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越级汇报是招险棋

官员越级汇报是招险棋


现代大学里面未设有官场基础知识专业,如果有应该很火。为官之道靠的是慢慢琢磨和心悟。曾国藩在这方面是高手。

近日看明史,有个辽东巡抚王化贞对官场的规矩就看似比较生疏,出风头,爱表现,夸海口,最终的结局就不用说了。

就像我原来供职过的一个单位,是个比较有规模的民营企业,老板就喜欢爱说大话夸海口的人。这样的人还很容易受到重用。

王化贞是万历末年的辽东巡抚,此时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已经成了气候,可以和大明抗衡了。

这个时期的东北军事是个烫手山芋,谁接手都是风险重重,可以说是朝不保夕,相当于赌身家性命。

先是辽东最高军事首脑也叫辽东经略杨镐,损失了二十万军士被下狱,接任他的是熊廷弼,这是明末著名军事将领,接手之后三年时间辽东无战事,人民安居乐业。魏忠贤派人向他索贿不成被陷害去职。

后来接任的是个文官,被清军包围战败自缢身亡。朝廷无奈再次启用熊廷弼。

这次熊廷弼忽略了上次找他麻烦的魏忠贤仍然大权在握,他总认为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就可以放心大胆干。

从历史看,只要奸臣朝中掌握大权,在外的军事将领干好干坏结局都是一样悲惨,战败会被追责受过,战胜会被疑拥兵自重,有谋反的嫌疑,厄运降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国之重臣面对国难往往舍身弃家,置安危于不顾,熊廷弼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次刚上任就遇到一个猪队友,这个猪队友就是王化贞。

第一天到任,辽东巡抚王化贞亦来相见,寒暄后,共商战守事宜。

王化贞拟分兵防河,廷弼欲固守广宁,两方未免争论起来。一个要战,一个要守。

王化贞终不以为然,固执己见,双方不欢而散。

廷弼把自己的意见上奏朝廷,王化贞亦把自己的意见上奏朝廷,请朝廷裁决。朝廷觉得东北军事熊廷弼负主责,把王化贞奏议搁起没有答复。王化贞内心更加抵触。

官员越级汇报是招险棋


稍后,辽阳都司毛文龙,有捷报到广宁说,已攻取镇江堡,王化贞大喜,力主乘胜进兵。廷弼不同意,化贞私下上奏朝廷。大意是:“东江有毛文龙可作前锋,降敌之李永芳。今已知悔,愿作内应,蒙古兵可借助四十万,此时不规复辽沈,尚待何时?愿假臣六万精兵,一举荡平,与景延广十万横磨剑相似。惟请朝廷申谕熊廷弼毋得牵掣。”

这个意思很明显,只要用六万精兵,就此一战可以彻底解决辽东的问题,将满洲地方军事势力彻底荡平。但希望熊廷弼不要干涉或从中作梗。

朝廷看他说的有把握,朝中主战派又占上风,于是同意了他这个建议,并且说此次战役可以不受熊廷弼节制。

王化贞得了朝廷的尚方宝剑,当然自行其是,此时熊廷弼事后才知晓,王背着他上奏朝廷。

熊廷弼确认该消息后,遂由广宁回山海关。广宁系当时明朝驻东北的军事指挥中心,即今日的辽宁锦州北镇一代。

不多日朝使也到,令王化贞专心此次战役,不必受熊廷弼节制。熊廷弼亦受朝命,令他进驻广宁,作王化贞后援。

王化贞带了广宁十四万兵士,渡河西进,廷弼不得已,亦出驻右屯配合。此时廷弼兵只有五千,徒拥辽东经略虚名,不但没参与制定作战方案,还要配合下级听下级的调度。心中郁闷已极。

战争本就是变化莫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交战之前王化贞又对朝中夸下海口,这意味着只能胜不能败,他已经没有了退路,败了后果很清楚,下狱或者掉脑袋。

此刻的熊廷弼想的可能很简单,不关自己的事,此次战役是朝廷安排王化贞的,坐山观虎斗吧。

这清军的战斗力不可小看,加上努尔哈赤的指挥有方,刚一交手,明军即显露败相。

也是该王化贞倒霉,他平时看重的一个心腹,此时反水,造成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去的路上见到熊廷弼放声大哭。熊廷弼手下只有五千军,根本无力和清军接战。

消息传到京城,熊廷弼王化贞一同下狱,这次战役自始至终没有熊廷弼参与,但他也必须承担责任。试想,这个方案是朝廷批准的,你熊廷弼没参与,但你是名义上的辽东经略,当地最高军事首脑,仍要承担责任。

两人一起被押解回京下狱。

熊廷弼最终就死在这次王化贞主导的战役失败被牵连上。按理他本人罪不当死,主要还是魏忠贤挟嫌报复。

官员越级汇报是招险棋


官场的事复杂多变,没有规律可循,作为王化贞,越过自己的顶头上司,越级请示汇报,本身就犯了官场大忌。战场形势风云多变,谁敢说此次战争有必胜的把握,愣头青才敢这样说。、

王化贞的轻率、邀功心切,害己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