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怎麼理解?

大家好,我是謙哥,今天繼續為大家講解《道德經》的智慧。

《道德經》中有這麼一章的爭議是最多的,即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


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

這一段話,簡稱為”三絕三棄“,很多人只是簡單的從字面理解,認為老子告訴我們要放棄“智”、“義”、“利”,這怎麼能對呢,我們一直被教育一定要“溫良恭儉讓,禮義仁智信”,這與我們傳統的理解完全不一樣啊,老子怎麼能這麼說呢,老子說的不可信。那這樣就完全低估老子了,老子是大智慧之人啊,怎麼會說出如此荒誕之話。

那這篇文章,先為大家講解一下第一句話的含義吧,以及這句話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怎麼理解?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道德經》這部著作,是講給誰聽的,很多人以為是講給老百姓的,也不完全錯,但其實大多數是講給領導者聽的,老子當時寫的初衷也就是為了領導者能順應自然之道,治理國家,社會太平。

所以老子肯定不會說”放棄聖賢思想、放棄智慧,才能讓人民獲利百倍“這句話,這種表面的理解不是老子所想,而真正的含義是:領導者不要過於追求虛幻的名譽,不要整天把這些名譽放在口頭上,而要放低自己,否則就會導致國家滅亡。

比如宋徽宗,就非常喜歡做“聖人”,抬高自己,自詡自己是道君皇帝,當時有一種說法”黃河清,聖人出“,意思就是如果黃河水清了,那就代表聖人出現了。

而正好,在宋徽宗統治期間,黃河水一共清了三次,宋徽宗就開始對外聲稱自己就是聖人,於是官吏們就開始拍馬屁,皇帝自己沒有自知之明,就開始飄飄然了。

宋徽宗呢,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喜歡祥瑞之兆,比如今天遇到一隻白鹿,明天又看到靈芝,官員們拍馬屁說這是祥瑞,意思是什麼啊,正是皇帝把國家治理的這麼好,才會出現,皇帝一開心,賞。於是,不良風氣開始盛行,官員們不務正業紛紛造假,這出來一隻神龜,明兒又撈出金子了,都說是祥瑞之兆。

有一次,宋徽宗收到一隻背上長滿芝草的蟾蜍,龍顏大悅,眾朝官紛紛祝賀。可不料幾天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蟾蜍身上的芝草因泡在水中的緣故,掉下去了,宋徽宗看到後,勃然大怒,將相關人員一律重罰。

這種風氣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宋徽宗末年,國力嚴重衰退,金兵來襲,所有的金銀珠寶、名貴字畫,都被掠走了。

宋徽宗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作為一個領導者,不是去想著怎樣為百姓謀福利,而是捧著一個虛假的名譽放不下,把自己放在天上不落地,造成了貪官汙吏、溜鬚拍馬的越來越多,不幹正經事,這正是違反了老子講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怎麼理解?

不說古代,當今社會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部門或者公司取得成績,領導就到處自詡說主要這是我的功勞,這樣的人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被虛榮矇蔽了自己的雙眼,看不前未來。

職場中,為了能獲得別人羨慕的眼光,往往都特別爭強好勝,看上去上進心很足,但其實他們只是為自己,很少為公司著想,這樣的結果可能就會為了贏而贏,偏離了最初的目標,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那種稍微做出一點成績,就產生高人一等心理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放不下架子,到處推銷自己,這樣的人註定失敗,很難有大的進步。

所以,作為領導人千萬不要被虛幻的假象矇蔽了雙眼,而應該放低自己,紮紮實實去做事,這樣你的境界才會提升,別人才會心甘情願的追隨你,公司才會發展越來越好。李嘉誠在面對馮侖等人的來訪,還能降低身份在電梯口等著,並一一親自遞名片,有這樣的胸懷和境界,事業不成功也很難。

《道德經》主要是為領導所講,所以,這句話,也為領導所聽,大家千萬不要只理解表面意思,誤解了老子的大智慧。


END.

我是謙哥,請關注我的賬號:謙哥聊國學,聽我為你講解更多的國學智慧,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