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热播剧《庆余年》被众多观众赞叹不绝,除了强大的演员阵容,诙谐的画风,古代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也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庆余年》原本是一本穿越小说,因此主角在剧中有现代的思想,剧的开始是大学生张庆写了一本科幻小说探究现代思想和古代制度碰撞的火花。

最津津乐道的剧情之一就是范闲儿时和老师学习医术时给老师科普医用外科手套的情节。由此可以猜测,难道古代研究人体或其他物体时没有卫生的保护措施吗?

一、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

剧中小范闲在剖尸前对老师说“都是细菌,总得来个保护吧?”虽然老师作为古代人,不明白细菌的含义,更不理解戴手套的重要性,不过范闲还是向老师解释了手套的作用。这也体现了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一次激烈碰撞。

1、医学者对人与自然的重视

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就认识到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汉代以来,医学家们更加重视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要求居住环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清水泉美。”由于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从很早就开始了环境治理。

古代中国医生非常注重环境卫生,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关于环境问题在古代文化、风水学、国家倡导的风气、以及刑法上,都有相关要求。

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2、古代人的智慧

在过去的西方欧洲,西医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而来的。那时,如果有人生病了,不管是哪里有问题,都要先放血,如果没有效果,那就直接切除。简单粗暴。那时没有麻醉剂,疼痛可想而知。

再加上,当时欧洲人没什么卫生观念,一年不洗手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在为病人做手术时,病人通常不是因病而死,而是感染了医生手上的细菌。手术,如此血腥的场面,引起了他们的变态心理与好奇心。所以当时,手术现场都是人山人海,都为了目睹病人临死前被疼痛折磨到狰狞的面庞。

但中国却不同,中国古代医生手术的用具一般使用火来消毒,切口一般用中药来控制手术伤口感染。除火之外还有用雄黄的,宋代的张杲《医说》记载:“每每外出,用雄黄桐子大,在火中烧烟薰

脚绷、草履、领袖间,以消毒灭菌,防止疫菌通过衣物的接角而传染。”器皿用酒擦拭,浸泡。针灸这些用高温消毒。还有就是用银,银也有很强的镇定的作用。

若是有产妇生子时通常将黄芪、川芎、当归放入大锅水煎,将药物放在室内进行空气消毒,以防止产妇感染。古书中曾记载将虎头、藜藿等药碾磨成粉末,制成丸子大小,在室内点燃,这样可以防止瘟疫的产生。在治疗外伤时一般用酒给伤口消毒,对于治疗时使用的器具用火消毒,或者用沸水、盐水、花椒等。

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由此种种可以看出古代医师十分注重卫生问题以及病人的安全问题

二、古今中外都在追求有效的除菌方式

1、探索的道路

远古时期,大多数地区的人只懂得在伤口上敷一些草药,随意包。后来神农在尝遍百草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对止血消炎有益处的草药。进入农业社会后,医学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用清水。树脂来清洗伤口。

在古罗马时期,硝酸银就被用作药品,公元前69年古罗马的药典就有相关记载。据史料记载,凡经检查发现有声音沙哑、连续咳嗽等症状,一律送到隔离所治疗,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卫生的重视

2、先进的医疗

现在人们都会以为西医的外科手术高于中医,但事实上千年前中国的外科手术远远超过西方。从华佗开始,中医的外科手术在世界上居于

领先水平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外科,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发展之路。《周礼》一书中记载了疡医这一术法,主要治疗的是刀伤和骨折等病。利用刀、剪刀、针线等医疗器物进行切除、缝合等处理病情的外科手术,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

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最早的外科手术是用尖锐的石片来操作的,它们有的是天然形成,有的经过人工打磨,用来取出身体里的异物,放血,切开脓肿等手术。在青铜器时代,人们已开始使用金属制造成的刀、锯、锉和许多其它外科手术器械。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通过研究,判定为是比《黄帝内经》更早的医学书籍,书中提出了用刀割治内痔的手术。

《黄帝内经》中还记载了用于外科手术的铍针锋针。铍针针身锋利,两面有刀刃,主要用于切破脓肿排脓;锋针针身顺滑,针尖呈三棱形,同样有锋利的刃,主要于放血治疗。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曾为病人施行过手术。

三、精益求精的医学精神

1、创造的价值

古代医疗技术虽然落后,但是古代人做手术的时候也十分重视感染的问题,虽然以前并没有现代这些先进的东西,但是他们通过

灼烧手术器物的方式来消毒。古人在手术开始之前,都会通过灼烧给器具杀菌消毒,然后才开始手术。

进行外科手术,除了要求手术仪器消毒到位外,还必须有其他需要注重的方面,譬如手术前进行麻醉,使病人减少痛感;手术后,还要时常注意对伤口的止血、镇痛、消毒、保护等措施。

汉代以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源准备齐全,也没有人认识到这些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因此外科手术并没有广泛的普及开来。汉代以后,人们的意识慢慢提升,这些问题就很快得到解决。

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东汉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并且广泛使用于日常诊治中。《后汉书·方术列传》那些不能忍受手术痛苦的病人,会先让他们和着酒喝下麻沸散,等他们没有了痛觉又晕晕乎乎之时才开始对病人施行手术。

华佗的麻醉术曾先后传到朝鲜、日本、摩洛哥等地。就连著名的美国医学专家拉瓦尔也曾在他的著作中说:“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剂,可能是由中国传去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医术精湛,颇有研究。”事实上,欧美的医学界,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才出现全身了麻醉法,比起华佗的发明,已经落后一千六百多年了。

除此之外,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救方》记录的麻醉药物有蔓陀罗、乌头等,还详细讲述了使用方法,说明了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来决定用药的剂量。这些要求与现代医学运用麻醉药的原则基本相同。麻醉药发明后,历代医学家不断

改进它的成分与功效,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麻醉药,如喷剂的“茴香散”,用以熏蒸的“代痛散”等等。

其次是手术后,帮助伤口愈合的医疗方法也不断完善提升。古代医生使用的消毒法多种多样有的先用火烧灼或是在伤口上涂上药物等;止血的方法有的用胎发烧灰来止血,或是烧热的金属物品烙灼出血部位等。更仔细的是,止血消毒后所使用的外敷药也非常有讲究。

用来外敷的膏药,都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煎熬制成。这种膏药能把伤口的外部封闭、保护起来,膏药中还含有一些麻醉药和消毒药,具有镇痛消炎,加快肌肉生长的作用;同时更能防止外界的其他病毒再次感染伤口,并能避免因运动给伤口造成的机械损伤。

透过《庆余年》的手术手套,来看古代外科医生真的不讲卫生吗?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外科医书是由南齐龚庆宣撰写的《刘涓子鬼遗方》。书中列有处方140余个,分别具有止血、止痛、收敛、镇静、解毒等功用。

2、时代的变迁

经过千年流传,由于宋明理学的影响,大部分医生十分抵触手术这一类诊治方式,以及外科医生大多都由外科转向内科,所以大量的优秀外科手法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外科手术渐渐没落,仅有少部分的人坚持研究解刨等手术的手法,但并没有广泛普及,这也是古代医术的悲哀之处。

虽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发展史中,外科方面总是起起伏伏,经历了许多波折,不过从前人留下的记载当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一篇篇深刻研究得出的医学结论,一本本珍奇的药方都令人叹为观止。对我们现代医术也有极大的帮助。这是前人给后世留下的

巨大财富。值得我们世代守护。

四、结语

医学的本质就是用来保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是人类与疾病对抗的最强手段。在古代,医学的兴衰,有时能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看,我们的祖先们凭着无比的聪明与才智,在医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