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梨園之美 發現京劇之粹 戲曲大滿貫劉建傑

走上舞臺,他可以是《空城計》裡的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可以是《野豬林》裡直率果敢的林沖,可以是《奇襲白虎團》裡英勇愛國的嚴偉才;走下舞臺,卸下粉墨,他是一名全身心熱愛京劇的京劇演員。

劉建傑,山東省京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教授) 。在2013年憑藉新編歷史劇《瑞蚨祥》中孟洛川一角獲得了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緊接著《瑞蚨祥》斬獲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文華優秀表演獎,此獎項也是山東省京劇院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文化大獎”,具有劃時代意義,這對劉建傑和山東省京劇院來說都有非凡的意義。從兒時接觸京劇,到系統學習京劇,再到成為京劇大師,劉建傑把京劇表演從理想變成了一生的事業。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草根京劇迷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劉建傑生於山東招遠的一個農村家庭,不像行裡的梨園世家,他並不是從小耳濡目染接受嚴格訓練,但是家族裡的人都“好樂”(招遠方言熱愛痴迷戲曲),喜歡音韻,家中戲曲文化氛圍很好。那時村與村之間排戲,往來演出,劉建傑一家一直是主力。“有時候一齣戲比如《蘇三起解》,我爸拉京胡,大哥拉二胡,姐姐演蘇三,一齣戲我們家裡人佔了多半。”劉建傑頗為自豪地說。

1971年出生的劉建傑是家裡邊兒最小的孩子,趕上了樣板戲末期,小時候在炕上、被窩裡父母就會教上兩句。於是在沒有進行專業系統學習之前,劉建傑就斷斷續續學了一些戲曲相關知識、後來幾齣樣板戲基本上都能唱了,成了村裡的小明星。“包括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這些,經典唱段我都會了,學得快。後來我爸給我拉京胡伴奏,我就能唱出來,十里八鄉的就挺有名了。”劉建傑回憶道。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1983年,聽到縣裡的京劇團要培養一批新學員的消息,劉建傑參加了考試並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入選。兩年之後,大批的劇團被砍掉、合併,劉建傑所在京劇團也未能倖免,為了自己熱愛的京劇事業,為了能繼續學習京劇,劉建傑進入山東戲曲學校,開始了系統專業的京劇學習,每天堅持早起跑圓場、喊嗓子、吊嗓子、練基本功,持續了七個年頭,以優異成績畢業。

堅守舞臺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1992年戲校畢業的劉建傑進入了山東省京劇院,當時正是全民做生意的時代,但是他依然選擇了做一名京劇演員。“我出去以後別人一問小夥子你是哪個單位的,問過幾次,我說我是京劇院的,別人說年紀輕輕唱什麼京劇啊,現在京劇還有人看嗎?最低谷的時候,一個月一百來塊錢吧,天天練功,一百來塊錢剛夠吃飯。”劉建傑說起這段往事時還會忍不住感嘆那時生活的窘迫,在劇院裡,很多的演員迫於生活的壓力都出國打工賺錢的時候,劉建傑和愛人楊雪梅還一直堅持留在京劇院。值得一提的是,楊雪梅是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也是京劇院知名的青衣演員,由於工資低,兩個人都吃了不少苦,但是對於京劇表演,他們從未想過放棄。“我特別感謝那些年愛人對我的支持和理解,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劉建傑說。畢竟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事京劇表演是自己兒時的夢想,他硬是堅持下來,也終守得雲開見月明。藉著京劇院重點培養人才的機會,1994年進入劇院才兩年的劉建傑就被破格提升為四級演員,隨後在1995年和1999年又有兩次提拔,到27歲時,他已經是國家一級演員(正高),這樣的年齡獲得如此高的級別在全國並不多見。在一場接一場繁忙的演出和體面公職的背後是劉建傑對京劇的熱愛,做一名專業的京劇演員,他耐得住清貧,憑著對京劇的一腔熱情,他度過了那一段黯淡無光的日子。

2002年,劉建傑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第三屆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在學校期間跟隨葉蓬、楊乃彭、王世續等京劇大師學習京劇表演。通過和全國各地的優秀京劇演員的交流和學習,劉建傑開拓了眼界,受益頗多。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梅花香自苦寒來,2011年,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武漢舉辦,劉建傑和團隊排演了《鐵血鴻儒》劇目,獲得了業界專家的高度認可,在國內引起了關注,也確定了他在老生行裡的地位。

2013年,劉建傑一舉捧回了中國戲曲界最高獎項——梅花獎,領銜主演的《瑞蚨祥》也斬獲了“文華大獎”。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細數這些年來獲得的榮譽,背後是日積月累的汗水,對生活的不妥協,而這也激勵著劉建傑繼續向前。

傳承與發展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現在的劉建傑在閒暇之餘喜歡在書房裡拉京胡,偶爾也練練字,他也樂於和一些京劇愛好者一起討論交流,收了學生教授京劇。但是更多的時間劉建傑還是忙於演出,作為一名專業的京劇演員,他享受著在舞臺上表演的每一分,對於京劇的發展他也有自己的見解。

感受梨园之美 发现京剧之粹 戏曲大满贯刘建杰

當下快節奏的社會需要人們適當慢下腳步,才能細細聆聽京劇之美,體味歷史的厚重。對待人生也是如此,在你為物慾奔波的時候是否應該回頭看看當年的理想在哪裡?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呢?“三百六十行我可能選擇對了適合自己的一行,我覺得幹一行就該愛一行,要不為什麼要幹呢?”劉建傑是一名京劇演員,他用這句話詮釋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京劇生涯,千錘百煉始成鋼,對京劇的熱愛也將促使他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