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充满着危险,随时可能面临死亡。装备精良,果断干练的特种兵,如同插入敌人心脏的“短剑”,往往能够发挥一击毙命的关键作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前、战中、战后,我军各参战部队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侦察分队,如同一支支“短剑”,刺入越军心脏腹地进行侦察作战。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侦察兵深入越北丛林侦察作战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各参战部队开始抽派侦察分队前往边境侦察,为即将打响的战争做好情报准备。这些侦察分队的队员,可以说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英,个个机智勇敢,军事技能过硬。

在执行任务前,侦察分队专门组织临战训练,根据出击作战的预案和目标任务地域的地形特征,设想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反复推演。为保证能够跑得快、走得远还不被发现,侦察分队反复模拟全负荷携带侦察战斗装具、给养物资进行夜间急行军,进行穿林训练、悬崖攀爬、泅渡训练等。此外,还组织密林行进间联络、快速隐蔽和抗干扰等专项训练。侦察分队的所有队员都要能够操作侦察设备,并且可以互相替换战位进行侦察和战斗等。最后,侦察分队会模拟实战背景进行综合性演练,提高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强化战斗协同。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对越还击战,部队出征

除了步兵的侦察分队,炮兵的侦察分队也极为重要,被誉为“炮兵的眼睛”,火炮能否打得准,很大程度上就看炮兵侦察分队能否准确侦察到目标信息。

位于越南朔江以东4公里处的扳洋地区,山峦叠嶂,只有两条简易公路,易守难攻。在扳洋地区,越军部署了一个团、两个营。依托艰险的地理位置,越军妄图阻止我军进攻。41军122师奉命歼灭越军在朔江固守的力量,师首长认为,应该集中兵力直插坂洋,歼灭该地守敌之后,再对朔江及以南的越军进行围歼,打通从平孟到河安的通道。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我军侦察分队

为了确保炮兵火力能够准确打击越军246团团部,确保一次歼敌,我军决定派出炮兵侦察分队,在开战之前,对该地进行全面侦察,获取情报信息后,再组织炮兵火力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灭敌人。1979年2月16日,我军炮兵侦察分队从边境一个隐蔽山洞出发,潜入预定地点。很巧妙的是,这个山洞一头在我国境内,一头就在越方境内。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前右一为炮兵27团2营副营长吴志平。1979年对越还击战,炮兵第1师27团配属41军122师作战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电影《闪电行动》剧照

炮兵侦察分队的负责人,是2营副营长吴志平。这位30出头的汉子,是湖北武汉人,系炮兵27团的一名副营长,和他一起行动的,还有122师的侦察参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侦察行动,后来会拍成电影《闪电行动》,成为其主要历史原型战例。

当侦察分队进入越南境内,吴志平马上命令大家先隐蔽观察,同时派出2名队员前出探路。四周非常安静,传来两声“布谷”叫声——这是探路队员发出的前进信号。吴志平手一挥,大家按预定路线向敌人腹地摸去。

因为第一次出境执行侦察任务,包括吴志平在内,大家既紧张又兴奋。因为夜里天黑,越军不会出来,都龟缩在工事里。侦察队员成功地绕过了敌人的雷区,穿过丛林,翻过山丘,按照既定路线快速行军。

晚上8点左右,侦察分队快速穿插到了一个名为郎伞的村子附近。派出的尖兵向吴志平报告:越军在前面的半山腰处正在施工,马灯来回晃动,铁锹声音也很响。此前这里并没有越军布防,看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怎么办呢?如果走其它路,时间来不及了,会影响作战计划。吴队长只得先往前探路,看到有一个村庄和洞口间,有一大片草丛可以通过,但是,寂静的夜里,要保证一点声音都不发出,否则就会惊动敌人。

时间不等人,吴志平将小分队分成了3个小组。一组负责搜索开路,由侦察参谋指挥。一组负责指挥侦察,由自己指挥。还有一个是警戒掩护,由一名侦察班长指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必须确保阻击敌人,保护整个小分队安全。同时吴队长也规定,万一哪一组被敌人发现,其他人员不得恋战,必须保证穿插到位,完成侦察任务。所有人把装具全部整理了一遍,对容易发出声音的器材,用雨衣或者杂草包了起来。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大家开始小心翼翼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匍匐前进,拨开草丛,把面前的石头慢慢搬开,像壁虎一样贴地爬行。正当所有人艰难移动时,一条狗发出了狂叫,手电筒马上照了过来。此时如果被发现,侦察分队将马上被子弹覆盖。吴队长的眼睛如利剑一般,观察着形势的发展,侦察兵也从腰间拔出了匕首,屏住呼吸准备战斗。

但是,越军在距侦察队二三十米的地方停住了,用手电在草丛中扫了扫,没有发现动静,便转身回村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抓紧时间通过敌人的火力控制区。但在清点人数时,吴志平发现警戒掩护组没跟上。派了2名侦察员原路回去找,也没能找到。没办法,任务要紧,吴志平只能带他继续前进,期盼警戒掩护组的战士能够安全归队。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行军时切忌军用水壶“半壶水”,因为容易晃荡而发出声音,影响隐蔽行军

经过这一折腾,5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已经不多了。午夜已过,还有20多公里的路要赶,必须要在指定时间内到达。队伍里的向导老何是当地的边民,平时以打猎为生,对边境地区的地形特别熟悉。他告诉吴队长,要抄近路也可以,但要经过一个越军的公安屯,风险很高。

吴队长决定,再危险也要按时完成任务!他决定抄近路。正在行军时,他突然听到了队伍里有“哗哗”的水声,原来队员将水壶里的水喝了一些后,水壶的水不满,容易发出声音。他命令所有人把水壶内的水全部合并罐装,不允许发出声音。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经过越军公安屯时,吴队长低声命令:注意隐藏,快速通过!经过树林,又出现狗叫,老何引导大家顺着一条河沟,悄悄快速闯过了公安屯。

2月17日凌晨,边境方面传来隆隆的炮声,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了!但是,此时,小分队还有2公里路程才能到达预定地点,大家心急火燎。就在这时,他们发现越军十分混乱地往山洞和工事里钻。大家一看,都十分兴奋,吴队长指挥大家抢占了朗伞西北方向400处的一个高地,拿出装备观察敌情,以及对我军的炮击效果进行评估。侦察队员们迅速架好了观察器材,并做了十分严密的伪装。

侦察分队用电台与指挥部进行联络,10分钟后,指挥部就收到了小分队的清晰信号,“短剑”已经抵达预定目标地点。后方指挥所命令:立即观察我军炮兵对越军246团目标的射击效果。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对越作战纪录片视频截图。在多部纪录片中,提到了122师击毙越军246团团长和副政委之事

在观察器材的镜头里,侦察兵清晰地看到,坐落在山洼里的越军346师246团工事,在我方密集炮火的攻击下,营房起火,工事被炸得东倒西歪,弹药爆炸声不断响起。“攻击效果良好,敌军246团团部起火!”侦察兵迅速向指挥所报告。此后,我军技侦部门也截获和破译了越军的电报:“中国炮火太猛烈,主要指挥员已经牺牲。”据后来抓到的越军俘虏证实,在我军猛烈的炮火射击中,越军一线分队伤亡达到1/3,越军246团中校团长阮文丁被炸死!这也成为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被我军击毙的唯一一名正团职军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的战斗中,同样是这个246团的少校副政委阮克帝也被122师所属部队消灭。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炮兵侦察分队

此后,侦察分队不断向指挥所报告情况,包括山洞的暗火力点,让涌附近的越军防御支撑点,越军布设的雷区,还有朔江南山敌军的支撑点坐标,等等。正当侦察分队将完成任务时,哨兵突然发现,有越南公安屯人员和“青年冲锋队”人员朝他们所在的地方指指点点。

下午4点钟左右,越南公安屯人员占领了侦察分队周围的山头,并在队员必经的路口埋了地雷,种种迹象表明:越军已经发现了侦察分队,并将他们封锁包围了!

大家立即准备战斗,在身边堆上了石块。如果敌人打上来,他们就准备把电台砸了,把文件全部毁掉,与敌军决一死战。吴志平虽然是队长,但他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危险,一直在想如何脱险。他扫了一遍所有队员,眼前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如果祖国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但作为军人,不应该先想着去死!而是首先要活下来,完成战斗任务!为了最后的胜利,要想尽办法带同志们脱离危险,一个也不能落下。他决定趁着夜色带领大家突围,继续向前穿插,为部队炮火指明方向。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炮兵侦察兵一线侦察

夜里下山时,有一名战士没看清道路,蹬掉了一块石头。对面立即有越军大喊:是谁?大家都屏住呼吸,停止行动。一名侦察兵模仿黄獍的哀鸣声。越军一听,这是当地常见的动物,就没有再作声。

侦察分队悄悄突围后,找到一处高地,对四周进行观察,赫然发现了一个越军炮阵地,却长时间没有任何动静。天亮以后细一看,原来这是越军的假阵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们继续观察时,发现在这个假阵地不远的地方,越军有一个经过严密伪装的火炮阵地。上午10点钟,这个越军炮阵地向我军发起了炮击,但越军的坐标马上就被传到了我军指挥所。稍倾,炮兵27团三营的一个连队,就把炮火倾泻到了敌军头上,一举摧毁了越军的炮兵阵地。

电影《闪电行动》原型:副营长呼唤炮火,炸死越军中校团长

我军炮火准确覆盖越军

黄昏时分,侦察分队又发现一股越军从坂黄方向溃退下来,正在与其他守敌会合。不能让他们会合,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吴队长马上命令测距,数据马上传到了指挥所,等这股撤退的越军刚刚到达预定地点,炮弹从空中呼啸而来。但是,首轮炮弹却打得太远了。吴志平马上伸出右手进行目测,同时让无线班长发出消息:方向不变,表尺减二。

敌人正停下来观察的时候,炮弹又飞过来了,准确落入敌群,一大堆敌军血肉横飞,弹着点浓烟滚滚。还有一部分残敌一看形势不对,准备调头逃窜。吴队长发现后,立即测距呼唤炮火,进行延伸射击。我军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敌人跑到哪里,炮弹就落在哪里,乱作一团。

吴志平的“炮火召唤”,让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军狼狈不堪。这支侦察分队及时提供的情报,让我军炮火成功压制了越军炮兵阵地,打死打伤越军100多人,而侦察分队历经艰险,无一人伤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战后,副营长吴志平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侦查分队荣立一等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