑是溪的支流。明清文獻中有“坑”指溪澗,如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坑即澗也,常坑在府城東演仙下里,峰溪村坑上七坑俱發源演仙下里山谷間。《揚雄·羽獵賦》跇巒坑,超唐陂。(水流向為:後嗣坑-新溪-東溪)

其實,早已有人專門對“坑”字做了研究,研究發現,全國各地農村用“坑”最多的是浙江省,比例最高的是福建省,“坑”村主要出現在以武夷山山脈為主的以丘陵地帶為特徵的浙江、三明、龍巖、贛南、粵北的客家區域及方言區。福建834個鄉鎮中有15個含“坑”字的鎮,佔1.8%,13100餘行政村中有680餘個含“坑”字,約佔5.2%;特別是在武夷山一帶224個自然村中156個,含“坑”量高達70%。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因此“坑”,是作為自然村落命名,是地名層級中最末端,多數是原生的,依據自然地理命名的。這也符合古人逐水而居,依坑聚落,開荒劈耕,是官陂早期移名村落的主要方式。(參考官陂平寨1世,-溪口5世,-新屋城12世、基聖、北坑、後嗣坑12世的“逐水而上”的代際傳遞方式。)

三、解嗣字

坑字既解,再讀“嗣”字,與之相關的是司、伺、祠、舍。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嗣字其實很好理解,是子孫、繼承的意思。《說文》嗣,諸侯嗣國也,《書·舜典序》將使嗣位。再古代,嗣一般特製三代以內直系近親(大孫),更重視是提醒“繼承”的意思,因此可理解為是具有繼承地位的大孫。(此處該參相關資料)

而與“嗣”有關的是另一字“司”,司在古代代表的是權責、權力和司法,而“嗣”是具有官方冊封的意思。解釋這點,主要是為了解讀“一品夫人墓”或者“第一個祠堂”的來歷,或與“司”官職有關。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祠字,可直接理解的祠,就是祠堂,起敬宗收族的作用。而這其中為什麼會有“伺”字?《說文新附》伺,候望也,伺候也。指伺候主人、看護祠堂的人。舍,古代祠堂同時也有住人,祠堂所住這個家庭同時也有“看護、護院”的意思(也即“伺”解)。宋以前老百姓只能將牌位放在房子廳內;還有以家祠連舍,如鳳山樓、田美樓樓內有祠堂、水井,形成閉環。舍在古代還具有官方含義,如臨時旅舍、官方“檢查站”、“瞭望所”的意思。

四、解厚字

厚字最原始的含義是山高,與“山”有關。【說文】山陵之厚也。【玉篇】不薄也,重也。謂地蓋厚,窮高極遠而測深厚。《禮記·樂記》裡註解:“深厚,山川也。”《坤卦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既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對“厚”作了解釋。《坤卦》六二爻“直方,大,不敗無不利,”敬以直內,內心正直;義以方外,做事堅持原則;堅持大道之行,則不會有差評。所以“厚”字,很好地解釋了地道、坤道、厚道之德。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山塘澗溝

似乎可以從某種角度來看,大道之行、方正品行是對“厚”的註解,那麼田則是對“坑”的補充說明——這裡有大坵田。

此外,《逸周書·諡法解》規定:思慮不爽曰厚,強毅敦樸曰厚,敦仁愛眾曰厚。假設是古代某位先生按此解登記取名,則暗含射影“土邦、老實”之意。且嘉靖明世宗朱熜(1507年—1567年),或可解讀1523-1567這期間會主動避諱“”字,再可推明末清初可能性極大。(故“後”是正解。)

五、後嗣坑字義解

厚、嗣、坑三字既解,而“厚嗣坑”又該作何研讀?下文解字多有附會引申,存疑待證。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圖文無關

1、後時與候舍:

先說“後時”,後時應為近代人為求速寫而簡化為“後時”,我認為這是一個為求方便的簡寫和錯寫。而“候舍”作為古代的一個名詞,則有可能是原意之一。候舍(接待過往官員或其他賓客的旅館);候置(驛站或者檢查站),後嗣坑有長林古道,因此為起源於古代邊防檢查站“侯舍坑”有一定可能性。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宋代晁補之寫過一首詩《次韻履常見貽》,講的就是履常的“侯舍”,履常即宋代陳道師,字履常,號後山居士,“蘇門六士之一”,著《後山集》。因家貧,被派往郊外守皇家祠堂三年,得知穿的是妻子找與其理念不和的“連襟”(姨丈)借的衣服,陳師道即感受辱,大罵“不著渠家衣”,在冬天無衣服穿凍死,江西詩派代表人物。“底日常侯舍”,說的就是這件“派守祠堂”的事情。

《次韻履常見貽》

人皆愛陳子,新雨尚能來。

但使門多客,何嫌室自埃。

弓旌無遠野,城郭有遺才。

底日常侯舍,傳聲四輩催。

(陳子-陳後山;新雨-新朋友)這裡的候舍,是官方派遣管理祠堂人員居住的地方,說明雖然他被派到遠郊山裡面管理“看祠堂”,但還是經常有人慕名拜訪他。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大清一統志》記載詔安四都九上落山【在詔安縣東北十五里其山九上九下故名舊時路出北門為通道所經賊竊伏崖谷中時出剽掠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廖暹(1545)改由東門設東溪洋尾二渡即鳳頭山立“鳳頭鋪”(派出所)以民兵守之寇患始息】

之所以提“廖暹(先)”大概是明朝1530設詔安縣後的約第8任縣令(3-5年一任),他現在詔安留下的一處與之有關的古籍(可理解為324線道路安全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對土匪出沒的地方進行“改道”,或設置“觀察哨、檢查站”也就是“候舍”之一。(傳說古代有縣令每到二都必訪後嗣坑,然具體哪位縣令不可考?如廖暹是南昌高安人,其一他必然尊親“廖姓”,其二當時後嗣坑確實有富翁。)

候舍還有一種,就是古代官員當官有“幹部用房”,其調動、離任、退休,就要搬出官舍,其隨從或家奴也有另外置房,類似現在達官貴人多半會有“半山別墅”。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據明清時期十八洞、六洞、長林這些都是山賊立寨的地方。明清時期政府規定詔安鹽場供應詔安、平和、南靖、龍巖等地市場,此外古代“打擔”(即走私鹽或者“搶”走私鹽)是主要討生方式(類似近年土球),在縱線上太平-霞葛-閻泥山、老虎狹-赤嶺-龍崗、大溪楓樹頭-平和,南靖,龍巖是一條重要走私線(沿溪圩線),其中,大溪楓樹頭、龍崗、赤嶺、老虎狹是“四大搶劫地(含官方檢查站)”;橫線上官陂-北坑-公田-雲霄,主要是北坑人“打擔”多,圩子-老虎狹-後嗣坑-北坑(長林)-雲霄算是“打擔二號路線”。

如果說當年朝廷在管控“打擔”、監控長林據點,或者“某公祠”而在此設“觀察哨”置“侯舍”,久而久之成為“侯舍坑”俗稱,不過此說太過江湖小說,可能性不大。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山塘古道

2、侯伺與後司:

後司,這是從“候舍”再引申而出的一個關聯詞。(跑偏了)

司,從反後,意思說,與帝王“後”相對為“司”,即有司。有趣的是司,而“司”字照鏡子就是“後”字;“司”有“子承父業”的意思,“後”也有繼承的意思,“後”字,原指君主,引申指“皇后”,指正房後代。顯然用這個名字表達“繼承”的意義重大,繼承什麼呢?1名聲、道義、原則;2、田園、家宅、財富;在古代深山,繼承家業更具實際意義。

如果說後司是官,那麼為官員提供服務的“候司”,即奴婢,伺候,那麼此地與僕人有關。如《灌夫傳》太后亦已使侯司;《前漢·漢夫傳》魏其與夫人益市牛酒,令門下侯司。(魏大人裝備去酒店請客,安排手下準備伺候。)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山塘情迷

古代,司在古代多指官職(如司法),有“官舍”;有的官員地位低,不能安排官舍(單位分房),就只能住“候舍”(官方招待所);而他們退休後,或者他們的家奴,則有可能置候舍。

如以此推論,厚嗣坑最先為縣幹部眷屬(明時有縣令2000擔- 600擔俸祿);其親信“家奴”,或者官員家丁隨從,退休後所置產業,此“半山別墅”成為俚語“伺候坑-猴子坑”,也是有可能的。或以“一品夫人墓”為例,“守墓人”即“伺候人”。(此純為推想,不懼參考價值)。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圖文無關)

3、侯祠與後祠:

以“職務”或“方位”為定位,這個解法比較普遍,也比較符合常理、最容易理解的。如著名的武侯祠,但是我們這裡顯然沒有“大官”。而大多數“後祠”的本意指在某祠堂後開基,如平和縣後祠、晉江後祠、惠安李後祠,德化陳後祠,這是比較常見的。

如以北坑、東坑、下坑、上墩、後堀顯然是以方位別;吳坑、馬坑、鄭坑顯然是以姓氏分;那麼後嗣坑的開基祖,極有可能是位被“後母”逐出家門,打拼創業的“繼承長子”。(後)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朱元璋推崇宋朱熹“朱子家禮”,對明朝宗族制度影響很大,朱熹曾二次任漳州知府時,他名氣已經很大,也是在漳州制定《家禮》喪葬文化,推“平民式祠堂”,規定可以把祖宗牌位放於“廳室東側”。宋以前對祠堂採用的是“註冊制”,對祠堂管理還是嚴格的,家族出了縣官、將軍的,才勉強給批一間祠堂,庶人無祠堂,惟以二代神主置於居室之中間。

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公佈家廟制度,“詔定公侯以下家廟禮儀。”在洪武十七年(1384),明朝重新對官民祭祖制度調整,其中將庶人祭祀二代祖先改為三代祖先。到1400年前後,大多數“家廟”改為祠堂,到了嘉靖八年(1529),官民通行祠堂之制即祭祀四代祖先。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批准民間單獨建立祠堂(見前述,朱元璋時代能立祠堂的必然是“官”,而嘉靖年間是避諱“厚”字的。故若以“後祠”解讀,則此後1600-1650明末清初為開村時間可能性極大。)

4、後嗣與厚嗣: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12世老六祠堂對聯

在已發現相關古籍中有“後嗣坑”老六祠堂的記載。《千字文》嫡(dí )後嗣 (sì )續,祭祀烝 (zhēng) 嘗。表明繼承家業的是正妻、長子,指一代一代傳承,不忘記祭祖。

顯然,無論做何種假設,厚嗣坑必然是某某的後代無疑擔究竟是指大方田、田美樓、塘坑口、蹦蓬下,山子背裡的哪一座祠堂,究竟是哪位的“後代”,則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釋:1、最早是很山的祠堂;2、古代的官宅或官祠;3、古時候檢查站;4、某守祠僕人的後人;5、祠堂的後人、大兒子;6、很山很水的溪澗。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因此:姑且解讀為後祠坑的本意是“這個坑洞後面有祠堂”(指塘翁口12世),而“厚嗣坑”的原生含義“深山蘊秀水,厚嗣浚流長”,新時代的我們進一步美化為“厚嗣坑”,即蝴蝶山後面有忠厚善良的人家。

張廖 官陂 厚嗣坑 的解字註釋 字面解讀

當然,淳樸的歷史,留待後人挖掘;我們雖未解真諦,也宜與時俱進,賦予美好生活的新寓意,總是沒錯的。

此次閒解如是,餘待有心人做更好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