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形象緣何在文人筆下被那般美化?


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形象緣何在文人筆下被那般美化?


秦淮八豔一般是指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六個人。

最早康熙年間一本《板橋雜記》的書裡提到了顧橫波、馬湘蘭、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六個人,後人又加上了柳如是和陳圓圓湊成了八個人。

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形象緣何在文人筆下被那般美化?


在文人的一些野趣小說中(比如《金陵百媚》),這些歌姬的形象是已經不像風塵女子了,反而在感情上敢愛敢恨忠貞不移,國家大義上也是名族氣節堅守。

究竟為什麼呢?


明末以心學為主非主流思想大盛,自我發現成為時代主題,而人的自我發現中,所謂的自然屬性(原欲)最先彰顯。

明中後期特別是嘉靖隆慶之後,民風漸轉,社會思想極度開放,用鄭振鐸的話叫淫縱的時代。

上至官僚文人,下至販夫走卒,都不把淫奔當做一回事。

有的文人沉醉金字頭的小說,有的忠臣通過神秘藥方來選拔官員。這在我們看來可能會很呵呵,但是放在明末的框架下卻合情合理。

秦淮,墮落的不是一條河,不是一座城,是一個帝國。

然而,縱慾,並不是自我發現的目的,借用某人給《金瓶梅》寫的序言的大意,人有不同,下智之人無法排遣憂鬱(原欲)而生病,中者能夠疏導憂鬱而不為所惑,上智之士與化俱生,霧散而冰裂,把負面情緒消磨掉。

最無度的慾望享受和最忠貞的浩然節氣看似水火不容,但由傳統文化的種子長出的不同分支卻可以在某種詭譎的體系(明末的社會架構)中共存。

在完成了淫縱的初級階段之後,中者開始覺醒,各種性情中人開始在不破壞社會架構的前提下恣意妄為,盡情綻放生命的華彩。

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形象緣何在文人筆下被那般美化?



比起歷代妓女,明末以秦淮八豔為首的娼妓有更多的機會出現在被憂鬱(原欲)囚禁的文人的筆下。

於是,文人墨客筆下花枝招展的少女在廢城的荒途裡輾轉成歌。

性格鮮明的絕色美女成為哀鴻悽鳴的末世前夜最合適的悲劇主人公,這種文人的筆墨在蜂巢瓦解之前可能單純是風流韻事的簡單記錄,若干年後,更加豐豔絕塵的女子的出現必然會取代千帆側畔的沉舟,萬木後頭的病樹。

然而,歷史沒給他們機會,達達的馬蹄踏破了風花雪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在嘉定三屠後,寫詩是野蠻的。大勢所趨,這些女子在眾人的回憶中變成神話。

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形象緣何在文人筆下被那般美化?

在苦難中垂死掙扎著的野草般的眾生,已經無力承載文人騷客的美麗玄想。比如,當年聲色犬馬孌童美姬的張岱,在清祚定鼎之後,只得將平生的所有心念付諸一炬,化作西湖的月亮,湖心的白雪,卻再沒有任性的理由。

於是,本來放棄前塵往事,投降異敵平步青雲的書生,和老大嫁人寄人籬下悽苦一生的美姬在後人YY的故事裡雙雙入道,完成眼淚的敘事詩。

於是,看似不著褒貶的故事,卻因傷春悲秋筆法的強大力量而變成撕破虛空的閃電,直刺尚未麻痺的人的心。

顯然,人們更能原諒妓女的憂傷終老而不是書生的飛黃騰達。



說來真是奇怪,分明當時明朝風雨飄搖,二百年的大業接近了尾聲,然而這大廈將傾的頹敗,絲毫不影響南都官員的聲色犬馬,花街柳巷依然人頭攢動,溫酒笙歌也於此時達到鼎盛。

一些所謂的官員,甚至不如這些歌姬的家國情懷,可悲可嘆。

縱觀秦淮八豔的一生,真性情本就可喜可親,比起醉倒在溫柔鄉里的官員,民族氣節方面竟也不輸。

不過,青樓女子就是青樓女子,沒必要承受後人那麼多的道德期許。


歌姬也好英勇也罷,碎碎對秦淮八豔很感興趣,每個人大概都會寫上一篇。


至於故事來源,比較相信的還是餘懷的《板橋雜記》,同時借鑑張岱的《陶庵夢憶》,冒襄的《影梅庵憶語》。

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形象緣何在文人筆下被那般美化?

我是碎碎,與您一起,瞭解過往,享受故事。

文章轉載,作者匿名,部分刪改,侵刪致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