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住客”無助時,靜安區這個集中隔離點的人們伸出了援手

當“住客”無助時,靜安區這個集中隔離點的人們伸出了援手

一時支付不了房費、心情焦慮不安、睡覺睡過頭導致虛驚一場……在靜安區的一個集中隔離點,一批又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住客”,為了防止疫情輸入,要呆在房間裡度過兩個禮拜的“觀察日子”,時不時會發生一些無助的事情,每當這個時候,觀察點的工作人員總時伸出援手幫助解決。

当“住客”无助时,静安区这个集中隔离点的人们伸出了援手

圖說:值守到凌晨在酒店前臺等候住客的醫務人員。景歌 攝

無法付房款?先入住休息

一天深夜,牆上的時針已經指向了11時30分,住客們都早已各自休息,而隔離點內的醫務人員,還在忙碌著迎接當天即將入住的最後一位客人,一個獨自從美國歸來的16歲女孩小美。

小美是一位留學生,當她從機場轉運大巴下車踏入酒店時,已是第二天凌晨0時30分,凌亂的頭髮和滿臉的焦慮不安,讓經歷了長途飛行的姑娘看起來疲憊不堪。此刻,身穿防護服的駐點醫生,迅速為姑娘辦理了入住手續,並簽發隔離告知單,告知測溫和消毒要求,發放體溫計和消毒片等。本以為可以順利入住時,卻突然卡殼了,原來正要付款的小美,由於一時聯繫不上自己的父母,無法完成支付房款手續,這讓原本已身心疲憊的小美急得慌了神。“都凌晨一時了,小姑娘你先入住休息吧,明天早上再聯繫你家人付款,實在不行阿姨幫你付!”望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的小美,隔離點醫務人員此刻一句簡單的話語,讓原本有些“絕望”的小美喜出望外,一個勁兒地點頭道謝。

望著小姑娘走向電梯的背影,接待她的隔離點工作人員,來自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徐虹與當班同事侯霄雯說道:“我兒子和她差不多大,看著小姑娘已經累成這樣,做父母的誰不心疼呀,都這麼晚了,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說。我們既要做好守土有責,更要有人性化的操作!”

小夥突“失聯”?上門再叮囑

“205房間的韓國客人從上午8時開始到現在2個多小時了,無論是房間內線電話,還是私人手機以及送餐人員上樓敲門,都始終聯繫不上,真叫人有點擔心啊!”一天上午,隔離點工作組正在進行工作彙總時,205房間的住客始終無法聯繫上的消息,讓在場的人都心頭一緊。在查閱了相關信息後得知,該住客是一位24歲的韓國籍留學生,入住隔離點已經10天了,之前一日兩次的體溫監測全部正常,一日三餐也無異常。

“我們快去看看吧!”當班的隔離點醫務人員,來自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的張婷和來自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容茜,帶著駐點民警一起,迅速來到205房間門前。一次,二次,三次,無論是按門鈴還是敲門,房間裡始終沒有應答聲。望著門口早已擺放多時的早餐,情況顯得更加危急。當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門卡打開房門時,只見裡面光線昏暗窗簾緊閉,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屏幕正散發出微弱的光線,而此刻的韓國小夥,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當睡眼朦朧的韓國小夥被喚醒後,工作人員才瞭解到,小夥每天靠玩電子遊戲打發時間,前一天晚上由於玩得太晚,導致早上睡過了頭。醫務人員再次叮囑小夥子,隔離期間務必要按時監測體溫,也要確保休息。“給大家添麻煩啦,你們真是太關心我了,謝謝!謝謝!”韓國小夥一邊說著並不標準的普通話,一邊一個勁地給大家拱手作揖。

人不舒服?來一個“抱抱”

“嘀鈴鈴,嘀鈴鈴”,一陣急促的鈴聲,打破了往日的寧靜,電話那頭傳來了急促的聲音:“我是630房間,已經住了那麼久了,到底幾時可以出去啊?我不舒服,藥幾時能送來?每天的盒飯我吃不慣,怎麼辦?”剛接起電話,連珠炮似的問題便一股腦兒地拋向了工作人員。

“阿姐,儂不要著急!藥已經在送來的路上了,等來了我給你送到房間裡去,其他的事情等我來了後一起答覆你。”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來自靜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任慧,耐心細緻地回答著630房間住客的來電,作為隔離點的“元老”,自1月25日隔離點創建至今50余天,她都堅守在此。作為一名公衛戰線上的老兵,她絕不允許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遺漏的環節。任慧常常換位思考,去理解入住人員焦慮不安的心情。當住客出現情緒波動後,她先用耐心細緻的言語給予安慰,同時當需要的藥品送到後,任慧與同伴一起敲開了住客的房門。

當把藥品交到住客手上時,任慧與住客又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溝通,進行二次安撫,雖然隔著防護服和護目鏡,但通過當面聆聽住客的傾訴,有效地幫助她釋放了連日隔離而劇增的心理壓力。在有效的溝通與安撫後,原本有牴觸情緒的住客慢慢的放鬆了下來,對醫務人員也表達了理解和感謝。臨走時,任慧還主動走上前與對方來了一個愛的“抱抱”。“謝謝你,任醫生!我們年紀相仿,你說的話我很認同,等我隔離期滿回家後,我們還要保持聯繫哦,我還要請你吃飯呢!”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 通訊員 李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