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东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朝堂三公之一的司空第五伦致仕退休的奏疏,终于获得皇帝的批准。已过古稀之年的第五伦,卸下担任十一年之久的司空之职,回到家中,安享晚年。数年之后,这位曾经的朝堂领袖,带着一世清名,在家宅中安详离世,享年八十有余。

田齐之后,乱世遗珠

家世对于古人来说,是每个人特有的标识。第五伦的家世,源远流长,长到要追溯到那个遥远的先秦时期。

史载: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

第五氏的先祖,源自战国七雄之一的田齐。秦灭六国后,曾经的王族,变成当地的豪门大族。

汉高祖时期,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地方门阀势力,将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陕西咸阳一带)一带定居。田姓因族大人众,被汉高祖下诏,以门第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号为“田氏八部”。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高祖一言,田氏八分

时光流转二百余年,当第五伦出生时,家族传承仍在,可这世间却已暗流涌动,日益动荡。

西汉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假皇帝”王莽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王莽篡汉,标志着天下动荡的开始,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天下蝗灾、旱灾,饥荒并发,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王莽政权,浩浩荡荡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迅疾席卷全国。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绿林赤眉大起义,天下分崩离析

史载:时米石万钱,人相食,伦独收养孤兄子、外孙,分粮共食,死生相守,乡里以此贤之。

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

在乱世中,第五伦以一己之力收养抚育亡兄子嗣,乡里族人称赞第五伦的善举,纷纷投附,第五伦带领乡邻,依险筑营,数次击败前来进犯的铜马军、赤眉军。乱世之中,第五伦非凡的才干初露锋芒。

史载: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

伦后为乡啬夫,平徭赋,理怨结,得人欢心。自以为久宦不达,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

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时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每读诏书,常叹息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等辈笑之曰:“尔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乎?”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相见恨晚,伯乐难寻

第一位认识到第五伦是英才之人的,是郡尹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干,征为自己的属吏。后来鲜于褒因过失降职为高唐县令,临行时,他握着第五伦的手,感叹相见恨晚。

鲜于褒走了,欣赏自己的伯乐,没有了。第五伦之后被任命为乡啬夫,尽管他工作的很出色,但是心怀大志的他,不满足只担任微末小吏,不久便辞官而去。

此后数年,官场少了一个叫第五伦的乡啬夫,太原和上党两地中,多了一个叫王伯齐的贩盐商人。

那时的天下,虽有出身南阳的宗室刘秀,登基称帝光复汉室,但是依旧兵争不止。奔走于民间的第五伦,在品尝民间冷暖的同时,蛰伏以待。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位面之子”刘秀,第五伦蛰伏以待的最终目标

夏蝉冬雪,轮回不过一瞥;悟道修炼,不问一世缘劫。匆匆数年,转瞬而过,看似随遇而安,不问机缘的第五伦,终究还是在伯乐鲜于褒的举荐下,担任了东汉京兆尹阎兴的主簿,就此踏进东汉官场。

阎兴任命第五伦为督铸钱掾,管理长安的市场。当时的长安市,因为铸钱的官吏耍奸弄巧,导致市场混乱不堪。第五伦上任后,统一衡器,纠正斗斛,迅速扭转了市场上弄虚作假的风气,其干练沉稳的作风,深得百姓称赞。

然而,在第五伦眼里,长安市场太小了,他渴望更大的舞台。而能给他更大舞台的人,只有那个让他成为圣主的光武帝刘秀。他渴望能见到这个光复汉室的中兴之主,他有信心能说服这位雄主,给他更大的舞台。第五伦的愿望,受到了同僚的嘲笑,对此,他只是淡淡的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

时间来到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此时的第五伦已过不惑,他于尘世底层游走半生,终于等来了那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时刻。

史载:建武二十七年,(第五伦)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随王之国。光武召见,甚异之。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戏谓伦曰:“闻卿为吏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食。”帝大笑。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第五伦被举孝廉,担任淮阳国医工长,在前往淮阳国之前,皇帝刘秀召见王国属吏。人群中,刘秀看到第五伦,二人眼神对视之间,刘秀十分惊异,就此记住了这个叫第五伦的人。

两年之后,第五伦跟随淮阳王入洛阳朝见,刘秀再次见到了第五伦。这一次,刘秀考校起第五伦政事,第五伦对答如流,刘秀喜出望外。第二日,意犹未尽的刘秀,再次召见第五伦,君臣相谈甚欢,直至暮色渐晚。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确认过眼神的君臣

谈话间,喜欢开玩笑的刘秀,以传闻调侃眼前的臣子,“听说爱卿曾殴打岳父,不让兄长和你一起吃饭,有这种事吗?”

同样风趣的第五伦回答说:“臣三次娶妻,她们都没有父亲。少年时曾遭饥荒之苦,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刘秀听完后,放声大笑,他知道,眼前的第五伦,已经明白自己这个玩笑的意思。

第五伦成功了,他用自己的沉着机智,不仅让皇帝看到了自己的才华,也化解了皇帝因为传言对自己品行的怀疑,只是,他不知道,明日,到底是怎样的结果。

诏令很快下达,第五伦被任命为扶夷长,主管扶夷县事务,百里之官,心中稍有遗憾,然而,未等第五伦前去就任,第二道诏书,再次送达,第五伦官升会稽太守。

皇帝终究还是认为一个小小的扶夷长,不足以给第五伦提供更大的施才空间,只有两千石的高位,才是适合他的舞台。旭日高挂,马车之上,第五伦前方,一片光明!

大器晚成,朝堂智叟

史载:(第五伦)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号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会帝(东汉明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身自耕种,不交通人物。

数岁,拜为宕渠令...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视事七岁,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

到任会稽之后,第五伦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骄奢淫逸,相反,他每日亲自锄草喂马,妻子亲自下炊作饭。每月所得俸禄,也只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低价卖给贫苦百姓。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东汉江南多占卜,巫蛊傩戏风行

会稽地区风俗与中原迥异,百姓滥设祀庙,喜欢占卜。民众常常杀牛祭神,百姓的财产因此困乏。第五伦到任以后,给各属县发布文书,晓谕百姓,凡是巫祝有依托鬼神以诈术恐吓愚昧百姓者,都要捉拿问罪。胡乱杀牛的人,官吏都必须给予处罚。在第五伦的一力督导之下,会稽占卜之风逐渐减少,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民生安定。

仕途顺遂的第五伦,在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因触犯法令被罢官,临走之际,郡中百姓啼哭跟随,无奈之下的第五伦只得暗中乘船离去。百姓知道后,依旧不离不弃,追随甚远。

第五伦最终被汉明帝下诏免罪归乡,从高位跌落的第五伦,没有口出怨言,也没有寻求复起,他平静的回到故乡,躬耕于田亩之间,不与官宦之人往来,平静度日。

这种岁月静好的时光,在数年之后,被一纸诏令打破。简在帝心的第五伦再次起复,官拜宕渠令,四年之后,升任蜀郡太守,再次成为两千石的朝堂高官。蜀地,天府之国,民生富饶,官民富裕,有的官员家中资财多至千万,鲜衣怒马,贿赂成风。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天府之国,民生富饶

第五伦到任后,把家境丰足,腐化成风的官员全部罢黜,改选出身贫寒,品行俱佳的人接任。经过他的整饬,蜀地吏治清明,百姓信服。他知人善任,善于举荐人才,很多人,经过他的举荐,最终官至九卿,多年的宦海沉浮,初心不改的第五伦,逐渐赢得朝堂的称赞。

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太子刘炟继位,是为汉章帝,已经在蜀地主政七年的第五伦,被汉章帝征召入京,接替年老退休的一代贤臣牟融,担任司空一职。浮沉大半生,第五伦大器晚成,位列三公,成为新的朝堂领袖。

此时的第五伦已年过古稀,他历经三朝,门生故旧众多,清名在外,如今位列三公,他本可以不问政事,偷得清闲。然而,时间的打磨,并没有磨去他的棱角。他依旧坚持本心,忧国忧民。

汉章帝是一位忠厚仁孝的明君,但是也正是在他为帝的时期,外戚势力日益壮大,其中章德太后马氏家族(汉章帝嫡母马皇后),汉章帝正宫窦皇后家族,在皇帝的宠信和纵容下,变得骄横霸道,屡屡犯下不法之事。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汉章帝时期,外戚家族迅速崛起

面对这样的局面,第五伦心怀忧虑,向汉章帝上奏《请抑损后族疏》,奏疏中,第五伦言辞恳切,历数汉室后族外戚之祸,却最终没有被皇帝采纳。而东汉之后的历史发展,无不证明了第五伦的判断,外戚专权,成为东汉一朝最大的动荡因素之一。

除了建议抑制外戚,第五伦更是首开先河,向汉章帝上奏《褒称盛美以劝成风德疏》,大力提倡和推行儒家风德教化,正是在他和一众士大夫领袖的带领下,东汉时期儒学大盛,名臣贤士辈出,被后人称赞为中国古代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熬过时间和岁月的流转,第五伦成为汉章帝初期,东汉朝堂的象征,他诚实质朴,清名在外,漫长的人生,赋予他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智慧。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人人称赞的“朝堂智叟”

不徇一时之私,不毁一世之名

赞誉声中,也会有质疑,这位清廉一生的老者,真的没有私心吗?

史载: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性悫箻,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面对质疑,第五伦并不遮掩,他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但每次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却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却能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病,纵然不去看望,却整夜难眠。我怎么会没有私心呢?”

东汉第五伦,质朴诚实,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第五伦,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这是一位历经沧桑,世事浮沉的老者的回答,他坦承以待,并不遮掩。人都会有私心,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有的人会被私心左右,徇私枉法;有的人却会坚守本心,奉公守法!

不徇一时之私,不毁一世之名!第五伦一直都是那个年少时的第五伦,不管世事变迁,他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参考资料:《东观汉记·传十一》《后汉书·卷四十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