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海:怎樣選擇好京胡

徐德海:怎樣選擇好京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京胡愛好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想擁有幾把稱心如意的好京胡。怎麼挑選呢?就自己的經驗,談談我見。供京胡愛好者參考。

挑選方法我把它歸納成四個字:“看”,“掂”,“彈”,“拉”。 (一).“看”:“品相”好,“尺寸”準,“竹節”暴,“肉頭”厚。

京胡“琴桿”又稱“擔子”。二胡“琴桿”由木材加工而成。京胡“琴桿”是天然的竹子,雖然也經過加工,但它的“品相”,“尺寸”,“竹節”,“肉頭”,都是自然形成,好的“擔子”非常難得。“筒子”是京胡發音的共鳴箱,當然重要,但“擔子”是京胡的主體,對發音音質好環,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它承受了琴絃的張力,發音源於琴絃的振動,音質好環與琴絃的張力的穩定性有關,這好比箭要射得遠而有力,關鍵是弓好,所以京胡發音取決與“擔子”的質量。“品相”好,“尺寸”準 ,“竹節”暴,“肉頭”厚,主要是針對“擔子”而言。所謂“竹節”暴,是指“竹節”外突明顯。所謂“肉頭”厚,是指“擔子”竹壁厚。關於“品相”,“尺寸”,在其它有關文章已有描述,恕不重複了!


“琴軸”:擔子第二個竹節的位置,在兩個“琴軸”的中央為佳。“琴軸”間距,應不超過四橫指。*

“琴筒”:筒要圓,壁要勻,竹紋粗,竹黃厚(內壁的黃色一層)。“鐵心筒”更難得。

“蛇皮”:鱗格方大,鱗線清晰,烏黑髮亮為好。

“弓子”:單節,且在中央,平直稍長為好。

當然還要看做工是否精細。名家制作更好。

*[說明]:鮮為人知的是:蔣阿炳(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操琴)和高一鳴(上海京劇院)都認為:把 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併攏,插入兩個“琴軸”間(食指在上,小指在下,手背貼近“擔子”),如插到近指尖的的一個關節處(醫學解剖學的第二指間關節處)就不能再插入了,為標準,如還可向前插入,說明“琴軸”間距偏大了。這就可能會使“琴軸”定弦困難,弦定不準。(對用通常的手測試而言,特大或特小的手例外)

(二).“掂”:

琴拿在手裡,掂一掂要有些份量(琴與琴比較相對而言)。“肉頭”厚的,較重,反之較輕。

弓子,握在手裡,舒適,稍重為好。


(三).“彈”:

用手指彈“琴筒”,發出“嗒(da),嗒(da)”,清脆響亮,磁實音為好。用手指彈“蛇皮”,發出“嗒(ta),嗒(ta)”音脆短者,調門高,反之發出“噗,噗”音者,調門低。

(四).“拉”:要拉一下試試琴音好壞。

“西皮”琴,要發音清脆,穿透力強,有金屬音徊蕩。 “二黃”琴,要發音蕩亮,音質純美,餘音繞樑。

拉時易出音不費勁,拉琴感覺輕鬆。

琴軸擰弦自如,易定音,不緊,不松,不打滑,不走調。

總之,一把好的京胡,要“品相”好,“尺寸”準,“竹節”暴,“肉頭”厚。“掂”有份量,“彈”之磁實,“拉”之舒適。

另外,要提及的是,材質好的老京胡,比新制的京胡,音色更純正。這與琴材中水份,通過長年累月拉奏振動與自然蒸發有關。老京胡的“擔子”,“琴筒”,“琴軸”,通過長期磨合,已定形,達到最佳的發音振動狀態。所以京胡要經常拉,越拉聲音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